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傅大士心王銘

傅大士心王銘

觀心空王 玄妙難測 無形無相 有大神力 能滅千災 成就萬德

體性雖空 能施法則 觀之無形 呼之有聲 為大法將 心戒傳經

水中鹽味 色裡膠青 決定是有 不見其形 心王亦爾 身內居停

面門出入 應物隨情 自在無礙 所作皆成 了本識心 識心見佛

是心是佛 是佛是心 念念佛心 佛心念佛 欲得早成 戒心自律

淨律淨心 心即是佛 除此心王 更無別佛 欲求成佛 莫染一物

心性雖空 貪嗔體實 入此法門 端坐成佛 到彼岸已 得波羅蜜

慕道之士 自觀自心 知佛在內 不向外尋 即心是佛 即佛即心

心明識佛 曉瞭是心 離心非佛 離佛非心 非佛莫測 無所堪任

執空滯寂 於此漂沉 諸佛菩薩 非此安心 明心大士 悟此玄旨

身心性妙 用無更改 是故智者 放心自在 莫言心王 空無體性

能使色身 作邪作正 非有非無 隱顯不定 心性雖空 能凡能聖

是故相勸 好自防慎 剎那造作 還復漂沉 清淨心智 如世黃金

般若法藏 並在身心 無為法寶 非淺非深 諸佛菩薩 了此本心


[ 本帖最後由 黃楊木 於 2009-10-6 09:20 編輯 ]

TOP

佛法要領---劉洙源先生說

修行以六度為總

萬行俱從菩提心流出

合之為菩提心  分之為六度

無顧戀心為布施

無持犯心為持戒

不忤一眾生為忍辱

念念不斷為精進

心不流動為禪定

知萬法空為般若

TOP

"凝心入定,住心看淨

起心外照,攝心內證"



by 四祖道信

TOP

佛法要領節錄(四川中江劉洙源先生說)

問:發心究竟為什麼事

答:為見自性.

問:何以觀心便得見性?

答:古德云"若不觀心,法無來處"蓋佛法都在清淨心上.返觀內照,始能引出佛性...今人欲成佛而馳心外求,哀哉!未曾發心.而修

雜觀行,只得生天果報,不得出離輪迴

問:發心既是觀心 且又重要如是 究應如何觀乎?

答:佛說觀心 有一句定義 文殊問經云"不發,是發菩提心"

云何不發 謂不發一切求利益之心 及悲願有條件之心

蓋發心時 須要幈息一切外緣 離念清淨 生心動念 即乖法體 故云不發

云何又言發 謂念念俱寂 自性圓融 周徧無際 即是發心

智行於內 不行於外 故不發為發

華手經云 "汝等觀是心 念念常生滅 如幻無所有 而得大果報"

龐居士云"但看起滅處 此箇是真如" 其熟味之

又有要義三: 一 發心時 當知無能發者 此破我執

二 無所發之境界 三 無所發之方便

此二破法執 總以畢竟空 無所有 無所得 為歸趣

又發心時 如有妙境 及小小神通發現 急宜捨去 以此是無相法故

一切雜行 一切雜觀想 不得合入此中修

.


[ 本帖最後由 黃楊木 於 2009-10-6 09:32 編輯 ]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