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 1234
發新話題
打印

災難能不能化解??

TOP

「如法華,天人見燒,我土不毀」。天人是凡夫,在欲界天,看到什麼?劫難,大劫。

火災可以燒到初禪天,水災可以淹到二禪天,風災可以摧毀三禪天,這是大三災。

四禪叫福天,四禪天有福,為什麼?三災都沒有。為什麼沒有?他的貪瞋痴雖然是有,定功很深,

定功把貪瞋痴慢的煩惱伏住了,不起作用,所以他就不會有三災。

從這個理我們就明白,初禪天人雖然有定功,能降伏煩惱(見思煩惱),可是火災是瞋恚,

還是沒有法子避免,貪是水災,愚痴是風災,所以初禪天有三災。

到二禪天,定功深,瞋恚伏住,還有貪心,還有愚痴,所以二禪天沒有火災,有風災、水災。

三禪天的定功更深,貪瞋痴的煩惱,貪瞋伏住了,他沒有火災、水災,但有風災,因為愚痴

還伏不住,功力還不夠。

到第四禪是更深的禪定,愚痴伏住不起作用,所以三災就沒有了。


[ 本帖最後由 大大 於 2010-1-7 09:46 編輯 ]

TOP

謝謝難第轉貼
以前雖然有看過這樣的說法
但或許自己的信度不夠  所以並未深記入心
感謝這次有機會重新再閱讀

TOP

(轉貼)示修持方法215 念佛三天把阿彌陀佛念來了(有影片)

我們在《淨土聖賢錄》裡看到宋朝瑩珂法師,念佛三天成就了,但三天成就的不止他一個。

這是一個很著名的代表人物,他雖然出家了,不守戒律、不守清規,是一個不善的出家人。

他有一個好處救了他,什麼好處?他相信因果報應。所以他自己常常反省,出家之後不守清規

造了很多罪業,照《戒經》講,他將來決定墮阿鼻地獄,想到這樁事情他就害怕,地獄進去很容易,

出來可難了!所以畏地獄苦,這樣才發一個勇猛心,求道場裡面的同參道友幫助他,怎樣能讓他

不墮地獄,所以同學送給他一本《往生傳》給他看。



他看到這本《往生傳》非常感動,每看一個人都痛哭流涕,人家到極樂世界去作佛了,我還在這

造罪業。懺悔的心生出來了,這個好!所以他就發了一個願,把自己關在一個寮房裡面念阿彌陀佛,

一心專念,不吃飯、不睡覺,真幹!三天,把阿彌陀佛念來了,阿彌陀佛真的現身在他面前。

告訴他,你的陽壽還有十年,你好好的修行,到你壽命到的時候,我來接引你到極樂世界。



阿彌陀佛送消息給他了,他一聽之後覺得有問題,他跟阿彌陀佛講,我的劣根性很重,經不起誘惑,

外面的財色名食睡一誘惑我,我又造罪了,那我還能去得了嗎?那我十年壽命不要了,我現在就

跟你去。提出這個要求,阿彌陀佛同意了,他說好,你十年壽命既然不要,我三天之後來接引你。

他很開心,佛不會講假話。他歡歡喜喜的把寮房門打開,告訴寺廟裡的大眾,我見到阿彌陀佛了,

三天之後佛來接引我往生。寺廟裡的人聽了他這個話半信半疑,你這種無惡不作的人怎麼念了

三天佛就接引你。這三天時間不長,看三天之後你往不往生。



到第三天,他要求寺廟大眾念佛送他往生。大眾當然也歡喜,我們來給你助念。念到一刻鐘,

時間不長,瑩珂法師告訴大家,阿彌陀佛來了,我看到了,向大眾告假,我先走了。他真往生了,

沒生病,真走了。這寫在《淨土聖賢錄》裡,決定不是假的。




文摘恭錄—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一0六集) 2009/9/17 檔名:12-47-106


[ 本帖最後由 大大 於 2010-1-12 09:55 編輯 ]

TOP

   加油!!   

TOP

(轉貼)示修持方法5 超薦的重要意義

三時繫念佛事,從淺處看,是孝道的顯示,儒家所講的「慎終追遠」,

效果是「民德歸厚」。這是良好的教育,教導我們孝親、報恩,這是德行之根本。自古以來,

中國人就注重孝道,特別著重祭祀祖先。在「古禮」裡面,對於祭祀很慎重,禮節相當繁瑣,

其用意非常之深!




若是深一層去觀察,在佛法裡面,此意義更重大。在《地藏菩薩本願經》中,世尊具體說明,

超薦真有效果。婆羅門女、光目女,她們的親人,生前造作極重的罪業,死後墮入地獄。

設法將親人從地獄救度出來,這是孝子之心。能否做到?能,因為佛說:「一切法從心想生」。

有真誠心、慈悲心,依照佛教的理論方法去修學,就能達到目的。若只有超度形式,

而沒有實質轉變,就達不到;只可以說做比不做好,實質上的效果很難講。




《地藏經》所用的方法是念佛,可見念佛之法非常殊勝。念佛一定要念到有功夫,才能產生效果;

若念佛沒有功夫,念得再多,境界轉不過來,超度的效果就達不到。婆羅門女念佛一天一夜,

在定中見到地獄,遇到鬼王告訴她,她母親生到忉利天。為何她能生天?因為她有個孝女,

依照佛的教誨超薦她,不但她生天,跟她在一起受罪的這些地獄眾生,也都沾光生天了。



她念佛一天一夜有何轉變?「轉凡成聖」。她得一心不亂,得一心不亂就是聖人,不是凡夫,

所以鬼王稱她「菩薩」,這是定中的境界。由此可知,《彌陀經》上講:「若一日、若二日,

至若七日,一心不亂」,此事不假。婆羅門女念了一天一夜,她的功夫淺深,我們不曉得,

但她肯定得到「一心不亂」。



一心不亂有淺深不同,有事一心、理一心。若是理一心,依照《華嚴經》上講,理一心是四十一位

法身大士;理一心淺深次第,就有四十一個等級。理一心如是,事一心亦不例外,證得事一心不亂,

功夫相當於阿羅漢,見思煩惱斷了。見思煩惱沒有斷,只是功夫成片,所以她最低限度也是得

事一心不亂。


[ 本帖最後由 大大 於 2010-1-12 09:56 編輯 ]

TOP

婆羅門女之所以能轉凡成聖,是母親幫助她的;母親要是不造罪業,

不墮地獄,她就不會念佛,她永遠是凡夫,所以母親的功德在此地,她就是憑此功德而生天的。

我們懂得這個道理才曉得,要想超度家親眷屬,要發真心,自己真修,真正修行證果,

功德迴向給他們。他們墮落,逼著我們非修不可,我不修,他們就不能得度,就要受苦;

我真修,做出成績,他們就能夠離苦,所以相輔相成。




我們今天做佛事,依照儀規做一遍,我們的境界若沒有轉變,超度的效果就非常微薄。他在地獄道,

還在地獄道;在餓鬼道,還在餓鬼道。若超度之人在這一堂佛事中觀念改變,做到「轉惡為善」、

「轉迷成悟」,被超薦者就得利益;若真能在佛事當中「轉凡成聖」,他必定脫離惡道。




光目女也是念佛,功夫就淺一點,沒有能得一心不亂,她得的是功夫成片,所以僅在夢中得感應。

佛在夢中告訴她,她的母親脫離惡道,轉生在人道。婆羅門女的母親生忉利天,光目女的母親

投生作家裡傭人的兒子。兩者相比,光目女功夫降了一等,效果也降了一等。由此可知,

接受人超薦不容易。信徒拿錢恭恭敬敬請你為他超度,你超不了,但你收了這個錢,麻煩大了!

我一生不敢做這件事,因為我了解當中的道理與事實真相。



所以做佛事應當不收一分錢,以真誠心盡心盡力來做,對他們會有好處。若超度還要講價錢,

討價還價,不但一點效果也沒有,還有副作用,這是我們要知道的。由此可知,只要自己真幹,

自己真有功夫,形式不要緊。


[ 本帖最後由 大大 於 2010-1-7 09:32 編輯 ]

TOP

倓虛老法師的《影塵回憶錄》,記載一段故事,叫「八載寒窗讀楞嚴」。

那時他還沒有出家,有幾位同參在一起學習《楞嚴經》,他們在這部經上用八年的時間,鍥而不捨。

有這一分誠敬,也有一點功夫了。他們合夥開了一間中藥鋪,中午沒有生意時,其中一位在櫃台上

打瞌睡。睡著時就彷彿在夢中,看到兩個人來找他,這兩個人是冤家債主。生前因為財物糾紛

打官司,他打贏了,這兩個人打輸之後上吊死了。這兩個鬼走到他面前跪下來,他問:

「你們來幹什麼?」「來求超度的。」他的心就定下來了,他說:「我要怎樣為你們超度?」

「只要你答應就行了。」「沒有問題,我答應你!」就看到兩個鬼魂踩著他的膝蓋、肩膀生天了,

什麼儀式都沒有。




接著又看到兩個鬼魂,一個是他過世的太太,另一個是過世的小孩。這兩個人也到面前來求超度。

他答應了,就看著這兩個鬼魂踩著他的膝蓋、肩膀也生天了。這是什麼道理?跟《地藏經》的道理

一樣,他八年讀《楞嚴經》有了功夫。所以修持沒有功夫,鬼不來找你;他來找你,證明你的功夫

可以幫助他。




所以我勸勉同學們,現在講台技術學會了,德行重要,有德行才能超度冤親債主。沒有德行,

講經說法是福德,福德不能出三界,只是來生得好果報;講經說法是法布施,來生得聰明智慧。

若有德行,講經說法是功德,以此功德迴向求生淨土,決定得生。這些道理與事實真相,

我們都要清楚、明白,一堂超薦佛事、三時繫念,我們就知道如何作法。


[ 本帖最後由 大大 於 2010-1-7 09:37 編輯 ]

TOP

「三時繫念」我曾講過,為何要講?不講不能契入境界。

古大德常教導我們,讀經、研教要隨文入觀,隨文入觀就是契入境界,若這個文不懂,

如何能入境界!一定要將方法說清楚,讓所有參與者都了解,讀文時的感受就不一樣;



換句話說,就是轉境界。雖然轉的時間不長,做完之後就忘記了;但在做的時候,

能夠入幾分也好,也能產生一點效果。若真的契入而不退轉,功德就非常之大,

被超度者真正得度。同理,修行任何法事對內容都要細說,都要好好去研究,

最好參與者都能了解,這個佛事就無比殊勝。



這些道理用現代科學方法來解釋,那就是波動的現象。修學、讀誦、念佛確實是有效果的,

不但自己境界向上提升,對家親眷屬,乃至於對一切眾生都有好處。好處有多少、有多大,

完全在自己的用心,心愈真誠、清淨、平等,效果就愈殊勝。若當中夾雜疑惑、顧慮,

夾雜妄想、煩惱,功夫就完全被破壞,要明瞭此理。





筆記小說裡有一段故事:明朝戚繼光是一位大將,他是一位很虔誠的佛教徒。有一次作夢,

夢到一個陣亡士兵來求超度,求他念《金剛經》為他迴向,他答應了。第二天,

他以很恭敬的心念一部《金剛經》,念到一半的時候,家裡傭人為他端了一杯茶,

他沒有講話,用手搖搖告訴他「不用」,傭人就端回去了。那天晚上,夢到這個士兵來道謝,

他說:「我只得了半部,因為你當中夾雜一個不用。」然後想到家人端茶,雖沒有說話,

但念頭上有個「不用」。一部經裡,夾雜個「不用」,效果就減一半。到第二天,

重新再念一部迴向給他。所以功夫最忌諱的是夾雜,一夾雜效果就沒有了。正因為如此,

古人才說讀經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因為愈簡單、愈短,不容易夾雜。真正做到不夾雜、

不懷疑、不間斷,那就是功夫。


[ 本帖最後由 大大 於 2010-1-7 09:43 編輯 ]

TOP

謝謝難姐介紹這個網站
文字檔和記錄影片檔   很方便複習用
文字檔對不方便看影片檔的人   蠻方便的


[ 本帖最後由 大大 於 2010-1-7 12:07 編輯 ]

TOP

感謝貼文

TOP

引用:
原帖由 大大 於 2010-1-7 09:41 發表
我們懂得這個道理才曉得,要想超度家親眷屬,要發真心,自己真修,真正修行證果,
功德迴向給他們。他們墮落,逼著我們非修不可,我不修,他們就不能得度,就要受苦;
我真修,做出成績,他們就能夠離苦,所以相輔相成。 ...
謝謝分享,這句對我有受用。

TOP

不懷疑 不間斷 那就是功夫

TOP

謝謝難弟姐~大大姐的分享...

TOP

謝謝難弟阿季~大大阿季的分享

TOP

戚繼光大將的故事讓我了解  
是我自己尚未做到 不夾雜 不懷疑 不間斷
所以功夫不得力     要繼續加油


[ 本帖最後由 大大 於 2010-1-11 16:18 編輯 ]

TOP

謝謝大大姐貼文分享
努力朝不夾雜、不懷疑、不間斷努力
發現自己在忙碌或疲憊時都會忘了佛號

TOP

引用:
原帖由 joy 於 2010-1-8 09:43 發表
謝謝大大姐貼文分享
努力朝不夾雜、不懷疑、不間斷努力
發現自己在忙碌或疲憊時都會忘了佛號  
我玩的太開心的時候也會 金害

TOP

發現偶長久以來   每天能專心坐下來唸佛的時間真的好短好短喔
大都只是利用一些閒雜不用腦時間唸    一整天大部份時間好像都 "有事做"
而且睡覺時間比唸佛時間多好幾倍    連休閒時間也比唸佛時間多耶

但若真的每天讓我有時間專心坐下來唸佛    我又真的能安下心來整天專心唸嗎?
真是矛盾    我想是因為  在我心中仍有太多輕重喜惡排序大於唸佛吧
我得先再重新排序一番  

TOP

淨空法師開示如何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念佛

(轉自學佛網:http://big5.xuefo.net/show1_23495.htm)

選自:淨空法師法語菁華錄(在此精華錄尚未找到原來的文章)



念佛的秘訣是「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懷疑,心不清淨,

夾雜,念不清淨。




淨念相繼,真正淨念,念佛心中決定不能夾雜,不但世間一切善惡法不能夾雜,

一切佛法也不能夾雜,夾雜佛法也不能成就,所以說是念一尊佛,念一部經,

念多了就是夾雜,就是把自己的心力分散了。




執持名號,一定要念茲在茲,心裏只有阿彌陀佛,心裏起了念頭了,不管什麼念頭,

不管想什麼,念頭一生,馬上就想阿彌陀佛,就想你家裏供的阿彌陀佛像,心想佛,

口念佛,不想別的,想別的就是夾雜,一心不亂是我們念佛的目標、修學的方向,

決定不能偏離。想佛念佛都要不間斷,每天念佛的時間越長越好。初學念佛有雜念、

妄念是正常現象,不要理會它,把注意力注意在佛號上。妄念為什麼去不掉?

總是在世緣沒放下,世緣統統放下,妄念就沒有了。




念念利益眾生、利益社會,佛心。一念為自己是夾雜。夾雜,不是說你念佛時夾雜,

不念佛時牽腸掛肚一大堆,還是夾雜,你心不清淨。




一面念佛,一面還想參禪、還想念咒、還想看經、研究戒律、做法會,統統是夾雜。



[ 本帖最後由 大大 於 2010-1-12 09:32 編輯 ]

TOP

 77 1234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