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12
發新話題
打印

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門

因為睡不著(其實是從8:00多睡到11:00醒來)

今天又看了一次六祖壇經

現再終於弄懂什麼是五陰 六塵 跟六門了

六塵就是外界的六種波動  色 聲 香 味  觸  法
六門 就是 身體的六個接受器 眼 耳 鼻 舌 身 意
五陰 是  色 受 想 行 識  就是...

TOP


亦不睹惡而生嫌 亦不觀善而勤措
亦不捨智而近愚 亦不拋迷而就悟
達大道兮過量  通佛心兮出度
不與凡聖同躔  超然名之曰祖
                                             by 達摩祖師


[ 本帖最後由 黃楊木 於 2009-11-9 05:52 編輯 ]

TOP



邑宰蕭元善。請於建初寺講大般若經。聽者雲集。至滅靜品地為之震動。謂罷歸山。

博陵王問師曰。
境緣色發時。不言緣色起。云何得知緣。乃欲息其起。

師答曰。
境色初發時。色境二性空。本無知緣者。心量與知同。
照本發非發。爾時起自息。抱暗生覺緣。心時緣不逐。
至如未生前。色心非養育。從空本無念。想受言念生。
起法未曾起。豈用佛教令。

問曰
閉目不見色。境慮乃便多。色既不關心。境從何處發

師曰。
閉目不見色。內心動慮多。幻識假成用。起名終不過。
知色不關心。心亦不關人。隨行有相轉。鳥去空中真。

問曰。
境發無處所。緣覺了知生。境謝覺還轉。覺乃變為境。
若以心曳心。還為覺所覺。從之隨隨去。不離生滅際。

師曰。
色心前後中。實無緣起境。一念自凝忘。誰能計動靜。
此知自無知。知知緣不會。當自檢本形。何須求域外。
前境不變謝。後念不來今。求月執玄影。討跡逐飛禽。
欲知心本性。還如視夢裏。譬之六月冰。處處皆相似。
避空終不脫。求空復不成。借問鏡中像。心從何處生。

問曰。
恰恰用心時。若為安隱好。

師曰。
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曲譚名相勞。直說無繁重。
無心恰恰用。常用恰恰無。今說無心處。不與有心殊。

問曰。
智者引妙言。與心相會當。言與心路別。合則萬倍乖。

師曰。
方便說妙言。破病大乘道。非關本性譚。還從空化造。
無念為真常。終當絕心路。離念性不動。生滅無乖誤。
谷響既有聲。鏡像能迴顧。

問曰。
行者體境有。因覺知境亡。前覺及後覺。并境有三心。

師曰。
境用非體覺。覺罷不應思。因覺知境亡。覺時境不起。
前覺及後覺。并境有三遲。

問曰。
住定俱不轉。將為正三昧。諸業不能牽。不知細無明。徐徐躡其後。

師曰。
復聞別有人。虛執起心量。三中事不成。不轉還虛妄。
心為正受縛。為之淨業障。心塵萬分一。不了說無明。
細細習因起。徐徐名相生。風來波浪轉。欲靜水還平。
更欲前途說。恐畏後心驚。無念大獸吼。性空下霜雹。
星散穢草摧。縱橫飛鳥落。五道定紛綸。四魔不前卻。
既如猛火燎。還如利劍斫。

問曰。
賴覺知萬法。萬法本來然。若假照用心。只得照用心。不應心裏事。

師曰。
賴覺知萬法。萬法終無賴。若假照用心。應不在心外。

問曰。
隨隨無簡擇。明心不現前。復慮心闇昧。在心用功行。
智障復難除。

師曰。有此不可有。尋此不可尋。無簡即真擇。得闇出明心。
慮者心冥昧 存心託功行。何論智障難。至佛方為病。

問曰。
折中消息間。實亦難安帖。自非用行人。此難終難見。

師曰。
折中欲消息。消息非難易。先觀心處心。次推智中智。
第三照推者。第四通無記。第五解脫名。第六等真偽。
第七知法本。第八慈無為。第九遍空陰。第十雲雨被。
最盡彼無覺。無明生本智。鏡像現三業。幻人化四衢。
不住空邊盡。當照有中無。不出空有內。未將空有俱。
號之名折中。折中非言說。安帖無處安。用行何能決。

問曰。
別有一種人。善解空無相。口言定亂一。復道有中無。
同證用常寂。知覺寂常用。用心會真理。後言用無用。
智慧方便多。言辭與理合。如如理自如。不由識心會。
既知心會非。心心復相泯。如是難知法。永劫不能知。
同此用心人。法所不能化。

師曰。
別有證空者。還如前偈論。行空守寂滅。識見暫時翻。
會真是心量。終知未了原。又說息心用。多智疑相似。
良由性不明。求空且勞己。永劫住幽識。抱相都不知。
放光便動地。於彼欲何為。

問曰。
前件看心者。復有羅縠難。

師曰。
看心有羅縠。幻心何待看。況無幻心者。從容下口難。

問曰。
久有大基業。心路差互間。得覺微細障。即達於真際。
自非善巧師。無能決此理。仰惟我大師。當為開要門。
引導用心者。不令失正道。

師曰。
法性本基業。夢境成差互。實相微細身。色心常不悟。
忽逢混沌士。哀怨愍群生。託疑廣設問。抱理內常明。
生死幽徑徹。毀譽心不驚。野老顯分答。法相媿來儀。
蒙發群生藥。還如色性為。

顯慶元年邑宰蕭元善。請出山住建初。師辭不獲免。遂命入室上首智巖。付囑法印令以次傳授。
將下山謂眾曰。吾不復踐此山矣。時鳥獸哀號踰月不止。庵前有四大桐樹。仲夏之月忽自凋落。
明年丁巳閏正月二十三日終於建初。壽六十四。臘四十一。二十七日窆于雞籠山。會送者萬餘人。其牛頭山舊居。金源虎咆泉錫杖泉金龜等池。宴坐石室今悉存焉


牛頭法融禪師
摘自景德傳燈錄
http://www.suttaworld.org/collec ... 51/2076/2076-04.htm

[ 本帖最後由 黃楊木 於 2009-11-9 05:53 編輯 ]

TOP

 23 12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