22 12
發新話題
打印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導讀----淨界法師主講

丁五、天人致敬願(三十七)

我們看第五個,天人致敬願。

淨界法師: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導讀

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諸天人民,聞我名字,五體投地, 稽首作禮,歡喜信樂,修菩薩行,諸天世人,莫不致敬。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我們前面講到的本尊功德的殊勝,是講到受到世人所尊重,能夠成就尊貴身,成就世間人所尊重。這個地方是,你經過身口意的一種很專注的加行,你能夠得到天人的尊重。這更殊勝了。我們看經文的消釋。

在我成佛的世界當中,在十方無量不可思議的諸佛世界,有很多的天人跟世俗人,他能夠以我的功德當本尊,禮拜、讚歎、作願,修學三密相應法,而且是怎麼修呢?「五體投地,稽首作禮。」這個地方就強調這個觀念,這個功德的成就不是你隨隨便便地拜一拜,而是你整個內心非常地攝心專注,而且很至誠懇切。要加上這個條件。而且,你有歡喜的菩提心來修習六波羅蜜。一方面修六波羅蜜,一方面以彌陀的本尊當功德,這樣子諸天世人對你都會產生一種恭敬護持的心態。「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這個願在末法時代就非常重要。你要是生長在正法、像法,鬼神障、魔障的力量很薄弱,因為那個時候法的力量特別的強。世間上有很多大修行者,這些鬼神、魔王誰也不敢造次,不敢作亂。到了末法時代剛好相反,魔強法弱,法的力量慢慢衰微了,取而代之的,是這種廣大的鬼王的勢力增長了。而這個時候成就天人的護持,護法神的護持,非常重要。所以阿彌陀佛發了這個願,就是保障在末法時代的修行者,即使生長在一種魔強法弱的時代當中,你很至誠懇切地禮拜我的名號、稱念我的名號、觀想我的功德,你就能夠得到護法天人的護持,遠離這些魔障。

講一個實際的公案給大家參考。在台中蓮社的《念佛感應見聞錄》講到一個公案。在新竹念佛會有一個年輕的蓮友,他的外號叫鉗哥,左邊一個金字旁,右邊一個甘,甘蔗的甘。這個鉗哥是一個水泥工。他的家族,大概是他曾祖母那一代,他的曾祖母跟她的長輩發生了一些嚴重的衝突,後來他曾祖母是含恨而死。看這個意思是自殺而死,可能是上吊或者服毒而死,所以這個曾祖母死的時候心中是懷著非常深重的怨恨,含恨而亡。我們都知道,色身是會死掉,但是你內心是不會死掉。這個明瞭的心它會怎麼樣?它會相續,就像水流,它會流到下面去,有等流性。所以她的恨一直沒有解開來。

怎麼知道呢?就是他這個外祖母的墳墓很特別。哪一個人要不小心踩到她的墳墓,那就要生重病。哪一個人趕牛羊經過,只要是踏到她的墳墓,這個畜生就一定要死掉。所以他曾祖母的墳墓在當地是非常有名的凶墓,非常兇惡的一個墳墓,沒有人敢去碰它。大概是人家看到它遠遠就離開了。所以他曾祖母的墳墓都沒有人敢去整理,因為你一踏到,不是生病就是死掉,她那個恨心很重。

後來,因為發生了大水災,附近的墳墓都被沖壞了,這些子孫就各自修各自祖先的墳墓。他的曾祖母墳墓沒有人敢動,就是非常的破舊,泥土也被沖掉了很多。於是村人就譏嫌,說你看看你們這些子孫,不孝啊,家族的墳墓都沒修理!這時候鉗哥的家族就召開家族會議,這怎麼辦呢?一定要修理啊。那麼找誰修理呢?大家就決定找鉗哥修理,因為你是個水泥工嘛。

鉗哥擔當這個重任以後,他就很緊張,還有一個月的時間就要去修這個凶墓了!當然這個時候他唯一的依靠就是阿彌陀佛。他平常就更加地用功,祈求阿彌陀佛的加被,請阿彌陀佛作主。後來他拜佛、念佛,到了要修這個墳墓的前一個禮拜,做了一個夢。他夢到從他祖母那個墳墓走出一個女眾,穿的是古代的衣服,看樣子非常兇惡,披頭散髮,兩個眼睛露出凶光,看那意思就是恨心很重的樣子。後來鉗哥就起慈悲心,不斷地給她念佛,觀想彌陀放光,化解她這個障礙。一方面起慈悲心,一方面求本尊功德加持。他這樣子念念念,念一段時間以後,他看到那個女眾的相,從一個兇惡的相慢慢轉成一個善良微笑的相貌。後來他從這個夢醒過來,覺得沒問題了。果然,一個禮拜以後,他把這個墳墓修好,這個墳墓就再也沒有出其他的事情。

我個人的感覺,對治鬼神障,持咒跟念佛同樣有效,但是持咒跟念佛的效果是不一樣的。持咒是比較剛性的:你要不要走?你不走,我就把你趕走!這種態度,持咒是剛性的。念佛是柔性的,他是用光明,比較徹底地來解決這種彼此的障礙。

當然,這個地方,我們這一念心跟佛號接觸的時候,為什麼能夠產生天人的護佑,能夠遠離鬼神的障礙呢?因為彌陀本願的加持!因為彌陀的聖號背後有這個廣大的願力,能夠得到諸天世人的恭敬,也就能夠得到天人的護佑。當然,對我們遠離鬼神障、遠離魔障,這個是有幫助的。
* 一信生必有死。  * 二信人命無常。  * 三信輪回路險(一念之差。便墮惡趣。得人身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 四信苦趣時長(三途一報五千劫。再出頭來是幾時)。  * 五信佛語不虗。  * 六信實有淨土。
* 七信願生即生。 * 八信生即不退(境勝緣強。退心不起)。
* 九信一生成佛(壽命無量。何事不辦)。  * 十信法本唯心(唯心有具造二義。如上諸法。皆我心具。皆我心造)。

TOP

丁七、普等三昧願(四十五)

我們看第七,普等三昧願。

淨界法師: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導讀

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皆悉逮得普等三昧,住是三 昧,至於成佛,常見無量不可思議一切如來。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前面的種種的功德,是約著一般的凡位的菩薩來說,也可以說是資糧位的菩薩。這以下的兩個願,都是加被加行位的菩薩,就是已經成就禪定的菩薩,所以對我們來說可能沒有那麼切身的需要。但是我們要有隨喜讚歎的心情,因為這個功德我們以後到極樂世界也遲早要成就。我們以隨喜讚歎的心情來研究這個願。

在我成佛以後,他方國土這些久修的、加行位的菩薩,在修學禪定的時候,他能夠加修一個法門,就是本尊相應法門,所謂的聞我名字、能夠受持我的名號、頂禮我的功德,那麼這樣子對他的三昧有什麼好處呢?「皆悉逮得普等三昧。」他就會成就一種很特殊的三昧,叫普等三昧。三昧的意思就是禪定,或者叫等持,「平等持心,於一境轉」。

為什麼他這個禪定能夠叫普等呢?因為,這個普就是普遍的意思,等就是平等,他能夠普遍地、平等地顯現一切諸佛。這個是很不可思議的。我們看說明。

住是普等三昧,至於成佛,這當中有兩個殊勝的特點:第一個,常見;第二個,無量不可思議諸佛。在三昧當中能夠經常地見到佛陀。這兩個代表什麼意思呢?我們下一堂課再說明。

請大家打開講義第三十五面。我們看丁七的「普等三昧願」。

這一段我們講到本尊的功德。前面是針對資糧位菩薩來說,在整個修學當中遠離遮障的果報而成就殊勝的果報。這以下是約著加行位的菩薩。加行位的菩薩,當然,他有禪定,那麼他禪定當中如果以本尊來當作他的一個相應法的話,他的禪定會產生一個增上的效果,第一個效果就是我們講的普等三昧。

我們都知道禪定有三個原則:第一個,要善取所緣境的相貌。比如說你是用呼吸的,你必須把你的呼跟吸,這種出入息,在心中顯現出來,要有一個所緣境。然後,心於所緣專一安住,心於所緣相續安住。假設你在修禪定的時候,能夠以本尊的名號或者他的身相當所緣境,那麼,以彌陀的名號跟身相為所緣境成就的三昧,叫普等三昧。

我們都知道禪定有三個原則:第一個,要善取所緣境的相貌。比如說你是用呼吸的,你必須把你的呼跟吸,這種出入息,在心中顯現出來,要有一個所緣境。然後,心於所緣專一安住,心於所緣相續安住。假設你在修禪定的時候,能夠以本尊的名號或者他的身相當所緣境,那麼,以彌陀的名號跟身相為所緣境成就的三昧,叫普等三昧。

這個普等三昧有兩個好處:第一個,它是經常性的;第二個,能夠見到無量諸佛。這個經常性就是一種陀羅尼的意思,它總持不失。我們一般的禪定在加行位的時候是不得自在的,比如說你在禪定當中顯神通,你觀想你這個時候色身是如夢如幻的,牆壁也如夢如幻,然後你就這樣走過去了。但是不一定每一次都成功,有時候就走不過去。我們一個初心的禪定的人,他整個禪定的入、住、出——他要入禪定、住在禪定多久、什麼時候出禪定,都不得自在。所以這個地方「經常」,表示他隨時可以隨心所欲地去顯現這種諸佛的身相出來,這是很特別的。就是他已經成就了陀羅尼,已經不會失掉。

第二個,更特別的是,他能夠見到無量不可思議一切如來。他在因地的時候只有憶念一尊佛,阿彌陀佛,可能只是憶念他的聲音,為什麼他果地能夠出現無量諸佛呢?這個就是普等三昧。這在一切三昧當中不可能的。一般修學呼吸的人,只能夠在呼吸當中成就三昧。如果你開始觀想杯子,你就進不去三昧,因為不是這個門。我們凡夫不能一即一切,法跟法是有障礙的。你習慣性用呼吸,你要進入禪定,就一定要用呼吸,沒有其他的方法。

但是念佛三昧不同。因為佛跟佛是相通的,你因地的時候憶念一尊佛,你在三昧當中不但能夠見到你的本尊阿彌陀佛,還可以見到藥師佛、多寶佛,這個就是所謂的「常見無量不可思議一切如來」。就是因為你在禪定當中修本尊相應,有本尊的功德,所以這個三昧的第一個特點,功德不失,成就陀羅尼;第二個,他這個功德能夠普遍廣大。

所以智者大師說:「念佛三昧,三昧中王。」為什麼呢?他進一步說,為什麼念佛三昧是三昧中王?他講一個譬喻。他說:「譬如諸水,悉入大海,同其一味。」說這個水呀,味道當然不一樣。你看義德寺的仁義潭的河水,跟我們鹿谷的水味道不一樣,但是等到它流入大海以後,同一個味道。就是我們在因地的時候,那個明瞭的心,每一個人成就禪定的過程不同,但是你成就念佛三昧的時候,你這個三昧的力量可以見到十方諸佛,同一個味道,因為佛的法身是相同的。

所以,這個地方也就是說,你一個修學禪定的人,如果以阿彌陀佛當本尊的話,你那個三昧的量特別廣大,有這種「普等」的效果。這個就是我們說的「一即一切」,這種事事無礙的功德顯現。
* 一信生必有死。  * 二信人命無常。  * 三信輪回路險(一念之差。便墮惡趣。得人身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 四信苦趣時長(三途一報五千劫。再出頭來是幾時)。  * 五信佛語不虗。  * 六信實有淨土。
* 七信願生即生。 * 八信生即不退(境勝緣強。退心不起)。
* 九信一生成佛(壽命無量。何事不辦)。  * 十信法本唯心(唯心有具造二義。如上諸法。皆我心具。皆我心造)。

TOP

 22 12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