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12
發新話題
打印

孫不二女功內丹次第詩

孫不二女功內丹次第詩

請參考

http://taiwan.shien-dao.com.tw/pbook/pbook_7.htm
收心(第一)(男女同)
吾身未有日 一氣已先存 似玉磨逾潤 如金煉豈昏
掃空生滅海 固守總持門 半黍虛靈處 融融火候溫

*「總持門」者,老子名為玄牝之門,即後世道家所謂玄關一竅。張紫陽云:「此竅非凡竅,乾坤共合成,名為神氣穴,內有坎離精。」
*「半黍」者,言凝神入氣穴時,神在氣中,氣包神外;退藏於密,其用至微至細,故以半黍喻之。「虛」者,不滯於跡象。「靈」者,不墮於昏沉。雜念不可起,念起則火燥;真意不可散,意散則火寒。必如老子所云:「綿綿若存,用之不勤。」方合乎中道。「融融」者,調和適宜。「溫」者,不寒不燥也。此詩二句言守玄關時之真實下手工失,維妙維肖。然決不是執著人身某一處部位而死守之,切勿誤會。若初學者死守一處,不知變通,將來必得怪病。

養氣(第二)(男女同)
本是無為始 何期落後天 一聲纔出口 三寸已司權
況被塵勞耗 那堪疾病纏 子肥能益母 休道不迴旋

*「子」者,後天氣;「母」者,先天氣。後天氣,丹道喻之為「水」;失天氣,丹道喻之為「金」。按五行之說,金能生水,是先天變為後天也。丹道重在逆轉造化,使水反生金,是由後天返還先天也。昔人謂為九轉還丹,九乃陽數之極,又為金之成數,故曰九還,非限定轉九次也。先天難於捉摸,必從後天工夫下手,方可返到先天。後天氣培養充足,則先天氣自然發生,故曰子肥能益母。「迥旋」者,即返還逆轉之謂。

行功(第三)(末二句女子獨用)
斂息凝神處 東方生氣來 萬緣都不著 一氣復歸臺
陰象宜前降 陽光許後栽 山頭并海底 雨過一聲雷

*古之修煉家行吐納之功者,大概於寅卯二時,面對東方,招攝空中生氣,入於吾身,借其勢力,而驅出身內停蓄之死氣。上乘丹法,雖不限定時問與方所,然總宜在山林清靜之區,日暖風和之侯,則身中效驗隨做隨來,如立竿見影。果能常常凝神歛息,醞釀薰蒸,不久即可由造化窟中,採取先天一氣。
*昔人云:「修道者須謝絕萬緣,堅持一念,使此心寂寂如死,而後可以不死;使此氣綿綿不停,而後可以長停。」「臺」者何?靈臺也,靈臺者性也;「一氣」者,命也。命來歸性,即是還丹。
*陽火陰符之運用,雖出於自然,但人工亦有默化潛移之力,不可不知。自尾閭升上泥丸,乃在背脊一路,名為「進陽火」;自泥丸降下氣海,乃在胸前一路,名為「退陰符」。以升為進,以降為退。又凡後升之時,身中自覺熱氣蒸騰;及至前降之時,則熱氣已漸歸冷靜。此以熱氣盛為「進陽火」,熱氣平為「退陰符」。二解雖義有不同,理則一貫,此中有許多奧妙,應當研究。
*丹經言雷者甚多,不可殫迷。其源皆出於周易「地雷復」一卦,,其實則喻先天一氣積蓄既久,勢力雄厚,應機發動之現象耳。其氣之來也,周身關竅齊開,耳聞風聲,腦後震動,眼中閃光,鼻中抽掣,種種景象,宜預知之,方免臨時驚慌失措。然女工修煉,欲求到此地步,必在月經斷絕之後。而孫詩所云,乃在斬龍之前,恐難得此效。大約此處所謂雷者,不過言行功之時,血海中有氣上衝於兩乳耳。此氣發生,丹家名曰活子時。
*「山頭」喻兩乳及膻中部位;「海底」喻子宮血海部位。「雨」喻陰氣;「雷」喻陽氣。


斬龍(第四)(女子獨用)
靜極能生動 陰陽相與模 風中擒玉虎 月裡捉金烏
著眼絪縕候 留心順逆途 鵲橋重過處 丹氣復歸爐


*「龍」者,女子之月經也。「斬龍」者,用法煉斷月經,使永遠不復再行也。女子修煉與男子不同者,即在於此;女子成功較男子更速者,亦在於此。若離開此道,別尋門路,決無成仙之希望。
*靜極則動,動極則靜;陽極則陰,陰極則陽,乃理氣自然之循環,無足怪者。道德經第十五章云:「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上句言人能靜,則身中濁氣漸化為清氣;下句言靜之既久,則身中又漸生動機矣。 道德經第十六章云:「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上二句言靜極,下二句言生動。「復」即復卦之復。陰象靜,陽象動,五陰之下,一陽來復,亦言「靜極生動」也。「模」者,模範,所以成物。「相與模」者,蓋言陰陽互根,彼此互相成就而不可離之意。
*「風」者,人之呼吸也。道書常以「虎」配西方金,「龍」配東方木;凡言鉛、言金、言虎,都屬一物,不過比喻人身中靜極而動之先天陽氣而已。
*「月」有二義:若言性功者,則當一念不生時謂之月,謂其清淨無瑕,孤明獨照也;若言命功,則當先天陽氣發動時亦謂之月,譬如晦朔弦望,輪轉不忒也。「金烏」即日之代名詞,日即離,離即火,火即汞,汞即神也。當採取先天氣之時,須借後天氣以為樞紐,故曰「風中擒玉虎」。玉字表其溫和之狀。石杏林真人曰:「萬籟風初起,千山月乍圓。」正是此景。
*丹道有風必有火,氣動神必應,故呂純陽真人云:「鉛亦生,汞亦生,生汞生鉛一處烹。」鉛與月,喻陽氣;汞與金烏,喻陰神。陽氣發生,陰神必同時而應,故曰「月裡捉金烏」。
*易曰:「天地絪縕,萬物化醇。」蓋「絪縕」者,天氣下交於地,地氣上交於天,溫和醞釀,欲雨未雨,將雷未雷,所謂「萬里陰沉春氣合」者是也。若雷雨既施,則非絪縕矣。人身絪縕之侯,亦同此理,此時如順其機而行人道,則可受胎生子;逆其機而行仙道,則可採藥還丹。 然順逆之意,尚不止此,生機外發為順,生機內歛為逆;生氣下行,變為月經為順,生氣上行,不使化經為逆。故道書云:「男子修成不漏精,女子修成不漏經。」
*凡鍊丹之運用,必先由下鵲橋轉上背脊,撞通玉枕,直達泥丸;再由上鵲橋轉下胸前十二重樓,還歸元海。「上鵲橋」在印堂山根之裡,「下鵲橋」在尾閭會陰之間。丹氣轉到上鵲橋時,自覺兩眉之間有圓光閃灼,故曰「天應星」;丹氣由下鵲橋上升時,自覺血海之中有熱氣蒸騰,故曰「地應潮」。此言「鵲橋重過」者,兼上下言之也。「歸爐」者,歸到黃庭而止,黃庭一名坤爐。(按上下鵲橋,另有別解,此處不具論。)

養丹(第五)(首二句女子獨用)
縛虎歸真穴 牽龍漸益丹 性須澂似水 心欲靜如山
調息收金鼎 安神守玉關 日能增黍米 鶴髮復朱顏

*「虎」即氣,「龍」即神,「真穴」大約在兩乳之間。「縛虎歸真穴」者,即上陽子陳致虛所云:「女子修仙,必先積氣於乳房也。」氣有先天後天之分:煉後天氣,即用調息凝神之法;採先天氣,則俟身中有生氣發動時下手。 「牽龍」者,不過凝神以合於氣而已。神氣合一,魂魄相拘,則丹結矣。張虛靖天師云:「元神一出便收來,神返身中氣自回。如此朝朝並暮暮,自然赤子結靈胎。」此即「牽龍漸益丹」之意。此處所謂龍,與斬龍之龍字不同。


胎息(第六)
要得丹成速 先將幻境除 心心守靈藥 息息返乾初
氣復通三島 神忘合太虛 若來與若去 無處不真如

符火(第七)(五六兩句女子獨用)
胎息綿綿處 須分動靜機 陽光當益進 陰魄要防飛
潭裡珠含景 山頭月吐輝 六時休少縱 灌溉藥苗肥

接藥(第八)
一半玄機悟 丹頭如露疑 雖云能固命 安得煉成形
鼻觀純陽接 神鉛透體靈 哺含須慎重 完滿即飛騰

煉神(第九)
生前舍利子 一旦入吾懷 慎似持盈器 柔如撫幼孩
地門須固閉 天闕要先開 洗濯黃芽淨 山頭震地雷

服食(第十)
大冶成山澤 中含造化情 朝迎日烏氣 夜吸月蟾精
時候丹能採 年華體自輕 元神來往處 萬竅發光明


辟穀(第十一)
既得餐靈氣 清冷肺腑奇 忘神無相著 合極有空離
朝食尋山芋 昏飢採澤芝 若將煙火混 體不履瑤池

面壁(第十二)
萬事皆云畢 凝然坐小龕 輕身乘紫氣 靜性濯清潭
氣混陰陽一 神同天地三 功完朝玉闕 長嘯出翜嵐

出神(第十三)
身外復有身 非關幻術成 圓通此靈氣 活潑一元神
皓月凝金液 青蓮煉玉真 烹來烏兔髓 珠皎不愁貧

沖舉(第十四)
佳期方出谷 咫尺上神霄 玉女驂青鳳 金童獻絳桃
花前彈錦瑟 月下弄瓊簫 一旦仙凡隔 冷然渡海潮


練成了要教我們喔

[ 本帖最後由 黃楊木 於 2008-12-3 12:43 編輯 ]

TOP

木木妹妹,求人不如求己

TOP

轉貼的正是時候

TOP

引用:
原帖由 水明珠 於 2008-6-19 15:45 發表
木木妹妹,求人不如求己  

TOP

引用:
原帖由 難第 於 2008-6-19 16:25 發表
轉貼的正是時候
謝謝大家的捧場

TOP

這個也請大家參考


女丹派築基方法
  
修煉女丹,築基之前,必須先收受戒律。稱:“按女修,應受九戒。戒律曰:「行持不退,大有利益。戒果圓成,不經地獄之苦,生逢十善之家,名登紫府,位列仙班。」”內容為:「教敬柔和,慎言不妒;貞靜持身,離諸穢行;惜諸物命,慈愍不殺,禮誦勤慎,斷絕葷酒;衣具質素,不事華飾;調攝性情,不生煩惱,不得數赴齋會,不得虐使奴僕,不得隱善揚惡。」以上九戒,包含淨口、淨身、淨壇等內容,若能遵守,方可受持正途。
  
其次要懂得女子命本,因為女子不同於男子,女子屬於陰質,當十三四歲時,元炁充足,真血盈滿。“有陰中之一陽,月圓之光正旺。”等到月經一來,元炁逐漸被打破,真血逐漸遺泄。假台到了婚嫁之後,或生男生女,元炁漸漸損耗,真血漸漸虧損。雖然每個月都有月經產生,但每個月都受到月經傷害。女命難修,在此一著。所以女子想要候命還元,必須先找修煉真訣。
  
再次要掌握女子性原。女子屬水性花質。正當年少時,智識已開,就應該自我調整。不能任縱戰游,兼戒奔馳。這一階段,自然有一點初經,合於子宫,如星如珠,乃先天至寶,藏於坤腹的上,位在中黃當中。女子在這個時侯,如果能夠知道清洁性情,不聽淫辭,不看淫戰。舉止幽閒,動循內則,靜則釋如。則一點初經,得附性天。便成元一,一變赤珠,不化成月經。如果像一般的女子不懂得這個道理,像兒童一樣生性喜動,或隨嬉驅,或逐跳奔。這樣就會氣動心搖,精神內亂,真炁不固。一點真陽,油然融化。其熱如火,奪門而下,破扉而出,這就是通常說的女子月經。從此以後,縱然守貞不嫁,但總是平凡女子。
  
懂得這些道理,就可以跨鶴而端坐于蒲團之上。兩腿交疊,一膝壓於另一條腿膝之蓋的上面。下面的腳跟頂住玉門,然後坐下去,上身必須保持頭脊正直。目的是要緊閉下關、封固元炁,避免下元泄漏。然後收心。有詩曰:「吾身未有日,一炁已先存。似玉磨逾潤,如金煉豈昏?掃空生滅海,固守總持門。半黍虛靈處,融融火侯溫。」這就是說人生孕育之時,已經有先天一炁存在身中,剛柔相濟。如果能夠排除各種妄想,守住玄關一竅,便能煉成一靈丹。
  
再進一步,就是止念,繼則調心。念止心調,便可從事按摩的方法。按摩的方法忌諱避炎就涼,因為女子以血為本,其性偏陰。陰性喜涼,不借按摩難以產生氣機,就容易陷入純陰。陰就會涼,涼就會冰。如果不加以運動,就會釀成痰凝、血淤等病。而功夫難進行。然而必須從止念調心開始。因為“女屬坤,而坤藏真火,火伏則吉。火發煉金,不調而運。金遭火逼,有翰音登天之象。故女修訣,惟從止念調心始。
  
太虛氏說:念止則氣純,心調則氣和。繼行按摩,則有陽發之機。慮或機郁躁生景象,必起提灌真陰之念,此純陰匯聚之由。蓋靜則陰凝,不動則陽郁,初學必有此弊。不知推究發躁生煩之由,遽求得涼快一時,誤矣!必須加功,用運通氣機之法,氣行則躁自釋,不悟此而求效,適更增病。此又痰凝血淤之所由致也。故切戒之。法惟續事按摩者,正以杜斯淤凝之竇。又以情樂功喜進,或至按摩過猛,地火焰騰。凡火從之,則有煉金之弊,故有翰音登天之戒。翰音者,酉禽也,逼之極度,則飛走上登。故又申說:止念調心之妙,蓋示此則為女宗徹始徹終之要訣。


[ 本帖最後由 黃楊木 於 2008-12-3 16:19 編輯 ]

TOP

女丹派煉精化炁之方法
  
修煉女丹以陽旺為始,而以陰格為終。這種方法知道的人並不多,迷惑的人遵循男子修煉的法訣,聰明的人趨向禪宗,這只能證一果,得立亡坐化的效果,這些皆離開仙道甚遠。其實女子以血為本,血旺則精盈,心涼則生血。古云液血之煉,血精之化,還要依仗神清。血无液化,液失神烘,液泥成痰,流注脾胃,蒸升著肺,散流經絡,百病猬生。五臟被炎,六臟遭厄。女丹丹訣曰:「必先息心,心息定而神清涼矣。」所以必須等到心涼液湧時,將意念專注於乳溪(為女子丹田,兩乳中間之空竅,位型膻中入內一寸三分,方圓一寸二分。)並用雙手對乳溪加以旋摩,務必使氣機洋溢。次舉雙手分別旋摩乳房。同樣要等到乳溪氤氳之氣周繞,覺得有暖氣從後面烘烤雙關(下丹田與子宮)。“得有煙焰,勢逼透關。滿關泥液,分沛乳溪,一如泉湧。”稍等一會兒以真意導入丹田,寂而守之。大約有四九之息,舍意一鬆,覺此個中,油然而降。分注兩腰,左右盤旋,各約四九之數。于是用意引而會聚於臍輪深處,緩旋四十九,急旋四十九。即會覺察到閭尾,暖炁後穿。如或勢緩,可用提縮二便法,自然會穿過閭尾,升至夾脊,上過昆侖,降注泥丸。此時會覺得泥丸寬廣如海,自可停留涵育,既而降注華池绛闕。大地閻浮,露珠沛洒,混忘所事。但覺恍焉惚焉,不呼自呼,不吸自吸,不提自提,不咽自咽。此中滋味甘香,氣神充和,三田(乳溪、下丹田與子宮)一貫已而玄況四塞,急須內頣。順將萬緣放下,旋覺身虛若谷,大地亦無。隱隱涼氣襲人,氤氳四塞。忽復霧散雲收,下現性海,碧波澄如。此時仍要一念不動,忘境忘情。忽現金光萬道,細雨如珠,隨光下注。左旋右轉,化成皓月,浮沈晶海,遽然如夢而醒。此際即須內省此身,即得氣爽神清,遍體和暢,全身照凝。一會兒,以意注于子宮,覺得此中恬泰是矣,於是再次按摩手和面部,運神繞腹,雙耳轆轤,俱各共行四十九息。徐徐扭腰,擺洒膝腿,坐點趾尖,各行二十四息而止修行百日,每日行三次不間斷,自然做天仙的根基就奠立了。
  
這中間為什麼要使用按摩手法呢???
其目的有兩種,其一以通氣機,則經絡流暢其二煉精津液,不使液滯化痰,而液乃化血。
那為什麼又要以靜存為宗旨呢???
其義亦有二,其一君安臣庶,具神清不飛。其二靜則慧生,不為欲攪,而命得保固。
  
煉修至此,氣機即會舒展,志意淨寂。加之以充和,繼之以貞白。日計不足,月計有餘。踵而事之,一旦證夫身等虛空,三田一貫,惟覺肢肢節節,竅竅光明,身外有身。如果能踵事不退,神足氣充,念不外馳,則神不逐念。血生必旺,真陰亦足,氣精自有彌天塞地的局面與境界。然成逐念騰飛,便墜二乘,丹書所謂陰神出殼就是這樣。
  
由此便會產生氣機,“氣機一到,覺有諧暢之攝,仍自寂然不動。以意包攝之,深藏內煉。由坤達艮,乘槎入漢。覺有金光電掣,涼氣彌空,如雲如煙,繞身內外。在當時那種情形下,要戒除繁雜人意。或慕或疑,念起立撇之。覺有一種氣機,油然充塞于中,無有內外,無有邊際,倏忽之間,變態疊現,難以計算,莫之能繪,莫之能說。然亦有寂無光耀,黑漆成夜,是皆謂之玄影,又名彼岸圓像。實則彼我圓圖,謂之華嚴、楞嚴、法華三境,三山、十洲玄景,其實彼我化工之氣機。”
  
其實上述所產生的氣,是由女子月經炁化而來。故女丹煉化炁,事實上是煉月經。凡是有月經的人,一定要先斬赤龍(斷月經)。沒有月經的人,一定要須先恢復月經然後再斷。
究其起手,皆用周天的方法;
於子午二時,跨鶴而坐,萬緣放下。
叩齒七十二次,以通肺榆穴。
用兩鼻微微呼吸三十六次,以通周身血脈。
此時,誠恐炁從下泄,必須鶴跨加勁,毋任放鬆。
必須以兩手分叉臍下扉上,以意往後向上而送,約行三十六息。

再以兩手作托天勢,必須意存在尾閭,導炁後,達而升,如是約行三十六息。
再行緩托三十六次,急托三十六次,則自覺尾閭氣動,有騰騰上升之機趣。
如是後,可將兩手放下,仍叉兩腰,
加用兩肩往上聳立三十六次,則自覺夾脊隻關肺腧等地氣勢動升,而或有塞陰處,
加行咬緊牙關,意存後頸,往上擔三十六次,則自覺玉枕泥丸皆通暢。
如是後,方用下嘴唇包上嘴唇,微微著力,則自覺泥丸之炁下到鼻中低處。
此時只用舌搭天橋,無須著力,須以意存舌搭之處,甘露自降。
乃于鼻中微帶縮法,以意送露咽下,有降絳闕。
存留片晌,方以意導向退降。須分左右,達存兩腰,各旋三十六次。
再以意導,分向臍輪,左旋三十六次,右旋三十六次,則自覺滿腹通暢。
於斯時也,兩手仍叉臍下扉上,以意分導,乃是左右同刻,齊提三十六次,則自覺有一點點入子宮,則須若存若忘,片晌而己。

  
假如子宮覺得一陣熱炁盤旋,此時泉扉(女子玉門)更宜緊閉,莫教放鬆。得有逸趣,最忌念起。稍有戀情,便致體酥麻。非惟急宜定情,仙凡從此兩分。這個時侯,急須息心多時,悉心等待子宮安靜而已,即魏元君所說:「寶歸北海安妥妥,然尚是黃葉之止兒蹄,切莫認作結胎。
  
  
假如有年老而月經沒有乾淨的,有年僅四十五六歲月經斷了,都應該修到月經還原,一如處女樣。但往上後提,改為往前下注。流歸溪海,應咽甘露,只許咽咽留闕,不許下送,加用手摩乳溪,左旋三十六,右旋三十六。覺此闕溪,現有溶溶趣味,再加分摩兩乳。緩摩三十六,急摩三十六,先輕後重,亦各行三十六,共成百四零四之數。自覺兩房與乳溪當中,真炁氤氳,得有涼液如泉,出自雙關,湧歸南海。息心等待,不許心後分注兩腰,只許於中宮萬緣放下,而卻絕不用。夫引導等等,隨機散布而已,自覺遍體極度清、極度和,如定行持。一日不間,弱自漸強,衰自漸壯,老者亦漸少,而面有花色。兩乳漸收如處子,中漸結若桃核。如是百日之內,定天癸色若胭脂水。三日後,即行四則內功,一毫不加不換,赤龍又自已斷了。
  
月經在炁化之前,先要變成白鳳,而後化炁成丹。假如要化血返白,一定要加注溪房,口齒緊咬,加以意虛寂心念,炁自歸溪達房。加用兩掌分揉兩乳,先緩後急,先輕後重,共行百四零四,炁聚倍旺。加意後退,分注兩腰。更以目神分率,炁旋左右,共成七十二息,必得炁烘若炙。更以意導繞輪,不計其數,必得下極度若沸,則此赤化新白,必自化氣,穿閭升脊,逾枕透谷。斯時內現三山、玄甫不如淨境,急須從事忘忘。忽又冥寞成夜,我自寂守。久之,必自得有電掣電聶,露洒若注,華池充滿,咽不勝咽,油然降闕達臍,遍體清和,仍寂體以視之,如是百日不間。兩乳中壯者,平職小子。兩乳中空者,實若核桃,一如處子。考究其如處子,其乃是化血返白功夫修煉完成,所以要形如處子,就要修煉化向返白的功夫

不知道有沒有師姐有相關經驗可以參考

[ 本帖最後由 黃楊木 於 2008-12-3 16:30 編輯 ]

TOP

我師兄說我們練來練去
修來修去
不要忘了只是求解脫
(我認為是徹底的自由)
他說以上乘心法-金剛經 心經 六祖禪經
來修仙道
真的是性命雙修喔


[ 本帖最後由 黃楊木 於 2008-12-3 12:47 編輯 ]

TOP

謝謝轉貼

TOP

老師說看不懂古文在說啥的話
就表示程度未達
嗯..........偶承認看不懂啦

偶色身條件不足不敢再好高騖遠了
不過還是深深嚮往純欣賞囉

謝謝木木妹妹
這文偶得再多看幾回呢

TOP

謝了

TOP

靈源大道歌

宋朝徽宗皇帝宣和年間,有一位曹女士,在當時頗有女才子之名。徽宗皇帝生性好道,又喜歡會做詩文的人。曹女士道學既可以配稱第一流。而且詩文確也做得不壞。所以宋徽宗很看得起她,召她到京城居住。(宋徽宗時首都在汴梁,即是現在的河南省開封縣)特別優待。又敕封他為文逸真人。這篇《靈源大道歌》,就是這位曹文逸真人在那個時候,做給一般學道人看的。流傳到現在,差不多經過八百二十年。(從宣和初年算起)《孫不二女丹工夫次第詩》,比較此歌後出幾十年。其餘各種女丹經,更在孫不二之後,大概都是明清兩朝的作品。《黃庭經》雖由晉朝魏夫人傳出,然不能算是魏夫人自己的著作。謝自然,何仙姑等,雖在唐朝成道,也沒有著作流傳。(乩壇上沙盤中扶出來的詩文、不能算本人著作)。我們可以說,歷代女真,自己肉體在世間,親筆所寫正式丹經,當以此篇為最上了。全篇共計一百二十八句。所講的道理,所論的功夫,不限定女子方面,男子亦可通用。現在特把本文依次序分開,短句每字,用白話註解如後:

TOP

我為諸君說端的 命蔕從來在真息 (第一句 第二句)

我,曹文逸自稱。諸君指當時並後世修仙學道的人。端的,即是真正而又的確。命蔕,即是吾人生命最關緊要的地方。凡花葉瓜果,和枝莖相連處,都叫作蒂。此處一斷:花葉就立刻枯稿,瓜果就不能生長。真息與凡息不同。凡息粗,真息細。凡息淺,真息深。凡息快,真意慢。真息是凡息的根源。凡息是真息的發洩。真息可以化為凡息。凡息也可以化為真息。譬如山中石頭縫裡流出的泉水,就是真息。江河中風翻浪涌的長流水,就是凡息。

照體長生空不空 靈鑑涵天容萬物 (第三句 第四句)

照體,是迴光返照自己性體。長生,即是性體永久存在。空,是說性體本空。但因為這個性體無所不包,真空與妙有同時顯露,所以又說不空。鑑,是鏡子。靈鑑,就是指性體而言。涵天容萬物,就是把天地萬物都包合容納在這個靈鑑之中。第二句,說的是命。第三第四句說的是性。

太極布妙人得一 得一善持謹勿失 (第五句 第六句)

《易經》上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道德經》上說:"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這就是太極布妙的意思。一就是道。得一就是得道。老子說:道生一。周子就說:無極而太極。老子說:一生二。孔子就說:太極生兩儀。因此我們可以明白,道就是無極,一就是太極,二就是兩儀,兩儀就是陰陽,陰陽就是性命,性命就是神氣。道不可說,不可見。凡可以說可以見的,不是二,便是三。譬如上下、左右、前後、大小、長短、厚薄、多少、輕重.冷熱、剛柔、吉兇、利害、善惡、是非、虛實、有無、性命、神氣.陰陽、這些相對的都是二。在這些二的當中那個就是三。有了三以後,就能演變而成千成萬。所以老子說: "三生萬物。"萬物既然是從道中生出來的,我們人類號稱萬物之靈,自然也是從道中生出來的。離開道就沒有世界,也就沒有人類。人得一,是說每個人都得著大道全體中極小一部分。但可惜微末得很。倘若我們把這點微末東西再弄失掉,恐怕第二世連人也做不成。漸漸要變成下劣的動物。所以作者勸大眾們,幸而生成一個人身,就應該時時刻刻,小心謹慎,護持此道,切勿令他喪失。

宮室虛閒神自居 靈府煎熬枯血液 (第七句 第八句)

宮室虛閒,比喻人身沒有惡習和各種不良的嗜好,以及心中沒有妄想和雜念。果能如此,我們的元神自然安安穩穩住在裡面,不至於流離失所,飄盪忘歸。然而世上人們,心中常常被七情六欲攪擾,沒有片刻清涼。情慾一動,陰火跟著就動。陰火一動,周身氣血津液都要受傷。弄得面黃肌瘦,形容枯焦。這個病根,就在於人人心中看不破,放不下。所以說靈府煎熬枯血液。人的意識與思想發源之處,叫作靈府。

一悲一喜一思慮 一縱一勞形蠹弊 (第九句 第十句)

凡人當失意的時候,就要悲哀。當得意的時候就要歡喜。遇到困難,不能解決,就要思慮。未得患得,既得患失,更不免時時用盡心思,我們平時所經過的境界,十分之九都是失意,很少有得意的時候。幾十年有限光陰,就在憂患中消磨幹淨。身心放鬆是縱。身心緊張是勞。一時放鬆,一時緊張,就是一縱一勞。我們的肉體受不住這許多刺激,自然要變成衰朽不可救藥了。形蠹弊,是說身體裡面腐壞,等於木頭被蟲蛀一樣。

朝傷暮損迷不知 喪亂精神無所據 (第十一句 第十二句)

早也吃虧。晚也吃虧。白己糊糊塗塗不曉得厲害。精神耗喪而昏亂。若問他們,在世做人怎樣可以做得好,出世修道怎樣可以修得成。他們絲毫沒有把握。
細細消磨漸漸衰 耗竭元氣神乃去 (第十三句 第十四句)
因為是細細消磨,所以吾人身體有虧損,尚不至於感受劇烈之痛苦。因為是漸漸衰老,所以人生數十年中,每容易忽略過去。不知不覺的頭髮白了,面皮縐了。不知不覺的血液枯了,筋骨硬了。元氣,就是元始中和之氣。又名為先天氣。實在講起來,就是生天生地生人生物的一種生氣。宇宙間生氣,本是無窮。但每個人身體上由娘肚子裡帶來的那點生氣,可憐太少。從小到老,幾十年中,身體裡面面所儲蓄的生氣,消耗已盡。我們的靈魂就要和我們的肉體告別了。形神分離,人豈能不死。

只道行禪坐亦禪 聖可如斯凡不然 (第十五句 第十六句)

禪字可以作定字解。一般唱高調的人,都曉得說:行也在定,坐也在定,甚至於睡臥也在定,不必要做什麼工夫。倘若早早晚晚,刻苦用功,反嫌他過於執著,缺乏活潑天機。或者笑他是磨磚作鏡。然而這種話只能對程度很高的人說,不能對普通人說。聖人可以這樣做。凡夫萬萬辦不到。

TOP

萌芽脆嫩須含蓄 根識昏迷易變遷 (第十七句 第十八句)

草木最初從土里長出的小體,叫作萌芽。因為他的體質脆弱而嬌嫩,經不起損傷。須要培養有法,保護得宜,他日方有成材的希望。這就是比喻人身中一點生氣,根基不牢,最容易喪失。須要設法把他含蓄在身內,不讓他常常向外面發洩。然後吾人壽命方可延長。眼耳鼻舌身意,叫作六根。六根所起的作用,就是六識。根與識被塵境所擾亂,陷入昏迷狀態。容易由善變惡,由正變邪。若不徹底下一番苦功,恐怕沒有什麼好結果。

磋跎不解去荊棘 未聞美稼出荒田 (第十九句 第二十句)

荒田之中,多生荊棘。倘若懶惰懈怠,遊手好閒,不把田中荊棘斬除乾淨,好的稻穀決不會生長出來。這兩句話,比喻人心中妄想,以及惡劣的習慣,若不去盡,工夫很難有進步,好的效驗不易於發現。

九年功滿火候足 應物無心神化速 (第二十一句 第二十二句)

九是陽數中的極數。九年,表示純陽之意。不是必定要九個年頭。功滿,是說工夫圓滿。火候足,是說用功到了這個時候,可以告一段落。應物,就是在世間做利物濟人的事業。無心,就是隨緣去做,不是有心要做功德。神化速,就是用自己全神來行教化,功效自然很快。孟子書上說:"所過者化。所存者神。"與此處意思相同。

無心心即是真心 動靜兩忘為離欲 (第二十三句 第二十四句)

無心心,就是無念頭的心體。普通人心中沒有一分鐘不起念頭。他們認為這個念頭是心的本體,其實錯了。諸君要曉得,那個無念的心方是真心,有念的心卻是假心。人能認識真心,自然一動一靜全是天機,可以做到忘物忘形的境界,這個就叫做離欲。

神是性兮氣是命 神不外馳氣自定 (第二十五句 第二十六句)

古丹經常說:"是性命。非神氣。"是對工夫深程度高的人說法。此處說,"神是性、氣是命。°是對普通人說法。各有用意,並非矛盾。因為普通人只認得他們自己肉體。除了肉體以外,從來不注意到神氣上去。如果教他們認得神氣兩個字的作用,比較普通人,已算是大有進步。性命二字的真相,只好留待日後他們自己去參悟了。修煉家初等工夫,離不掉神氣。須要把自己的神收在肉體裡面,然後氣方能走得下。

本來兩物更誰親 失去將何為本柄 (第二十七句 第二十八句)

二物,就是神與氣。這兩樣東西,本來最親密不過。神離開氣,神無所養。氣離開神,氣無所馭。沒有其氣來養神,神就要逃亡。沒有神來馭氣,氣就要耗散。失掉一項,即等於失掉兩項。請問還有什麼東西作我們身體的根本。作我們自己的把柄呢。

混合為一復忘一 可與元化同出沒 (第二十九句 第三十句)

混合為一,就是做心息相依,神氣合一的工夫。復忘一,就是工夫做到神氣合一之後,不要死死的執著捨不得放鬆。須要把這個合一的景象忘記方好。既能合一。復能忘一。那時身中氣候,自然與元始造化機關同出同沒。出是顯露。沒是隱藏。化機應該顯露時就顯露。化機應該隱藏時就隱藏。自己絲毫不作主張。

透金貫石不為難 坐脫立亡猶倏忽 (第三十一句 第三十二句)

尋常人精神被肉體限制住了,不能直接的達到身外物質上去。修煉成功的人,精神可以離開肉體,而能支配肉體以外的別種物質。所以說透金貫石不為難。倏忽,是頃刻之間。坐脫立之,是坐著或是立著的時候,我們的神倘若要離開肉體,頃刻就可以離開,不至於被肉體所拘束。

此道易知不易行 行忘所行道乃畢 (第三十三句 第三十四句)

這個道理,雖容易明白,卻不易於實行。縱能勉強去行持,也難以畢業。必須由勉強而進於自然。由自然而造於渾然,由渾然而至於釋然,才是行忘所行道乃畢。

莫將閉息為真務 數息按圖俱未是 (第三十五句 第三十六句)

息是鼻中呼吸。閉息,是把呼吸暫時閉住。數息,是數自己的呼吸。從一二三四,數到幾十幾百。按圖,是按照圖樣做工夫,或用全副精神死守身中某一竅,或動手動腳做各種姿式。這些法子,都不是大道。因為閉息病在勉強,數息未免勞心,按圖又嫌執著。對於自然大道相差太遠。

比來放下外塵勞 內有牽心兩何異 (第三十七句 第三十八句)

比來,等於近來。曹真人意思說:修道的人們,在近來這個時候,既然能把身外的一切塵勞都放下了。為什麼身內的塵勞卻放不下,仍舊有許多東西掛在心頭。請問身內百事牽心,比較身外一切塵勞,有何分別呢。

但看嬰兒處胎時 豈解有心潛算計 (第三十九句 第四十句)

諸君請看嬰兒尚未出胎在娘肚子里那十個月的時候,嬰兒心中可曾經在暗地裡算計什麼。諸君既要學道,何不先學嬰兒。

TOP

專氣致柔神久留 往來真息自悠悠 (第四十一句 第四十二句)

老子道德經第十章說:"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專氣,就是專心一志在氣上面做工夫。致柔,就是工夫柔和到了極處,沒有絲毫剛強急迫的樣子。果能如此,神就可以久留於身中,而不向外馳。神不外馳氣自定。氣定之後,真息自有發動之時。悠悠二宇,是形容真息的樣子,深長而久遠,和緩而悠閒。

綿綿迤邐歸元命 不汲靈泉常自流 (第四十三句 第四十四句)

綿綿,微細不絕之意。迤邐,旁行連延之意。元命即人身生命根源。這句是形容真意在身內行動的狀態。雖說四肢百骸無處不到,然自有他的歸根複合之處。靈泉,在後文又叫作神水。地面上泉水總是往下流,不會往上流。人要用水,非拿器物汲取不可。人身上的靈泉,卻無須汲取,自然會在身中周身循環。真息所到之處,即是靈泉所到之處。因為津能化氣,氣能化津,充滿一身,所以有如此妙用。

三萬六千為大功 陰陽節候在其中 (第四十五句 第四十六句)

今曆法一晝夜共九十六刻。古曆法一晝夜共百刻。張紫陽《金丹四百宇》序上說:"夫一年十有二月,一月三十日,一日百刻,一月總計三千刻,十月總計三萬刻。行住坐臥,綿綿若存。胎氣既凝,嬰兒顯相。玄珠成象,太乙合真。三萬刻之中,可以奪天上三萬年之數,何也。一刻之工夫,自有一年之節候。所以三萬刻能奪三萬年之數也,故一年十二月,總有三萬六千之數。雖愚昧小人,行之立躋聖地。奈何百姓日用而不知。"此段文章,說得很明白,可以作此處註解。曹文逸是宋徽宗宣和年間人,在民國紀元前的七百九十年。張紫陽是宋神宗熙寧年間人,在民國紀元前約八百四十年。兩人前後距離不過五十年。所以他們的論調頗有幾分相近。

蒸融關脈變筋骨 處處光明無不通 (第四十七句 第四十八句)

此二句是說工夫的效驗。蒸是蒸發。融是融化。關是關節。脈是血脈。變是變換。先蒸發而後方能融化。常常融化,不要讓他堅硬,而後方能慢慢地變換。這個工夫,就叫做金丹換骨。處處光明,即是《孫不二女丹經》中所說,"元神來往處,萬竅發光明"的意思。無不通,即是周身全部通暢,沒有一出閉塞。

三彭走出陰屍宅 萬國來朝赤帝宮 (第四十九句 第五十句)

三彭,即是三屍。道書常說,上屍名彭倨,在人頭中,令人愚痴沒有智慧。中屍名彭質,在人胸中,令人煩惱不能清靜。下屍名彭矯,在人腹中,令人貪飲食男女之欲。或名三屍神。又名三屍蟲。《太清中黃真經》上有兩句,"可惜玄宮十二樓,那知反作三蟲宅"。這個意思,就是說吾人潔淨美好的身體被許多三屍蟲盤踞在裡面,弄得垢惡不堪,是很可惜的。道家斬三屍法子,有用符咒的,有守庚中的,有服丹藥的,都不算徹底解決。此處用內煉工夫,運元和之氣,充滿臟腹,蒸融關脈,變換筋骨,逼令三屍無處藏身,非拋棄他們的老巢子逃走不可。壞東西一去,好東西就來了。萬國來朝,比喻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的精氣神,都聚會在絳宮一處。絳宮屬於心的部位,心屬火。其色赤,醫家稱為君主之宮,所以叫作赤帝宮。

借問真人何處來 從前元只在靈台 (第五十一句 第五十二句)

真人,即是真我。吾人肉體有生有死,不能算是真我,只可以叫作假我。除掉有形質的肉體,尚剩下那個無形質的念頭。是否可以叫作真我?然而也不是真我。因為那個念頭,也是忽起忽滅,不能由自己做主的。再除掉忽起忽滅的念頭,另外尋出一個無生無死萬劫長存的實體,這個方是真我,又名為真人。這個真人,從前未曾見過面,此刻第一次認識他,究竟他由何處而來呢,其實他從前就住在我們靈台之中,未嘗瞬息離開過,並非由外面進來的。

昔年雲霧深遮蔽 今日相逢道眼開 (第五十三句 第五十四句)

因為歷年以來,被雲霧遮蔽,把真人的面目隱藏。雖說他從前就住在靈台之中,我們卻認識不出。今日工夫做到相當的程度,道眼遂開。道眼既開,如撥雲霧而見青天,真人因此露面。雲霧二宇,比喻我們的七情六欲妄想雜念。

此非一朝與一夕 是我本真不是術(第五十五句 第五十六句)

這個工夫,不是一朝一夕做得成。須要經過若干歲月。並且不是用什麼取巧的法術,討什麼意外的便宜,僅此尋得吾人本來真面目而已。

歲寒堅確如金石 戰退陰魔加慧力 (第五十七句 第五十八句)

《論語》上有一句話:"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歲寒,是每年天氣最寒冷的時候。凋,是樹木落葉子。松柏後凋,是說別種樹木到這個時候,都已枯槁零落。獨有松柏仍舊青翠不凋比喻修道的人有堅忍的力量,可以耐得困苦,受得磨折,而不至於改變初心。確字,同堅字一樣解釋。松柏不凋已經稱得起堅確。金石比松柏更要堅確。所以此處拿金石比喻修道人的志氣。有金石般的志氣,自然能夠戰退陰魔。陰魔既已去盡,慧力即同時增加。慧是智慧,力是毅力。只有智慧而無毅力,雖可以見道,而不能成道。只有毅力,而無智慧,又恐怕認不清大道,誤入旁門。必須智慧與毅力二者俱足,方免遺憾。

皆由虛淡復精專 便是華胥清淨國 (第五十九句 第六十句)

心中沒有妄想和慾念就是虛。不染一切嗜好並惡習,就是淡,仔細研究,徹底明白,就是精。信受奉行,始終如一,就是專。《列子》書上說:"黃帝晝寢,而夢遊於華胥氏之國。其國無師長。其民無嗜慾。不知親己,不知疏物,故無愛憎。不知背逆,不知向順,故無利害。"其實是一種寓言,等於今人所謂烏托邦之類。人們心中果能十分清淨,也同到了華胥國一樣。

初將何事立根基 到無為處無不為 (第六十一句 第六十二句)

世間無論做什麼事,起初總要立一個根基,以後方能有所成就。修道是大事業,更要把根基立穩,方能步步前進。等到工夫純熟,程度高深,自然顯得頭頭是道。表面上很像無所作為。實際上已是精全氣全神全,沒有絲毫缺陷。老子《道德經》第三章說: "為無為則無不治矣。"又第三十七章說:"道常無為而無不為。"此篇"到無為處無不為"句,也是根據老子的意思。

念中境象須除拔 夢裡精神勞執持 (第六十三句 第六十四句)

這兩句,就是立根基的辦法。吾人當靜坐的時候,須要把心中雜念打掃乾淨。等到坐功純熟之後,雜念可以完全消滅。然後在睡夢之中,也不忘記修道之事,也同平常靜坐的時候一樣,自己很有主宰。

不動不靜為大要 不方不圓為至道 (第六十五句 第六十六句)

工夫偏於動,嫌太浮躁。工夫偏於靜,嫌太枯寂。性情偏于方,嫌太板滯。性情偏於圓,嫌太巧滑。能不落落于兩,而得其中和,才是大道。


[ 本帖最後由 黃楊木 於 2008-11-24 16:16 編輯 ]

TOP

元和內煉即成真 呼吸外求終未了 (第六十七句 第六十八句)

吾人果能在身內運用元始中和之氣,流行不息,就可以成道;倘若在外面呼吸上永久執著,不肯放鬆,到底未有了脫之日。

元氣不住神不安 蠹木無根枝葉幹 (第六十九句 第七十句)

元氣,即是上文所說無始中和之氣。不住,即是不能長住於身內,而向外面發洩。發洩太多,身體裡面的元氣,漸漸虧損。元神因為沒有元氣來培養,遂不能在身中安居,而要逃亡,譬如樹木被蠹蟲所蝕,根本受傷,枝葉自然就乾枯。人身中元氣,被七情六欲饑飽寒暑勞心苦力所傷。身體自然也不能長久。

休論涕唾與精血 達本窮源總一般 (第七十一句 第七十二句)

鼻中生出的流質叫作涕。口中生出的流質叫作唾。心中生出的流質叫作血。外腎生出的流質叫作精。雖有四種名稱不同,但是這些東西本源卻是一樣。達本,是看透他們的根本。窮源,是追究他們的來源。

此物何曾有定位 隨時變化因心意 (第七十三句 第七十四句)

人身上各種流質,不是分疆畫界固定在一處而不許移動的。都是臨時因外界的感觸,和內心的刺激,而後生的。

在體感熱即為汗 在眼感悲即為淚 (第七十五句 第七十六句)

皮膚裡面的流質,外感於天氣溫度太高,就變化為汗,從毛孔中出來。眼睛裡面的流質,內感於情意過分悲哀,就變化為淚,從淚腺中出來。

在腎感念即為精 在鼻感風即為涕 (第七十七句 第七十八句)

外腎裡面的流質,內感於心中淫慾之念,就變化為精,從尿管中出來。鼻粘膜裡面的流質,外感於空氣寒冷之風,就變化為涕,從鼻孔中出來。

縱橫流轉潤一身 到頭不出於神水 (第七十九句 第八十句)

縱,指人身上下。橫,指人身前後左右。流轉,是說在身體裡面周流循環。潤一身,是說身中無一處不走到,無一處不滋潤。所以能有這種變化和這種功效,總不離乎神水的作用。

神水難言識者稀 資生一切由真氣 (第八十一句 第八十二句)

神水這件寶物,他本身的道理太玄妙,頗難以言語形容。而且世間有學問的人雖多,識得神水的人卻很少。須知汗淚涕唾精血等等,都是神水所生,神水又是真氣所生。人身若沒有真氣,神水就不免要乾枯。神水既然乾枯,於是乎有眼不能視,有耳不能聽,有鼻不能嗅,有舌不能嘗,有生殖器不能生育,有四肢百節不能活動。到了這個地步,去死也不遠了。
按,學者讀丹經最感困難的,就是同樣的一個名詞,無論在什麼方法上都可以混用。即知神水二宇,在此處是如此解釋。若在別種丹經上,雖有同樣的名詞,卻不能作同樣的解釋,請看張紫陽《悟真篇後序》雲:"金丹之要,在乎神水華池。"又張紫陽《全丹四百字?序》雲:"以鉛見汞,名曰華池。以汞入鉛,名曰神水。"這是人元丹法的神水。又張紫陽《金藥秘訣?序》雲,"金水者乃得金氣之玄水:又號神水。煉丹之訣,但能引神水入華池,萬事畢矣。"許真君《石函記》中《聖石指玄篇》雲:"鉛砂搏成如土塊。六一固濟相護愛。用火鍛鍊一晝夜。火滅煙消土化灰。騰鉛倒裝入灰池。火發鉛鎔化神水。"這是天元丹法的神水。又《明鏡匣》雲:"若人識真汞;黃金內神火。若人識真鉛。白金內神水。"白紫清《地元真訣》雲: "華池神水。神水真金。閃灼先天。發洩乾金。"這是地元丹法的神水。又靈陽子《洞天秘典》雲:"陰陽鉛汞為神水。神水施為不離鉛。誰識丹爐神水,乃為月魄金漿,伍沖虛《修仙歌》中自注雲:,暗進者,暗進神水,暗進神火,屬烹煉之工。明進者,明進神水,明進神火,屬超脫之工。。朱痴伯《金火燈》雲:"生鉛但有壬水癸水。既成白金其中方有神水。"這是黃白術的神水。以上所列各種丹經中神水名詞,比較《靈源大道歌》中神水,確有霄壤之別。又朗然子詩云:"夾脊河車透頂門。真修捷徑此為尊。華池神水頻吞咽。紫府元君直上奔。常使氣衝關節透。自然精滿谷神存。一朝得到長生路。須感當初指教人。"此詩所用神水名詞,專指口中津液而言,乃狹義的神水。《靈源大道歌》中神水,包括人身一切粗細流質而言,乃廣義的神水。意義雖同,而不完全相同。倘若學者止知其一,不知其二,依先入為主,看見名詞相同,就說方法是一樣,那真是誤人而又自誤。天元丹法,重在服食,不重點化。地元丹法,既能點化,又可以進一步煉成服食,而上接天元。黃白術,謹能到點化程度而止,不能再往前進。人元丹法,要用同類陰陽。雖有鉛銀砂汞等名詞,其實與五金八石毫無關係。這是四種丹法不同之處。至於《靈源大道歌》的宗旨,乃是修道,不是煉丹,也不是參禪止觀。其中作用,學者應當辨別清楚,不可稍涉含糊。世上流傳的各種丹經道書,都病在籠統,理路不情,閱之往往令人厭倦。我深悉其中弊病,所以專重分析想把科學精神用在仙學上面,以接引後來的同志。因為這個緣故,凡是拙作論調,每不肯附和前人之說,亦自有苦衷,讀者能諒解為幸。
再按,《揚善半月刊》,第四十一期第六頁,所載《玉華宮侍書仙子降壇詩》,末二句雲:"為惜前緣開後覺。早留真液渡衰殘,"真液二字,正合《靈源大道歌》神水二字的本意。留得住真液,才可以濟渡衰殘。即是留得住神水,才可以維持生命。這種理論,已成為鐵案如山,不能搖動。既然當年曹文逸真人不惜苦口婆心。把第一等修煉的方法宣布流傳,諸君總算有緣,雖然在八百年以後出世,但是能讀她這篇歌訣,也就如聞其聲,如見其人了。因此奉勸諸君,務必努力奉行,不可虛度歲月。否則,轉世投胎,未必再有今日的機會。

但知恬淡無思慮 齋戒寧心節言語 (第八十三句 第八十四句)

"但知"二字的意思,就是只曉得照以下所說的方法做去,其它一切都不去管。恬,是心中安靜,淡,是把世問虛榮看得很淡。思,是思想。慮,是憂慮齋戒,是古人在將要祭祖天地鬼神之前一種預備的行為。如沐浴,更衣,不飲酒,不茹葷,不作樂之類。寧心,是心不妄想。節言語,是口不亂說。

一昧醍醐甘露漿 飢渴消除見真素 (第八十五句 第八十六句)

牛奶第一轉叫作酪。第二轉叫作生酥。第三轉叫作熟酥。第四轉叫作醍醐。醍醐可以算得牛奶中精華所結成的。芭蕉有一種,名叫甘露蕉。花苞中有露水,味甚甘,就是甘露漿。可以算得芭蕉中精華所結成的。一味,是說沒有第二樣。因為上面所做的工夫,純潔而安靜。所以身中發生的效驗,也是甜美而清涼。飢則思食,渴則思飲,都是表示吾人身體裡面有所欠缺,需要補足,方好維持。假使身體內部無所欠缺,自然就不飢渴,能入大定。自然就能看見本來面目。凡絲類沒有染顏色的叫作素。吾人真面目,本是白淨無疵,一塵不染,所以叫作真素。

他時動滿自逍遙 初日煉烹實勤苦 (第八十七句 第八十八句)

到了將來工夫圓滿之後,自然逍遙快樂。但在當初下功的時候,實未免勤勞而辛苦。用武火時叫作煉。用文火時叫作烹。如何是武火,打起精神,掃除雜念,端身正坐,心息相依。如何是文火,全體放鬆,含光內守,綿綿似有,默默如無。

勤苦之中又不勤 閒閒只要養元神 (第八十九句 第九十句)

雖說下手做工夫要耐得勤苦,然又不是勞心勞力勞動手動腳的事。所以老子《道德經》上有一句口訣,教人"用之不勤,"既說要勤,又說要不勤,豈非自相矛盾嗎?須知所說"不勤"的意思,就是不勞動,不執著。不拔苗助長。所說"勤"的意思,就是不虛度,不懈怠,不一暴十寒。閒閒,就是表示不勤。能閒閒,方能保得住元氣,能保元氣,方能養得住元神。

奈何心使閒不得 到此縱擒全在人 (第九十一句 第九十二句)

奈何世上的人心,總是要休息而不可得。雖說因為環境所困,不能完全放下。然而有一半也是歷劫以來的習慣,難以改變。做工夫的人,常常被這個念頭所累。到了此種地步,或任他放縱,或設法擒拿,全在各人自己做主。

我昔苦中苦更苦 木食草衣孤又靜 (第九十三句 第九十四句)

曹真人言她自己當日做工夫時期,很受過許多困苦。吃的穿的,都是別人家不要的東西。所處的境遇,既孤寂而又冷靜。

心知大道不能行 名跡與身為大病 (第九十五句 第九十六句)

心中分明認得大道是好,無奈不能實行。所以不能實行的緣故,因為受三種之累。一種虛名,二種事蹟,三種身體。虛名之累,就是能者多勞。事蹟之累,就是權利義務。身體之累,就是衣食住行。

TOP

比如閒處用功夫 爭似泰然坐大定 (第九十七句 第九十八句)

修道的人,就怕不得閒。幸而得閒,又被許多有作為的旁門小法所累。比如我們身心,已經得到了清閑境界。與其再要用各種旁門小法工夫,倒不如一切放下,專坐大定的工夫為妙。"爭"字與"怎"相同,"爭似"猶言"怎若。"
按張紫陽真人《悟真篇》七言律詩第二首雲:大藥不求爭得遇。第十三首雲:爭如火裡好栽蓮。七言絕句第一首雲:爭得金丹不解生。第八首雲:爭似真鉛合聖機。第四十首雲:爭得金烏搦兔兒。第六十四首雲;教人爭得見行藏。凡所有的"爭"字,都作"怎"字解。宋朝人文章上面所習用的字眼,和現在人所用的兩樣。為諸君讀道書便利計,特附註於此。

形神雖曰兩難全 了命未能先了性 (第九十九句 第一百句)

大道之要,在全神而又全形。全神,普通叫作性功。全形,普通叫作命功。修道的人,能得形神兩全最上。如其不能,先做性功以全神。等到有機會時,再做命功以全形,亦無不可。下文所說:就是了性全神的辦法。

不去奔名與逐利 絕了人情總無事 (第一百零一句 第一百零二句)

不去同人家爭名奪利。謝絕人情上的往來應酬。就能夠達到清閑無事的境界。

決烈在人何住滯 在我更教誰製禦 (第一百零三句 第一百零四句)

不食名利,與謝絕應酬,這兩件事,看起來很不容易做到。但是事在人為。倘若真肯下決烈的心,未必一定就有什麼障礙。在我自己本身,更是要做就做,教誰來干涉我呢。住滯,即障礙之意。製禦,即干涉之意。

掀天聲價又如何 倚馬文章未足貴 (第一百零五句 第一百零六句)

掀天,形容其人聲價之高。倚馬,形容文章下筆之快。但是對於修道上都無用處。

榮華衣食總無心 積玉堆金復何濟 (第一百零七句 第一百零八句)

上句說一心向道,不注意於榮華衣食。下句說:有錢的人,若不肯修道,等到老病死的時候,雖有錢又何濟於事呢。

工巧文章與詞賦 多能礙卻修行路 (第一百零九句 第一百一十句)

此言成功一個文學家,也無大用,反而為修行的障礙。

恰如薄霧與輕煙 閒傍落花隨柳絮 (第一百十一句 第一百十二句)

此言文人不能成大事業,就像那些薄霧輕煙,和落花飛絮為伴,總覺得飄揚無根,虛而不實。

縹緲悠閒天地間 到了不能成雨露 (第一百十三句 第中百十四句)

上句說:薄霧輕煙的形狀。下句說:薄霧輕煙,比較雨露不同,雨露有益於人世,煙霧無益於人世,而煙霧終久是煙霧,不能變成雨露。縹緲,形容其飄盪無極,悠閒,形容其虛而不實。

名與身兮竟孰親 半生歲月大因循 (第一百十五句 第一百十六句)

世上沒有一個人不喜歡名譽。更沒有一個人不愛惜身體,名譽和身體比較起來,那一樣同我最親切呢,自然是身體最親切了。可惜世上人半生歲月,就此因循過去。因循二字的意思,就是遵守舊章。我們抱定人類始祖,所遺傳的飲食男女習慣,永遠不肯改變。服從造化小兒所支配的生老病死定律,絕對不敢違抗。這些,都叫作因循。

比來修煉賴神氣 神氣不安空苦辛 (第一百十七句 第一百十八句)

比來,就是近來,大概指中年以後而言。因為凡人到了這個時候,身體已漸漸衰朽,全靠在神氣上面用工夫,才能有少許補救。神氣若不能安居在身內,所做的工夫都是白吃辛苦。

可憐一個好基址 金殿玉堂無主人 (第一百十九句 第一百二十句)

好基址,金殿玉堂,皆指人的身體而言。主人,指人的元神而言。身體譬如一所房屋。元神譬如這房屋的主人。倘若時時刻刻堂他在外面遊蕩,不肯回到腔子裡。就像一所好房屋,無人居住,無人打掃,無人修理,漸漸的這個房子要變壞了。

勸得主人長久住 置在虛閒無用處 (第一百甘一句 第一百甘二句)

我們應該用種種方法,把房屋的主人勸回來,長久住在家中,不要野心勃勃,常想跑到外面去。並且要把他放在空虛閒靜的地方,使他心無所用。然後他的舊習慣始能慢慢的改變。

無中妙有執持難 解養嬰兒須籍母 (第一百廿三句 第一百廿四句)

我們的元神,當其寂然不動的時候,不可以說他是有。當其感而遂通的時候,又不可以說他是無。只好說是無中妙有。凡世間道理,不可拿言語形容,不可用心思推測的,都叫作妙。妙有也是這種道理。既不偏於無,亦不偏於有,因此就難於執持。所謂難於執持,就是說把握不牢,捉摸不定。照這樣看來,工夫究竟如何下手呢。但諸君要懂得,世人養育嬰兒,全靠母親的力量。我們元神譬喻嬰兒。試問元神之母是什麼。老子《道德經》第一章雲:"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第二十章雲:"我獨異於人。而貴求食於母。"第二十五章雲:"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因此我們可以斷定母就是道。若要養育元神,必須憑籍道力。道是什麼。道就是陰陽。陰陽就是性命。性命就是神氣。初下手工夫,就是以神馭氣,以氣養神。神氣合一,就是修道。

緘藏俊辯黜聰明 收卷精神作愚魯 (第一百廿五句 第一百廿六句)

精神發於耳目,叫作聰明。發於言論文章,叫作俊辯。緘,是封閉。藏,收藏。黜,是廢棄。收卷,等於收捲。這兩句大意,是勸人把自己精神收藏在身體裡面,不要發洩在身體外面,要學老子《道德經》上所說:"大辯若納,大巧若拙"的樣子,是為修道初步下手的辦法。

堅心一志任前程 大道於人終不負 (第一百廿七句 第一百廿八句)

必要堅定,志要專一,任我們向前途走去,終可以達到目的,那時才曉得大道不負於人。所怕的就是人們自己不肯走這條大道,偏喜歡走邪路旁門,非但今生落一場空,並且來生尚要招得種種惡報,何苦乃爾


[ 本帖最後由 黃楊木 於 2008-11-24 16:19 編輯 ]

TOP

性命雙修真不容易啊
有很多問題想請教老師

TOP

易曰:「天地絪縕,萬物化醇。」蓋「絪縕」者,天氣下交於地,地氣上交於天,溫和醞釀,欲雨未雨,將雷未雷,所謂「萬里陰沉春氣合」者是也。若雷雨既施,則非絪縕矣。人身絪縕之侯,亦同此理,此時如順其機而行人道,則可受胎生子;逆其機而行仙道,則可採藥還丹。 然順逆之意,尚不止此,生機外發為順,生機內歛為逆;生氣下行,變為月經為順,生氣上行,不使化經為逆。故道書云:「男子修成不漏精,女子修成不漏經。」

這裡講得很不清楚
要請教老師


[ 本帖最後由 黃楊木 於 2008-12-3 13:02 編輯 ]

TOP

元氣,就是元始中和之氣。又名為先天氣。實在講起來,就是生天生地生人生物的一種生氣。宇宙間生氣,本是無窮。但每個人身體上由娘肚子裡帶來的那點生氣,可憐太少。從小到老,幾十年中,身體裡面面所儲蓄的生氣,消耗已盡。我們的靈魂就要和我們的肉體告別了。形神分離,人豈能不死

去年一次做夢  夢見自己從娘胎帶來的生氣  快用完了
果然今年衰老得很快
還夢見自己練功的方法錯了   
原來邊練邊打妄想是沒用的    只能練體力

感謝我尊貴的師長和朋友們

TOP

 33 12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