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12
發新話題
打印

生活小故事

生活小故事

今天跟一位大姊聊天,由於他長期以來一個人獨自帶著幾個小孩,生活上有很多事需要操心間接影響睡眠品質也不好,惡性循環下壓力造成身體狀況不佳,近日又生病整個人說話語氣就是病焉焉的,連要外出都沒什麼氣力而不太想動,聊著聊著覺得他實在太辛苦了,於是建議他可向家中供奉的觀音菩薩祈求讓身體稍微好一點而能承擔更多,沒想到姊姊竟回說:「我們哪知道自己過去造過什麼業,也許這些只是一點小小懲罰,而且我尚且都還能安然度過算是菩薩有在幫忙了,何況拜他是恭敬他的德行,怎麼還好意思在去奢求什麼。」
當場覺得自己...
南無阿彌陀佛

TOP

清高不求人固然是好的  

問題是自己本錢夠否

會不會拖累更多人造成更多社會負擔與成本

良善的動機而肯低下頭謙虛的來求人是慈悲的

適當的互助合作利己利人是智慧的

共創更圓滿的生活需要更多的慈悲與智慧

TOP

引用:
原帖由 啟賢 於 2008-10-27 22:52 發表
當場覺得自己...
好聰明嗎?      因為都常常扒著菩薩幫忙~~
好拉  偶知道您意思拉~~~  
大姐蠻知足的 ^_^
滿足就是最好的財富。
不求身體健康,只求精神敏睿;
不求事事如意,只求毅力勇氣;
不求減輕責任,只求增加力量。
~靜思語~

TOP

謝謝馬爸的提點
感恩 ^___^
不求身體健康,只求精神敏睿;
不求事事如意,只求毅力勇氣;
不求減輕責任,只求增加力量。
~靜思語~

TOP

不敢  悲智雙運  才是了不起

哈  哈

TOP

感謝馬爸提醒多方位思考。
由於大姊的一番話正是我所欠缺的因此感覺被點到了,當然如能像馬爸說的悲智雙運那是再好不過了。
每個人應當都有自己在生活上啟示的小故事,好比小溫之前的移車事件讓我也覺得很受用,希望大家多分享不能暗蓋喔。
南無阿彌陀佛

TOP

靜極思動  動極思靜

久靜易怠  久動易耗

窮則變  變則通

生生不息焉

9

TOP

最近在求
進行試中
但至少壓力減緩了
至少一字一拜 背部運動到比較舒緩了

TOP

有間素食自助餐的老闆娘主廚
因為職業病手痛到提不起來  覺也睡不好
但每天還是得工作
有天我問她說怎不向神明求看看
老闆娘馬上說她不敢求這種事

TOP

大大姐提的例子跟我的很類似,求與不求都陷入了兩難,如果當事人一直以相同的心態來面對問題是否也是種執著,這類的問題真的需要點智慧,究竟怎麼做較好也須看當下因緣條件很難有個定論。
南無阿彌陀佛

TOP

提供心得與看法  若有問題之處 請不吝指正~


西方人在教會中常常都會有禱告與告解的動作
也有一些常常呼求上帝名....
而文化的關係讓他們很習於開口禱告與告解~
我曾接觸過一些很不錯的"兄弟姊妹"~~
對於他們呼求主名 禱告 祝福
那種氣氛與能量是讓人蠻舒服的~


而這些舉動~~
跟學佛的人祈求佛陀菩薩加持與懺悔頗似相同功能~
都意在強化心靈與淨化內在內省的功效~~~
不過或許有時候東方人的文化不同....
在祈求時(因為都是直接內心講)
可能過於貪心 又或過於內斂 或拐彎抹角....
各式各樣的念頭齊飛(我說我拉 :p)

之前看過網路討論一個說法...
後發現是陳海量居士所撰寫之--可許則許...
或許大家以後在祈求時可以參考~~



可許則許 ---陳海量居士著
http://book.bfnn.org/books/0699.htm


以下為節錄:


以後我們向佛菩薩祈禱,除求生極樂世界的發願文外,其他如消災延壽,免難愈疾,求子求財,找尋職業等等,都應該用:「倘若可以允許我們的,就請允許我們的請示罷」這句話,做祈禱的結語。


對全文有興趣  可以點選網址過去瞧瞧~^_^

[ 本帖最後由 大仰 於 2008-10-29 10:39 編輯 ]
不求身體健康,只求精神敏睿;
不求事事如意,只求毅力勇氣;
不求減輕責任,只求增加力量。
~靜思語~

TOP

其實就是一個信念的問題
有許多人發生問題都是因為不相信
然後不夠愛自己
不相信自己值得神佛青睞
如何因勢利導
引導大家修行
真的就需要智慧了
因人事時地物會有不同的引導方式

頂禮佛陀
講了那麼多法門
然後說實無一法名為阿耨多羅三邈三菩提
因為法無定法啊

TOP

有天也跟超哥聊到人的個性問題

有些人個性有比較不願意去麻煩人家的習氣

什麼事情靠自己就好....可以給予  但不想接受..

不過經討論發現 有時後  其實如果有別人幫忙..拜託別人....

處理事情時  輪子會轉的比較動  結果也會比較順利圓滿~

拜託他人也是粉有智慧低~~

又或 有時後  即便我們沒有祈求  

諸佛菩薩與護法其實都默默的在幫助我們 只是我們不知道~

要常存感恩的心~~~
p.s.
超哥 我如果有誤解部份 您要快點上來po文指正喔   :p

[ 本帖最後由 大仰 於 2008-10-29 11:24 編輯 ]
不求身體健康,只求精神敏睿;
不求事事如意,只求毅力勇氣;
不求減輕責任,只求增加力量。
~靜思語~

TOP

仰哥最近相當精進喔,書念不少。
南無阿彌陀佛

TOP

引用:
原帖由 洞澈圓明 於 2008-10-29 05:36 發表
最近在求
進行試中
但至少壓力減緩了
至少一字一拜 背部運動到比較舒緩了
最近在求
進行(試)
但至少壓力減緩了
至少一字一拜 背部運動到比較舒緩了
引用:
原帖由 洞澈圓明 於 2008-10-29 06:31 發表


cool~~~
謝謝~ 最近對靈學 訊息又產生排斥 因為有些沒得應證
覺得命理的邏輯推演比較適合我
我想我還是先放下這個問題好了 免得庸人自擾
[ 本帖最後由 三宇 於 2008-10-29 18:26 編輯 ]
聯絡電話 0928 807 814

世事如棋 乾坤莫測 笑盡英雄阿 三宇敬上

TOP

這兩個(靈學&拜求)加在一起
有種情緒 "真渡難~~~"
常反覆自問 一定要走這條路嗎?? 很不想 很渡難~~
先慢慢來好了~

TOP

大仰哪篇讀後覺得下面節錄可與大家分享

三義略釋

[一,許義]
仰求佛菩薩為我們設想,為我們審察!假使我們所求的事情,於我們究竟有益無害的;就請佛菩薩允許我們,護持我們,使事情實現,滿我們的願望。

[二,不必許義]
倘使我們所求的事情,現在雖然可以滿足我們的願望,可是日後有不可設想的禍患預伏著,而我們凡夫所預料不到;這是要求佛菩薩慈悲保護,不必允許我們的請示,以免後來的禍患。

[三,可許可不必許義]
善業惡業的報應是通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的,身前身後的因果關係是非常複雜的,我們沒有慧眼怎能知道呢?從前惡業做得多的人,不但今生要受苦報,就是來生也不容易了結。現在因為我們歸依三寶,懺悔過去罪業,修行種種善事,就能得佛的慈悲保佑,使嚴重的果報變得輕微一些。像淨土聖賢錄,吳毛遭難的事件,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假使我們的業報中,應該先受到水災,火災,盜賊,病苦,以及謀事無成,家口不安等等厄難;我們只希望苦難受得輕一些—所謂重報輕受,使得我們消除從前的業障;然後因著這不如意的因緣,才能引起更大的福利收穫,以達到現在所求的願望。這是我們所不能預知的,只有求佛菩薩保護我們,許可我們!這一層意義,比較第一種「許」義,更進一層。

可不必許的意義:若是我們的前因,本來可以達到我們所願求的,可是所求的事情,倘若伏有後患;這樣雖然我們祈求您,也請您可憐我們的愚癡,非但不必允許我們的請求,並且要求您,就是在我們夙業分上,本來可以得到的,也要使我們所謀求的不能成就。這較第二「不必許」義,也深一層。

往往有許多事情,暫雖然得到快樂,而未來已隱伏著大禍。這何異小孩子用舌尖舐刀頭的蜜,而不知有割舌的危險呢?這是須要父母給與監護的。佛菩薩就是眾生的父母,《楞嚴經》裏說:「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他們怎能忍視他們的孩子,去貪食五欲刀頭的蜜呢?所以想祈求世事快樂的人們,必須仰求佛菩薩,為他們保護支援。

我們不可以因暫時的得失而生怨恨,以增加自己的罪業;碰著不如意的事情,應當生歡喜心,因為已經消除我們一層罪業障了。達觀人的見解,是深遠而廣大的,我們應該自勉啊!
南無阿彌陀佛

TOP

引用:
原帖由 洞澈圓明 於 2008-10-30 06:49 發表
這兩個(靈學&拜求)加在一起
有種情緒 "真渡難~~~"
常反覆自問 一定要走這條路嗎?? 很不想 很渡難~~
先慢慢來好了~
超哥之前也不想走阿
三宇你想走嗎?
哈~~~沒有人想走但也沒人逼我們走
是的難渡  渡難  難渡  難渡  
如是因   如是果
聯絡電話 0928 807 814

世事如棋 乾坤莫測 笑盡英雄阿 三宇敬上

TOP

引用:
原帖由 啟賢 於 2008-10-28 07:13 發表
由於大姊的一番話正是我所欠缺的因此感覺被點到了
大姊的一番話是對的(對一般善人)

也是我們(大願行者)所欠缺的  

更是我們(大願行者)所故意要欠缺的

因為

我們若是大願行者  不能像一般善人小家子氣

小家子氣是小願行者的作法

大願行者  要像南懷瑾老師的氣概  像三宇老師的大力

不拘小節  敢求敢欠  當下一心  直指菩提  早日成就  行大事業

到時再藉償還的因緣  互相幫助  廣度眾生

痛快啊  大願行者應如是心量啊

9

TOP

引用:
原帖由 洞澈圓明 於 2008-10-29 05:36 發表
最近在求
進行試中
但至少壓力減緩了
至少一字一拜 背部運動到比較舒緩了
我很少求, 雖然老師說有事還是要求

持咒除了迴向, 心中念頭只有感恩

TOP

 23 12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