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歷史上的佛陀-釋迦牟尼佛

相者的預言

有一位在藍毘尼花園左近的婆羅門相者,博學多聞,高才善辯,他帶著歡喜踴躍
的心情跑來,口口聲聲說要為太子相命,而淨飯大王正在驚疑不決的時候,就允
許他的請求。

他先看看安祥而臥的太子,然後又望望且驚且怖的淨飯大王。他開始滔滔不絕的
說道:
『大王!人生在世上,第一是希望生一個出類拔萃的兒子,大王今天生下這一位

   像滿月似的太子,真是可慶賀得很!這位王子的長成,必定是釋迦族中的光榮。
   王呀!你心中不要驚疑,我告訴你,實在沒有一點掛念的必要。』

『學者!你說得不錯,我心中真是驚疑憂懼得很!』

『大王!你不但不要憂懼,並且你此刻就可以下令,讓全國的臣民都來慶祝。從

    現在起,將是我們全國的殊榮。我們國家出生這麼一位賢明的王子,必定能成
    為世間上的救世主。我拜望王子的尊容,決不是世間上那些智者或學者可以比
    擬,他將來定可以開啟眾生解脫的大道。他若繼承王嗣,不但可以做我國的君
    主,而且他將是統領四天下的一位稀有的聖君,廣布善政,廣行王法,使五印
    的諸王,都望風屈膝的乞盟於他。他能夠賜給世界之光!』

『是真的嗎?學者!他能夠統領四天下,那真是太好了。』淨飯大王露出歡喜的

    笑容。

『不過,』學者莊重的說道:『假若他厭惡這塵世的喧囂,愛居在寂靜的山林,

    必定能求得最高的解決大道,必能成就真實的智慧,為一最尊最貴的佛陀。
    佛陀,是世間上最偉大最尊貴的覺者,佛陀在人間,好比須彌山是山中之王,
    一切眾寶中是以黃金第一,萬川是以海洋最為闊大,無數的星宿中是以月亮最
    光明,一切光明中又以太陽為最勝,佛陀是人天的導師,沒有一樣可以和他比擬。』

『學者!你又怎麼知道他將來會喜愛寂靜而且會出家呢?』淨飯大王懷疑的問。

學者指著太子說道:
『你看,王子的尊顏,明淨的眼睛廣而又整,上下的睫毛長而又勻;紺青色的

    眼珠,高修而直的鼻樑,像這樣的相貌,決非和尋常的人一樣,他一定能成
    就佛陀的功行,願大王速離驚怖趕快忙慶賀吧!』

婆羅門的相者說到這裏,淨飯大王不免又驚又怪起來,他就向這位婆羅門的相者

問道:
『我最敬重的學者!假若你所說的都是真實的話,可是像如此奇特的相,為什麼

    不生給我賢明的先王做嗣子,卻生給我這個不肖的做嗣子呢?』

『大王!不是像你這樣說法哩!』婆羅門相者搖了搖他的頭:『凡是世上的人,

   即使他是同一個家族同一個父母所生的兄弟,都有各個不同的命運。有智慧超
   勝的,聲譽遠播的,博學多能的,事業隆盛的;也就有淺知淺識的,愚昧笨拙
   的,惡名四傳的,事業無成的。這些賢與不肖,決不可以看做與父子生養的前
   後有關。你現在應該見到如此奇特的相後,生起歡喜的心,永離這些多餘的疑
   惑!』

淨飯大王聽後非常歡喜的說道:
『我今世得生這麼一位殊勝的王子,真是幸運得很!我的年齡已經一天一天走向

    衰老,希望他早日長成,繼承我的王位,那時我願到深山中去出家,積聚一些
    靜寂的梵行,以便得到後世的安樂,決不能讓我這位太子捨俗出家,斷絕我的
    王嗣。』

淨飯大王說後,隨即賞賜婆羅門相者很多的財寶,等到他告辭去後,淨飯大王就

命令侍從小心慎重的護送夫人和太子一同回宮。

參考資料來源 http://www.fgs.org.tw/master/masterA/books/biography/Sakyamuni/07.htm


[ 本帖最後由 HMC 於 2009-7-13 00:05 編輯 ]

TOP

當大王正命令宮女們把夫人和太子在王宮裏安置好了以後,大王的侍衛官又跑來
稟告說宮門外有一位苦行仙人求見。

這位苦行仙人名叫阿私陀仙,在婆羅門苦行的學者中,是一位最具有權威的智者,
遠離愛著,常入禪定。

淨飯大王是一位禮賢下士的君主,聽說來者是有名的阿私陀仙,就趕快命令侍衛
官請他進來。

阿私陀仙人進宮後,淨飯大王對他非常恭敬,當即向阿私陀仙請教道:
『我最敬畏的大仙!我現在是人間最幸福的國王,我得到無價的寶貝,我生下奇

    特的太子,唯願你為我占個吉凶吧!』

阿私陀仙人聽後,非常高興的說:
『真實慈和的大王!你仁智兼備,國運昌隆,你廣布王法,撫愛人民。昔日種下

    好的種子,現在才能結出好的果實來。王呀!我此刻前來王宮拜見,也就是為
    著這個重大的原因,請你聽取我的說話。我今天入在禪定中,見到天人對我說:
「淨飯大王降誕了一位太子,實在是未來的佛陀;他將來能宣說和過去諸佛一樣
     的大法,教化人間最高的真理。」大王!幸運的大王!我今日前來王宮,非為
     別事,我是來拜謁這位未來宇宙的大覺者!』

淨飯大王聽完阿私陀仙的話,急忙命令宮女抱出太子來給阿私陀仙看。
阿私陀仙恭敬虔誠的端詳著相好圓滿的太子,這是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的佛陀

之相,一點缺點也沒有。阿私陀仙從未看到過如此殊勝的相好。他看得只是吐舌
翻眼,晶瑩的淚珠不覺一滴一滴的從他眼眶中掉下來,他老是不停的唏噓嘆息。

淨飯大王見到阿私陀仙,起初是帶著歡喜的心情走來,此刻轉而又變為如此悲哀

的樣子。他以為愛子將有什麼不幸,忽然戰慄起來!胸口鬱積,幾乎透不上氣來。
他驚悸不安,即刻從座位上站起,向阿私陀仙說道:
『大仙!你為什麼要這樣呢?你起初來時不是說我的太子有種種奇特的相好,是

   人中最尊最勝的嗎?怎麼你現在親自見到太子之後又這麼憂愁悲哀呢?難道我
   的太子是短命之相惹起你的悲哀嗎?還是你以為我是久渴的人得到甘露而又將
   失去嗎?抑或這位王子的降生將要亡國喪家失去財寶嗎?我現在可以告訴大仙,
  我的太子假若能夠長成,即使我的國家成為別人的屬國,我的財寶散失得精光,
  我也都是心甘情願。大仙!請你說,你究竟為什麼要落淚呢?為什麼要嘆息呢?
  請你趕快教示,讓我心中能夠安定吧!』

淨飯大王老年得子,這種至情的流露是難免的。阿私陀仙見到淨飯大王如此的憂

懼就向他誠懇恭敬的說道:
『大王!請你心中不要如此的傷感,我此刻拜見太子的尊相,與我當初說的沒有

   絲毫的差異。我今天能親自見到太子的相好,真是我莫大的幸運。但想到我現
   在已是風中殘燭的年華,留在世間的生命不久,不能得受太子將來成為佛陀的
   教化,所以我就不覺嘆息和流淚了。』

『太子真的會出家成就佛陀嗎?』淨飯大王有些放心不下了。

『大王!這位太子的降誕,是人間最後的受生,人間生有這樣的人,好比世上出

   現稀有的優曇缽羅華。大王得生如此太子,不但是大王的幸福,也將是全人類
   的幸福;不但是大王獲得無價的至寶,也將是全人類獲得的救星!他一定會出
   家成就佛陀功行的!』阿私陀仙肯定的回答。

『那怎麼可以呢?我的王位交由何人繼承呢?』

『大王!你的太子是不會執著眼前五欲的境界,他是會捨王位而去修行,去求真實

   的覺悟。世間上唯有他,才能使愚癡的眾生消除煩惱和業障,他實在是世間上長
   久不滅的智慧之光!大王!可憐我的年齡衰老了,不能親耳聽聞佛陀的大道,我
   現在雖得到禪定,但未聞佛陀的正法,畢竟不知道真正解脫的大道。我一旦身壞
   命終,必定要墮入三難天,唉!』

阿私陀仙說到最後,又深深的嘆息一口長氣,淨飯大王和王親國戚以及宮中的宮女,

聽了仙人嘆息流淚的原委,一方面增加了憂慮,一方面又感到安心。

在淨飯大王的內心之中,想到阿私陀仙說的話,太子不能繼承王位而要去出家學道

的事,覺得深深的苦惱,臉上現出滿面的憂愁,阿私陀仙見了又再繼續說道:

『大王!我真實的告訴你,正是和你心中憂慮的一樣,太子是會出家成就佛陀正覺

   之道的!』

阿私陀仙說後,對太子恭敬作禮就告辭而去。

淨飯大王此時心中雖然生起失望空虛的感覺,但他對太子卻更生有一種敬重之心。

他即刻命令全國,把牢獄開放,大赦所有的囚犯:勞動的苦役,也特別給假休息;
供養婆羅門的上等食品,祭祀一切祠宇裏的善神,賞賜大臣們珍貴的物品,國中
貧乏乞食的丐者都施以飲食,侍從宮女都分有牛馬象等與金銀,整個迦毘羅衛國
中的上上下下的人民,都狂歡鼓舞起來,全國的人民都為國家降誕了太子而慶祝
歡呼!



參考資料來源 http://www.fgs.org.tw/master/masterA/books/biography/Sakyamuni/07.htm

[ 本帖最後由 HMC 於 2009-7-13 00:19 編輯 ]

TOP

太子少年時的教育

迦毘羅衛國中淨飯大王生下稀有的太子,宗族王親,都呈獻無數的象馬寶車;鄰國的
國王,也贈送很多七寶的器具,這表示祝賀王家及太子萬歲之忱。

這時,迦毘羅衛國的都城中,地下自然湧出無量的寶物,喜馬拉雅山中的巨象群一呼

而來,難以馴伏的馬此刻也馴若羔羊,雜色微妙的禽鳥從野外飛來城中鳴叫,天空白
色的瑞雲輕輕的飄遊,地上爛漫的百花在微笑著開放。

慣於怨憎的人,心中忽而轉為平和;知心的好友,加多深厚的情感;篤實的益友,更

有親密的交往;叛逆者的心,頓時消滅;陰險者的惡念,立即驅除;風,微微的吹;
雨,及時的灑;雷霆沒有災害,五榖豐收如山;飯食容易消化,懷胎的身體平安;這
都是因為太子的誕生,一切世人才得見這吉祥的瑞相。

神宇園林,都增加莊嚴美觀;井泉池沼,都澄清得比如明鏡;各國免除了饑饉,世界

停止了戰亂,天下沒有橫生惡疾之難,世間沒有訴訟不平之爭,各國親如近鄰,人人
均如兄弟,這世間上一時吉祥的現象,都是為了慶賀太子的誕生。

那是太子降誕的第五天,命名典禮很隆重的舉行,全印度所有權威的婆羅門學者,受

了國王的恭請,為要選擇最最好的名字而商量著。

商量的結果,因為太子降誕時具備一切祥瑞之相,所以就命名悉達多。悉達多,那是
「一切義成」的意思,是再好沒有的名字。

轉載自 http://www.fgs.org.tw/master/masterA/books/biography/Sakyamuni/08.htm

[ 本帖最後由 HMC 於 2009-7-14 01:01 編輯 ]

TOP

迦毘羅衛國中,像這樣一日復一日的歡樂,持續到第七天上,不幸的變故發生了,
那便是聖母摩耶夫人的辭世。

在不幸之中,所好的是夫人有一個最小的胞妹名叫摩訶波闍波提,姐姐去世以後,

她就自願代姐姐撫養幼年的太子。她的容貌端麗,性情慈和,後來,她雖然生了
難陀,但對姐姐生下的東宮太子,照樣是慈愛的撫育。

太子雖然有了姨母摩訶波闍波提夫人的撫育,但是,淨飯大王還是很不放心,他又

選取三十二名宮女相助,八名宮女抱持,八名宮女洗浴,八名宮女餵乳,八名宮女
陪著遊戲。太子的嬰兒期,仍然是再安樂不過的。

光陰似箭,太子已長得是一個聰明伶俐活潑可愛的幼童了。

這時在太子的周圍,堆積了很多兒童的玩具,但太子的秉性高超,雖是幼童,而其

態度卻非常莊重,尤其性情,更是異乎尋常的安靜。

太子的心,寄托在另外一個高勝的境地,再玲瓏巧妙的兒童玩具,也絲毫不能勾引

起他的興趣和歡樂。


轉載自 http://www.fgs.org.tw/master/masterA/books/biography/Sakyamuni/08.htm

TOP

太子從七歲的時候起,就延請名師課讀,當時印度最高的學術是五明和四吠陀。
五明即是:
        一、 語文學的聲明。
        二、 工藝學的工巧明。
        三、 醫藥學的醫方明。
        四、 論理學的因明。
       五、 宗教學的內明。

四吠陀即是:
       一、 養生之法的梨俱吠陀。
       二、 祭祀祝詞的傞馬吠陀。
       三、 兵法研究的夜柔吠陀。
       四、 咒術文獻的阿闥吠陀。

太子從七歲到十二歲的這幾年間,在文事方面,把這科學知識的五明,哲學知識

的四吠陀,都學得精通爛熟。

假若說,世界上有聞一而知百的人,那便是唯有這位悉達多太子。

淨飯大王見到太子的穎悟,心中非常歡喜,他把國中有名的權威學者,都請來教授,

不上幾天,他們就給太子的智慧所折服,都是自動的辭職。

太子在文事方面打好基礎後,從十二歲的那一年起,他又開始練習武術。

太子生來就有很大的膂力,一切兵戎法式,百般武器,在很短的時間之內,太子很快

的都一一純熟通達。

淨飯大王一心一意的要把太子學成文武雙全的英明君主,因為他很了解當時印度的國

情。五天竺中的諸國分立爭霸,迦毘羅衛國的釋迦族,在國際間的地位雖然是很高,
但在他的南方,出現了憍薩彌羅與摩竭陀兩大強國。迦毘羅衛國,常受到他們的威脅。
所以他無時不在盼望著,盼望未來全印度民族理想中統一的聖君,乃是屬於自己賢明
無比的太子。

轉載自 http://www.fgs.org.tw/master/masterA/books/biography/Sakyamuni/08.htm

TOP

【以下故事內容錄自釋迦牟尼小百科】
由於生來具有喜歡思考的性格,釋迦牟尼佛對於生母早逝感到憂鬱;他也體悟到當時
印度的局勢,在強國環伺下,小小的迦毘羅衛國未來難逃滅亡的命運。這在在使年少
的太子早熟憂鬱。

傳說,太子在十四、五歲時,參加迦毘羅衛國的農耕季時,看到五百隻牛拖犁耕田,
翻起土壤中的小蟲,小蟲被小鳥啄食,而小鳥又隨即被凶猛老鷹叼走。
他深感自然界與人類是同樣存在著弱肉強食的殘酷現象。情形令他感到悲哀,
甚而經常陷入沉思冥想。

TOP

婚姻與家庭

太子這樣的表現,淨飯王非常擔憂,深恐太子有一天會出家。在他十九歲那年,
淨飯王為他迎娶美麗的表妹耶輸陀羅為妃。

耶輸陀羅後來為太子生了一個兒子,這孩子是在太子出家前誕生的,因此取名為
「羅睺羅」,意為「障礙」,指來拘絆釋迦牟尼人生障礙。不過,兒子的出生
並未改變釋迦牟尼出家的念頭。後來羅睺羅也沒有承繼迦毘羅衛國的王位,
反而在年紀很小的時候,跟隨他的父親釋迦牟尼出家,成為第一位沙彌弟子

TOP

王宮生活

關於這段王的生活,釋迦牟尼佛後來在王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對弟子第一次說法中
曾生動地描述這段回憶記載在《中阿含經卷》第二十九.<大品柔軟經>第一:

比丘們呀!在還沒有出家前,我過著非常幸福的生活,我家的宮苑中有
著池塘,漂浮著美麗的蓮花,在房間裡也時常飄浮著旃檀的芳香。
我所穿的,都是伽尸所產的最上等的布帛。有三處宮殿供我住用,
冬天就住在冬殿,夏天就住在夏殿裡,以歌舞取樂。出門時,
自有一把白傘為我遮太陽。別人以米糠拌飯供養傭人和寄住的人,
我家共養給傭人的卻是米飯和肉。宮殿中的歌妓舞樂永不停歇。
當我想到園中遊玩時,便有眾人簇擁著我,侍服著我…….

這樣富貴豪華的生活並沒有帶給年輕的悉達多快樂。生活裡的種種觸動彷彿
告訴他絢爛美麗的背後隱約存在著一個可能更本質的事實,在這不安的懷疑中,
悉達多知道自己應該要有所行動和追求。

TOP

釋尊的表白

在後世的佛傳故事裡談到釋迦牟尼佛出家的有名故事是「四門遊觀」,大意是淨飯王
為了使太子高興,派人載他出城到郊外遊覽,前三次出遊,分別遇見老人、病人、
死人等悽慘景象,令他沉思不已。最後一次出遊時遇見一位安詳清高的沙門,

因而引發太子發覺人類的病、老、死等悲慘的命運是不可避免的,同時想努力追求

解脫的心境。關於出家的心境,釋迦牟尼佛在往後的說法中,曾做這樣的表白:

我年輕時,雖然過著奢侈的生活,但是常常在想:一般人們如果看到別人
衰老或者病痛苦腦,都認為是他人的事,與自己無關,一點也不在意,
毫無憐憫或同情之心,甚至對於他人的死亡也是如此。從不把它對照自己
本身,深切地考慮自己有一天也會如此面臨哀老、病苦,最後死亡。
然而,我看到別人老、病、死,就將它和自己本身對照,而為它煩惱、

悲傷。因此,對於自己現在的健壯,生命力的驕傲完全斷除。


從平凡的表白中,可以感受到釋迦牟尼佛有著比平常人更敏銳的感受,感受到生命的
苦。在《經集》中的<出家經>裡,阿難曾對佛陀的出家有一個觀察:

佛陀是怎麼樣出家?是怎麼樣地觀察,所以大大地喜歡出家?我(阿難)
想知道佛陀出家的動機。「家居是狹隘而又厭煩,又為塵垢所發生的地方。
可是,出家卻是寬廣而又無煩惱。」佛陀這樣觀察,所以佛陀出家。
佛陀出家以後,必去因身所引起的惡業,拋棄因語言而發生的惡業,
普遍地使生活潔淨


[ 本帖最後由 水明珠 於 2009-11-19 09:59 編輯 ]

TOP

明珠姊姊夢見釋迦牟尼佛了嗎

TOP

盡去繁華的悉達多,為何選擇苦行?

釋迦牟尼佛出家的決心,任誰也無法動搖。為了表明決心,他以寶劍削去頭髮,
就此捨棄富貴,邁向了僧侶的道路。

要往哪兒去?

離開了國境,釋迦牟尼佛先來到恆河邊的吠舍離,隨後,渡過恆河往南方的摩揭陀國去。
當時有兩個代表新文化的中心,一個是恆河北邊的憍薩羅國,一是恆河南邊的摩揭陀羅國,
有名的沙門、哲學家都雲集在兩國,對於求道者而言是很理想的修道場。

釋迦牟尼佛選擇摩揭陀羅國的原因主要是:憍薩羅國是迦毘羅衛國的宗主國,距離釋迦國

太近,很容易被父王找到,因此選擇了距離迦毘羅衛國有400公里遠的摩揭陀羅國。
當時
摩揭陀羅國的首都王舍城,宛如今天的巴黎、紐約,人文薈萃,正是「六師外道」大排
論陣的地方。

釋迦牟尼佛初進王舍城,學著其他的沙門,白天托缽乞食,晚上悽身在郊外靈鷲山。這是
多麼新奇的生活!以往三餐富足,錦衣華夏,現在每一口飯時都要靠他人佈施,晚上必須與
蟲草同眠,釋迦牟尼佛的新生活就這樣開始了

TOP

在苦行中學習禪定

帶著饑渴慕道的心,釋迦牟尼佛每天在苦行林中,探訪沙門和哲學家。
印度最苦老的修行法門是禪定瑜珈,最前衛的修行法門是苦行,
他決定一一去學習與體悟。

禪定,又稱為瑜珈(Yoga),是一種內觀工夫,行者透過盤腿而坐,
調節呼吸,能使精神統一。透過禪定,去除妄想,心如明鏡,能逐漸
清澈思考世界現象和人生問題。有些行者透過禪定,能產生不可思議
的神通力量,當時有名的禪定仙人有兩位,阿羅藍仙人和鬱陀仙人,
釋迦牟尼佛前後跟隨過他們。

TOP

高深的禪定境界

無所有處定:阿羅藍仙人的禪定境界到達「無所有處定」,
這是很高的禪定境界,於超越物質的世界入禪定,到達此境界,
心中無念無想,無對象可執著,所以心能自由。釋迦牟尼佛天生
就是禪定家,在短短的時日裡便達到和阿羅藍仙人一樣的境界。
雖然進入禪定時心能獲得一時的平靜,但是一出定後,又恢復
平常的心,煩惱不斷,因此他認為這不是解脫之道。

TOP

非想非非想處定:接著,釋迦牟尼佛去追隨鬱陀仙人,「非想非非想處定」
是仙人的禪定境界。這時雖然有「想」,但這「想」已不能起什麼作用了,
屬於輪迴世界的最高境地。釋迦牟尼佛也很快達到了這樣的禪定經驗,
成為高深的的禪定家,可是,他認為這樣的禪定境界仍無法根本解決
他的困惑與苦惱,不是他所追求的。儘管仙人盼望釋迦牟尼佛能接替
他領導眾弟子,但被釋尊婉拒。

接下來,他打算加入苦行的行列,體驗另一種截然不同的修行方法了。

TOP

安可~安可~~
謝謝姊姊

TOP

謝謝水姐姐    安可  安可  

TOP

是什麼樣的一首歌,讓沙門瞿曇放棄堅持六年苦行?

太子為求真道故,淨心守戒,日食一麻一米,設有乞者,亦以施之,
或日食一米,或復二日,乃至七日,食一麻米,時憍陳如等,亦修苦
行,供奉太子,不離其側。___《過去現在因果經》卷第三

------------------------------------------------------------

尼連禪河畔的苦行僧

在摩揭陀國的尼連禪河畔,年有著這般景象:酷暑的氣候下,蓄著糾結
長髮的瑜珈行者,全身裸體,或僅以一塊白色棉布遮身,他們坐在鹿皮
上打坐,有的在練習各種瑜珈。像是不停地唸誦咒語或禱詞;在營火中央
坐禪,忍受高溫酷熱;將身體倒掛在樹上;裸體躺在荊棘或鋪滿鐵釘的板上;
終日不眠或斷食數日、數月以上。河岸邊也有苦行者進行淨化儀式。
他們可能正在河中坐禪或沐浴。四處瀰漫著安靜、和平、與世隔絕的氣氛,
但也令人油然升起敬畏之心。

這就是二千五百年前的苦行林景象。釋迦牟尼佛也加入了苦行的行列,
嘗試各種苦行,想盡辦法讓肉體飽受痛苦煎熬。他每天只吃喝很少的的食物,
幾近絕食,經典裡甚至說一天只吃ㄧ粒野麥和一粒米食,到最後,身體瘦如
枯柴,氣如游絲,幾乎死亡。

遠在迦毘羅衛國的淨飯王聽到太子苦行傳聞,派遣了五名勇士前來釋迦牟尼佛
身邊,保護他。這五位勇士是憍陳如、跋提、婆波、摩訶男和阿說示,後來也
一起出家,跟隨釋尊苦行。他們認為,釋尊經由這般苦行鍛鍊,總有一天可以
達到開悟解脫





[ 本帖最後由 水明珠 於 2009-11-23 09:18 編輯 ]

TOP

放棄苦行


但是,釋迦牟尼佛想不透,為什麼以前修習古老的瑜珈禪定,
無法得到解脫,而今這般劇烈的苦行絕食,幾近到死,
竟也沒辦法平息心中的苦惱恐懼?一切仍在困境之中,
一點進展也沒有。這究竟是為什麼?他反覆思考,絕望極了,
看來苦行並不是接近真理的道路,那麼到底該怎麼走下去?

傳說,在原野中傳來一個唱遊人的歌聲:
「………琴弦太鬆則音不成調,太緊則聲音不悅耳,不鬆不緊
才能使琴音和諧優美!……」陷入困頓的釋尊聽到了這歌聲,
剎那間被震醒了,他霍然明白人的身心就像琴弦一般,只有離開極端,
才有可能趨向讓心靈平靜安穩的真理。因此,他決定放棄苦行。

拖著衰弱的身體,釋迦牟尼佛走向尼連禪河畔,在河中把身體洗淨。
由於身體很虛弱,使他必須攀住樹根,才能從河裡勉強起身。
這時恰巧有一位牧牛少女難陀波羅經過,看見釋迦牟尼佛,供養了
一碗溫熱的乳糜。釋迦牟尼佛接受乳糜一飲而盡,慢慢有了體力。
從這時起,釋迦牟尼佛開始飲食,恢復了健康,幫助日後在禪修
方面得以突飛猛進。

原來修行不能只重精神的需要而忽略身體的需要。只不過,憍陳如等
五個隨從比丘看見他們所敬愛的釋尊竟然放棄苦行,接受供養,都認為
他已經墮落,想重回人間過著奢華生活。他們唾棄並離開他,到了
波羅奈城附近的鹿野苑,繼續修苦行去了。

TOP

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前,與魔王如何交戰?

洗淨了身體,喝了牧女的乳糜,釋迦牟尼佛一路來到菩提迦耶,他的內心
已經有了定見:苦行與樂行都是極端,無法幫助人們達到理想境界,
唯有奉行中道,才能到達完善!他決定要以中道的態度來面對修行。
來到濃蔭的菩提樹下,他以乾草鋪席,盤腿靜坐,下定決心精進思維:

「我今若不成正覺,寧可碎裂此身,終不起座!」


釋迦牟尼佛這一坐坐了多久,後世的佛傳經典中有不同說法,有說七天,
有說二十八天或四十九天,總之,他是日復一日,夜復一夜,進入很深的禪定。
到了一天的傍晚,釋迦牟尼佛身心徹底獲得了寂靜凝定;到了深夜,獲得了
無比的神通力;到了黎明,體悟了能使人離苦得樂的真理。天剛破曉,
釋尊仰望明星,終於澈悟成佛!

釋尊在樹下成道之後,又在菩提樹的附近停留了幾個星期的時間,繼續思索著
剛剛才悟出來的道理



[ 本帖最後由 水明珠 於 2009-11-23 09:58 編輯 ]

TOP

降伏魔王波旬


時隔二千五百年,我們能知道這段漫長的禪定思維過程是怎麼回事嗎?
在原始經典中,並未敘述這一段佛陀得道的經過,但是在後來的佛典卻有
許多精采的描述,描寫釋迦牟尼佛降伏魔王波旬的經過,故事雖不盡相同,
大意是如此:

魔王波旬,恐懼釋迦牟尼佛即將成佛,如果他真的成佛,魔宮的子孫便會減少,
所以波旬來到正在禪定中的釋迦牟尼佛面前,誘惑他:如果放棄成佛,即可使
他成為支配世界的偉大國王。事實上,當釋尊初出生時,就有一位先人預言釋尊
如不出家成佛,必可成為支配世界的轉輪聖王。所以,此時的釋迦牟尼佛當然
不會為波旬的說辭所動。

接著,波旬用大自然的破壞力,向釋迦牟尼佛瘋狂襲擊。人類遇到無法抗拒的自然
災變之際,就會感到自身的渺小,升起怯弱之心,祈求神靈的保佑。天魔波旬了解
人性的弱點,所以在震怒之下,發動了狂風暴雨和酷寒,阻饒釋迦牟尼佛。可是,
無畏的釋迦牟尼佛繼續禪定,平靜如常,不動聲色。後來得目真鄰陀龍王見而以
己身護佛。

天魔見到利誘威脅,都不能使得悉達多改變成佛的初衷。最後便使出了最惡毒的武器,
派遣了他的三個女兒,以美色情欲來破壞悉達多的定力。三個魔女撩撥姿色,極盡挑逗,
可是,釋迦牟尼佛運用神力把它們變成醜婦,倉皇逃走。釋迦牟尼佛戰勝了種種試探,
震撼了魔宮,使得波旬遁形逃走。也有經典描述魔王波旬所有射向釋尊的恐懼、貪婪、
欲望等等的箭矢,都化成蓮花,紛紛飄落在釋迦牟尼佛身上,無法加害,反而成了祝福。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