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12
發新話題
打印

維摩詰所說經

TOP

謝謝大大

TOP

從老師提醒念維摩經, 已過了10幾天了, 我只看了佛國品第一的第一段,......
有幾位菩薩的名字令我覺得好特別喔

常舉手菩薩、常下手菩薩、常慘菩薩

TOP

頂禮大大常舉手菩薩。
南無阿彌陀佛

TOP

啟賢那可是無限之別啦   偶搜尋到的參考網站資料是


http://bbs.ntu.edu.tw/cgi-bin/re ... 2FSTT&type=file

寶手菩薩,寶印菩薩,常舉手菩薩,常下手菩薩。
    【註釋】手是有拔濟和授與的意思,菩薩能拔眾生出生死苦海,授與眾生以無上涅
            槃的妙樂。

常慘菩薩,喜根菩薩,喜王菩薩。
    【註釋】以大悲心愍念有情沈淪苦海,無時不欲提拔他,叫做常慘;以大慈心,慈
            念有情具有佛性,欣喜他們遲早終可以成佛,離苦得樂,叫做喜根;雖喜
            雖慘,而喜慘之性平等,自在不二,名為喜王。



http://www.neixue.org/space/?19/viewspace-5349

常舉手菩薩,常下手菩薩。

“常舉手”顯上成無上佛道;“常下手”顯下度無邊衆生;也就是菩薩常修自覺覺他、自利利他的大士行。


常慘菩薩,喜根菩薩,喜王菩薩。

菩薩以大悲心湣念有情沈淪苦海,無時不欲提拔,故名“常慘”。 吉藏雲:“衆生苦輪恒轉,大士悲心常切,故得是名。又菩薩以大慈心慈念衆生具有佛性,欣喜他們遲早可以成佛,故名“喜根”,雖慘雖喜,而慘喜之性平等不二,未曾增減,得常樂之真性,故名“喜王”。


TOP

聯絡電話 0928 807 814

世事如棋 乾坤莫測 笑盡英雄阿 三宇敬上

TOP

挖 專業解釋~
謝謝大大姐~
不然只看字義還以為.....
常常很慘....  
當這種菩薩粉辛苦的~
不求身體健康,只求精神敏睿;
不求事事如意,只求毅力勇氣;
不求減輕責任,只求增加力量。
~靜思語~

TOP

如是寶積,菩薩隨其直心,則能發行;隨其發行,則得深心;隨其深心,則意調伏;隨意調伏,則如說行;隨如說行,則能迴向;隨其迴向,則有方便;隨其方便,則成就眾生;隨成就眾生,則佛土淨;隨佛土淨,則說法淨;隨說法淨,則智慧淨;隨智慧淨,則其心淨;隨其心淨,則一切功德淨。是故寶積,若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

爾時,螺髻梵王語舍利弗:「勿作是念,謂此佛土以為不淨,所以者何?我見釋迦牟尼佛土清淨,譬如自在天宮。」
舍利弗言:「我見此土丘陵坑坎,荊棘沙礫,土石諸山,穢惡充滿。」
螺髻梵王言:「仁者心有高下,不依佛慧,故見此土為不淨耳!舍利弗!菩薩於一切眾生,悉皆平等,深心清淨,依佛智慧,則能見此佛土清淨。」



老師一直在提的深心的重要性
深入調整心性   快速直接扒開無數層的心皮   
以能去我執   達心之清淨  得明心見性
之後便是  何其自性本自俱足
本自俱足的 "那個" 就是根本智的顯用
才能圓滿後得智

不曉得我把老師所說的聯想如上有錯誤嗎?   請老師及大家指正

TOP

這裡提的「深心」我覺得有深植內心的味道,這個「深」有久、長、經常性之意,也就是這樣不斷的發行之後漸漸融入日常生活中的行為,深深地~深深地~
南無阿彌陀佛

TOP

老師一直在提的深心的重要性
深入調整心性   快速直接扒開無數層的心皮   
以能去我執   達心之清淨  得明心見性
之後便是  何其自性本自俱足
本自俱足的 "那個" 就是根本智的顯用
才能圓滿後得智

不曉得我把老師所說的聯想如上有錯誤嗎?   請老師及大家指正

證得    喔   心  本自清淨  本自俱足  
聯絡電話 0928 807 814

世事如棋 乾坤莫測 笑盡英雄阿 三宇敬上

TOP

引用:
原帖由 大仰 於 2009-3-18 21:41 發表
挖 專業解釋~
謝謝大大姐~
不然只看字義還以為.....
常常很慘....  
當這種菩薩粉辛苦的~
菩薩以大悲心湣念有情沈淪苦海,無時不欲提拔,故名“常慘”。 吉藏雲:“衆生苦輪恒轉,大士悲心常切,故得是名。

TOP

謝謝啟賢   謝謝老師
不曉得這個行是不是修行之廣義呢?
要行到深心  證得  心  本自清淨  本自俱足
實在很需要老師的指導啊
不過我自己也要能堪受得起才能配合指導
我自己要先努力加油才是

P.S. 好險喔  還好我有提問  不然又要差之千里  失之無以計了

TOP

請問老師  證得  就是去掉  無明  顛倒夢想  執著  是嗎?

TOP

不曉得大家有找到適用的中譯版本嗎?  歡迎推薦適用版

我從網路上搜尋到下列版本正在參考中
http://ccbs.ntu.edu.tw/resource/ebooks/seeland/suttra/054-d.htm
維摩詰所說經講記
民國八十三年四月二十六日 釋惠敏序於西蓮淨苑



此網站還可搜尋更多中譯版本

http://buddhism.lib.ntu.edu.tw/BDLM/copyright2.htm
佛學數位圖書館暨博物館
 

TOP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詣彼問疾。所以者何。憶念我昔曾於林中宴坐樹下。時維摩詰來謂我言。唯舍利弗。不必是坐為宴坐也。夫宴坐者。不於三界現身意。是為宴坐。不起滅定而現諸威儀。是為宴坐。不捨道法而現凡夫事。是為宴坐。心不住內亦不在外。是為宴坐。於諸見不動而修行三十七品。是為宴坐。不斷煩惱而入涅槃。是為宴坐。若能如是坐者。佛所印可。時我世尊。聞說是語默然而止不能加報。故我不任詣彼問疾。】



請問有同學找到這段經文比較容易懂的白話版嗎?

TOP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詣彼問疾。
世尊,到維摩詰那裏去探病的事情我不能勝任

所以者何。憶念我昔曾於林中宴坐樹下。
為什麼呢?想我過去,曾在林中樹下靜坐禪定。

時維摩詰來謂我言。唯舍利弗。不必是坐為宴坐也。
那時候維摩詰來對我說:呵,舍利弗,並非這樣坐著才是靜坐的。

夫宴坐者。不於三界現身意。
說到靜坐,不在三界中顯現身心而超脫形意,這就是靜坐;

是為宴坐。不起滅定而現諸威儀。
不從入定中回轉出來卻言行合儀有度,這就是靜坐;

是為宴坐。不捨道法而現凡夫事。
不捨離道法而又能進行世俗的生活,這就是靜坐;

是為宴坐。心不住內亦不在外。
心既不馳想外界,也不只是內斂封閉,這就是靜坐;

是為宴坐。於諸見不動而修行三十七品。
不離棄各種邪見而能夠修行三十七道品,這就是靜坐;

是為宴坐。不斷煩惱而入涅槃。
不斷除煩惱而又能進入涅槃境界,這就是靜坐;

是為宴坐。若能如是坐者。佛所印可。
如果能這樣靜坐,就是佛所認可的。

時我世尊。聞說是語默然而止不能加報。
世尊,當我聽了這些話,默然停止靜坐,無法應答。

故我不任詣彼問疾。
因此,去維摩詰那裏探病的事情我不能勝任。


個人建議先找有白話翻譯及注釋的譯本仔細多看幾遍
內容太豐富的版本可能會讓您看了後面忘了前面,留待後來再看

[ 本帖最後由 HMC 於 2009-5-6 11:12 編輯 ]

TOP

大大緊來看

悍馬打好白話文了

TOP

謝謝悍馬啊   
真的像你說的那樣   即便是白話版如我之前搜尋到的那個連結
看了之後好像懂文意又好像不懂如何修練   
我只看了兩次白話版  可能我的腦袋需要不止看兩次

所以  在看過悍馬簡易的白話版   
文意好像就如我看到的那個連結所解釋
悍馬吸收真快耶

TOP

大大姐 您好
小弟並不是只看白話版

而是看古文經文,看到不懂的地方看注釋
每看完一個大段落再回去看這一大段落的白話翻譯
反覆了解該段落在講什麼

每天不求看多,但求在比較安靜的時候專心閱讀
避免以往囫圇吞棗或看完厚厚一本書卻不記得經書在說什麼的問題

建議先看比較薄的版本
是因為本經的大乘思想必須慢慢細細而專注地閱讀
一開始看內容太豐富的版本,容易讓人分心在其他說明上

小弟也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 ㄏㄏ

祝大家
          法喜充滿

TOP

謝謝悍馬的寶貴經驗分享

以前看淨空師父講述無量壽經時也提到
經典要了解透澈熟知經文內容   
這樣才能隨時依教奉行於生活中

真的要改掉我容易沒耐心囫圇吞棗的毛病
我會繼續用心努力了解吸收

TOP

 24 12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