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禪宗五祖大師事蹟

禪宗五祖大師事蹟

http://boktakhongkong7.pixnet.net/blog/category/1626617

黃梅五祖姓周係黃梅氏諱弘忍,唐高僧,大滿禪師,乃靈寶金童化身,八月十五日子時降生,於蘄州黃梅縣,隱修黃梅山中,遇四祖道信禪師得心印,遂紹法統。何以
黃梅為氏,朔自﹕唐朝黃梅縣有位富翁,姓張名懷,自幼好道修行,佛性不昧,然娶妻後受到阻撓,未能如願
一日與其妻議論曰﹕
[我今年已三十歲,意欲入山持齋修行,你意下如何?]

其妻阻曰﹕
[寬數年,等待家事作得成,去修亦未遲]。

聽妻言,三十無去修。至四十歲又對妻言曰﹕
[我今已四十歲,要入山去修行,你意下如何?]

其妻又阻曰﹕
[再寬數年,等男女長大成人,去修亦未遲]。

四十又無去修。至五十歲又對妻言曰﹕
[我今已五十歲,意欲入山修行,你意下如何?]

其妻又阻曰﹕
[倘寬數年,諸般事都做完成,即去修行亦未遲。]

誰知年至五十五歲時,他妻已死了,連男女也一齊死去。其家中無人照管,至六十歲無法修行。


[ 本帖最後由 HMC 於 2012-4-9 11:16 編輯 ]

TOP

年至七十五歲,是時四祖知張懷前緣後事,特命沙彌引懷出塵修道,幸懷之佛性不昧,一提便醒,即捨卻洪福,忙來參拜四祖,苦求大道。

四祖曰﹕[你為何不早來,諸般事都做過了,不勞爾來修,汝老矣!只可了性,不可了命,爾自己去修罷!]
   

張懷因無生機,只好在寺後梅山裁松,苦煉心性,一心不二,苦行六載,後祖賜缽盂,法衣,禪杖,命往西南方去,遇橋則上,遇水漂流,自有好處為記。

偈曰﹕
        祝家莊上遇裙釵    法衣禪杖掛心懷
        脫卻枯朽成梅子  濁河赴水轉世來

張懷奉祖命往西南而去,至濁河果見一女,是其妻轉世,年登十五,問及姓祝,恰如師言,遂向女曰﹕[貧道願借宿汝家一霄意下若何?]

女答曰﹕[只要父兄應允有何不可?]

懷即將法衣禪杖插在山中樹上,遂持銖赴水身亡,一靈真性脫化一梅,順水漂來,女即拾起,異香撲鼻,遂吞入腹中,感而有孕,及後父兄見伊有孕,以為不端,有辱家門,遂趕出門外,苦不堪言,思量短見,幸得金星救護殘生,引往洒州教唱善言,日則叫化四鄉乞食,夜則歸宿古廟安身,不覺數月,臨盆紅光紫霞沖天,小兒降地並不啼哭,如打坐一般,小姐心知此子非凡,因食黃梅成孕,故取姓黃梅。偈曰﹕                                                

        回水寄宿是何因    此子惟有老天知
        母子有日重相會    鐵樹開花第五枝


[ 本帖最後由 HMC 於 2012-4-9 11:14 編輯 ]

TOP

小姐撫養其子,盡自去求化度日,三餐並無可飽,一日乞往北方,盡是山間,來至一古寺,將此子放在寺中閑遊去,童子無知,將尿放在佛廳中。

四祖見到,叱曰﹕[你這丐婆,真是無禮,這是佛廳,你子怎可在此放尿。]

童子答曰﹕[滿都是佛,何處不與我放尿,人人都是佛,面面都是佛,他能作佛,我亦能作得佛,我亦要在此修行。]
  

四祖言曰﹕[你這小小孩兒,那曉得怎麼修行?]

童子曰﹕[七十修行嫌我老,三歲修行嫌我早。]

四祖就知是五祖又問曰﹕[小兒何姓?]

童子曰﹕[非常姓,乃佛性也。]

四祖曰﹕[你願拜我為師否?]

童子曰﹕[師父請受弟子禮拜。]

伊母見子如此,情願捨與四祖為徒,命即跟隨師去。四祖將五祖撫養長成之時,就在黃梅縣東禪寺,傳授至道心法,授以衣缽,取諱弘忍。

[ 本帖最後由 HMC 於 2012-4-9 11:12 編輯 ]

TOP

有一日其母來至寺中,五祖甚喜,就設香齋果品,請母親赴齋筵。又命眾徒,修得一間淨房,清淨伶俐,與其母居住。遂將母親關在房中,斷了七日水火,至氣絕而死


五祖即命眾徒弟,將他身身屍拖過十八門頭示眾,又命眾徒弟,將頭用鑿仔琢破,眾徒弟見師傅把母親如此凌遲,眾人在此修行何用,眾人就分散而去,行出寺門。
   

師母在半空中作偈曰﹕

諸徒不必退道心    吾兒為我了前因
三世罪業從此了    菩提依舊證金身
   

眾徒聞得師母此偈,知是前生果報,加進修行,後來眾徒,修成了羅漢果位。及後五祖溫養聖胎,遁跡於鄭府房縣,在房山石洞中參禪溫養,至脫胎聖化時,鄰莊人見
石洞中頂上霞光萬道,瑞氣千層,迨至功果圓滿,於五月十五日滅寂,塔於黃梅之東山。咸享二年將金線道統傅授慧能祖師執掌。代宗賜諡大滿禪師。


五祖弘忍。蘄州黃梅人。母周氏(栽松道者。託胎周氏女事。已備載通塞志)師為童子。於道上遇四祖。問之曰。子何姓。答曰。姓即有。不是常姓。祖曰。是何姓答曰。是佛姓。祖曰。汝無姓耶。答曰。性空故無。祖默然識之。即詣其母語令出家。既傳法嗣居東山。咸亨中傳衣法與慧能。後四年示寂。塔於東山。代宗朝追諡大滿禪師。

TOP

老師說的禪家故事不是本則五祖大師的故事

有機會找到時再貼上

TOP

TOP

修道人要受苦

福不可享盡,享盡就沒有福了;苦可受盡,受盡則沒有苦。

所謂「受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我們修道人為什麼要修苦行?一天只吃一餐,就為要了苦的緣故。苦了了,便是樂。福,有應享的福和不應享的福。應享的福,是自己工作所得來的代價,能夠住好房子,穿好衣服,吃好東西,坐好汽車,可以享受一番。可是,要知道享完之後,就消福了,而在福報的銀行就沒有存款了。

不應享的福,就是在本分之外求享受,由僥倖得來的福。好像強盜,搶人家的錢,自己享受,這是不講道理的享受,必定會受到法律的制裁。在福報銀行的戶頭就透支了。應享的福,享完之後,就報銷了福,何況不應享的福,硬要勉強享受?這不但消福,而且還要虧本。因為這種關係,福不可享盡,享盡就沒有福了;苦可受盡,受盡則沒有苦。我們做人,要明白這種道理。在困難的環境中,歡喜接受逆境,這樣便無怨恨,也沒有不滿現實的心在作祟。

研究佛法的人,其思想和行為,與世俗人正好相反。世俗人是順著生死去造業,修道人是逆著生死來消業。無論在什麼境界上,處之泰然,心安理得,便不覺得苦。所謂「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是至理名言。

現在講一個受苦的公案,作為參考。明朝最後一位皇帝,名叫崇禎。他雖有皇帝的智慧,可是沒有皇帝的福報。為什麼?因為他的苦沒有受盡。他前生是個沙彌,因為未到受具足戒的時候,就死了,所以還是個小沙彌而已。他做沙彌的時候,凡是搬柴運水的苦工,都由他來做,任勞任怨。天天做苦工,來護持道場。

有一天,他到房頂修理屋瓦,不慎失足,墜地而死。師兄弟就去報告方丈和尚。老和尚知道前因後果,想成就小沙彌,替他了苦。於是乎,對大家宣布:「這個小沙彌,做事不小心跌死,對道場有很大的損失。因為他犯了侵損常住的過錯,要懲罰他。你們用馬來把他的屍體拖散為止,免得買棺材埋葬。」大家一聽方丈的話,不以為然。師兄弟們發惻隱之心,而不聽方丈的命令,因為不忍心這樣去做。於是共議:「我們是師兄弟,同修一場,應該把他安葬,不可用馬拖屍。」乃出錢買棺材安葬於荒山中。

這個小沙彌,因為替廟做苦工,積有功德,來生為人,做了皇帝,身為崇禎。可是只做了十六年的窮皇帝。他在位的時候,天下大亂,內有李自成造反,外有清兵侵境,沒有過一天好日子,都是在憂患煎迫中度日。這事是被好心的師兄弟害了他,使他的苦未能了盡。如果他們當時聽方丈的話,用馬拖屍,苦便了了,不會害得崇禎在煤山自縊,而為國殉難。

南無阿彌陀佛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