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參考:佛光大辭典
名相:無情有性
釋文: 為天台宗荊溪湛然所提出之佛性論。
佛教一般咸認有情(即一切有情識之生物)方具佛性,湛然據大乘起信論所說「真如緣起」,而認為山川、草木、大地、牆壁、瓦石等無情亦具佛性。
其所著金剛錍(大四六‧七八二下):
「應知萬法是真如,由不變故;真如是萬法,由隨緣故。」
主張此真如即一心,或稱本覺;萬物由一心、本覺隨緣所生,故萬物亦體現一心、本覺。
並駁斥反對者,而謂:
「子信無情無佛性者,豈非萬法無真如耶?故萬法之稱,寧隔於纖塵,真如之體,何專於彼我?」
主張一塵一心 即 一切 生 佛之心性,
唯通過對真如之認識,始可成佛,而悟及無情亦具佛性。p5111
名相:無情說法
釋文: 謂山川草木等無情(無情識者),亦住於各自之本分,而有說法之義。
說法不僅限於有情識之有情,即如無情識之無情亦能說法,以心耳即得聽聞無情說法。
筠州洞山悟本禪師語錄(大四七‧五○七下):
「也大奇!也大奇!無情說法不思議,若將耳聽終難會,眼處聞時方可知。」
蘇軾亦有偈云(卍續一四七‧四五一下):
「溪聲便是廣長舌,山色豈非清淨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景德傳燈錄卷十五〕p5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