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判官事件, 大大被提醒的點與反省

判官事件, 大大被提醒的點與反省

尊長說: 不用再對大大說了

又是花好幾個星期的上課時間, 當老師與大家表達著對我的言行的諸多指導時, 我實在無法認同接受這些說法, 於是, 便一一回說, 事情又不是這樣, 為什麼會是這樣, 應該是怎樣怎樣才對啊, 不是應該這樣才對嗎? 為何是那樣?


我在當下狀況進行時, 一點也不覺得表達自己的想法有什麼問題, 一直到幾個星期以來, 針對此事件的持續上課, 最後, 當尊長要老師及大家還有轉述同學, 通通不用再對我說了, 我才覺得怎麼會變成這樣?


不能說我完全想通了, 只能說, 同樣的情境, 讓我突然又想到, 上次的事件, 也是這樣, 花了老師和大家好多時間, 最後也是弄到不用再跟我多講的地步


我想到之前事件的體會:
1. 如果我覺得自己是對的話, 那就不用來學了。
2. 老師常講:, 在未證得阿羅漢之前, 不能相信自己,
   況且, 來學習就是要能受教才能有所學習,
   不然, 滿肚子都是我自己的想法, 就沒辦法再裝下任何學習了。
(當然這樣的前提必需架構在, 我是想要繼續再接受指導與學習)


這次的事件, 我反省自己
1. 根本的問題還是在不能受教
2. 也就是我又把滿足自己的疑問與表達自己想法, 放在第一位。
    這樣會影響我思考被指導的內容。
3. 還有就是我都覺得自己的想法沒有錯,
   但如果是錯的呢? 那不就永遠都無法改進我自己錯誤的想法了?
4. 然後, 這些錯誤慣性的頭腦運作, 就會讓我產生不同方向的感受來影響自己。



這次事件比較新的體會是, 情執的影響。
1. 雖然之前的事件, 老師也曾說過, 造成我問題的原因之一是情執,
   我雖可從對象是親人而淺層理解, 但我心存疑惑, 也影響自己無法深入了解。
2. 這次事件對象不同, 但老師說造成我問題的原因之一, 仍是情執。
    我還是心存疑惑, 但卻讓我開始想了解, 這情執到底如何影響著我的言行?


(待續)

[ 本帖最後由 大大 於 2012-2-24 15:52 編輯 ]

TOP

來自提醒的點:


這次判官事件, 我被提醒的點
1. 我的言行表現出自己的情執卻不自知, 經提醒也不認同(合理化自己的言行)
2. 沒有主動參與事件的進行(其中原因也是我一直尚未解決的問題)
3. 被動參與事件時的心態有問題(小六影響小八)
4. 參與後, 不清楚尊長的用意, 無法接受尊長的指導, 心生疑惑, 衍生情緒
5. 覺得自己都沒有錯(未能反省自己), 不認同別人的說法(檢討別人)
6. 想法與表達常出問題

TOP

大大目無尊長地爆了

就在老師與大家努力要我主動去面對事件的點時, 我竟然目無尊長地爆了


鼓起勇氣重聽錄音帶, 聽著我自己目無尊長對著老師憤怒不平的聲聲怨吼, 難道這就是我跑出來不清楚與害怕念頭, 其背後真正更深入的聲音?  


以前有情緒, 自己是清楚的, 這次雖然也有情緒, 但卻不清楚自己還有更深入的那麼憤怒不平的情緒, 這就是老師說的招感嗎?  小六的心念言行招感相應的境?  


老師和同學們說: 因為我有很多帳號, 所以小六怎麼可能清楚自己的所有情緒, 但那要怎麼辦呢? 清楚的情緒就很難伏住了, 加上更深入的內心情緒冰山, 要如何消融? 又要如何不受其影響?


馬爸說: 小六要有承擔力, 才不會被小八帶著走, 為什麼我的小八可以影響小六呢?  還是說只要我小六的心念言行, 不要有所相應, 自然就不會招感啟動相應的小八?  記得以前老師說過, 小八只是記憶庫, 怎麽可能起作用, 起作用的是小六自己去啟動那樣的習性


我還是不要再猜想了, 大師兄說: 有很多事, 不是學生能清楚想通的, 所以才需要跟老師學習, 也對, 只是沒想到判官事件會引發我目無尊長的爆了


雖然我在對老師怨吼之後, 哭著請老師原諒, 也慚愧請問老師我還可以繼續學習嗎? 但現在想想, 當時自己實在很厚臉皮, 誠如老師所言, 沒有懺悔心的學習, 老師教導又有何用?  是啊, 雖然我仍有很多不清楚, 只能先懺悔自己的不受教  


[ 本帖最後由 大大 於 2012-2-24 17:15 編輯 ]

TOP

沒有頑固的大大, 又何需尊長嚴厲的指導?

弄到尊長要老師和同學們通通都不用再對我說了, 這是何等令人難受的事啊!
事後內心充滿各種情緒與念頭, 我就像在打地鼠一樣, 忙著消除這些情緒與念頭。


“不與人結惡緣” 的力量對當時的我已經不夠用, 我只能進一步用 “停止任何污染內心的起心動念”  來拉住自己。因為不好的情緒與念頭, 已經充滿我的頭腦, 我想第一個傷害的就是我自己的心罷了。


接下來呢? 每次的事件境況都像走到路口, 我該如何選擇 ?


所幸, 我想起之前的事件經驗, 想起了這幾年在三松受益的種種, 想起了和同學們一起努力,
想起: 難道, 我會比老師和同學們更有智慧? 想起: 老師說過, 不清楚也要虛心受教。


是啊, 即便我智慧不夠弄不清楚, 但我至少要先學習虛心受教才是, 連這點我都沒做到, 還屢犯。
會屢犯, 也代表自己我執堅固的程度, 只是不能老是拿堅固當託詞, 要更用力警惕才有機會改進。


感謝尊長的喊停, 讓我看到自己慣性的頑固與不受教, 也感謝和老師與同學們這幾年的相處, 讓我還能想起一些曾經學習的種種。但也要用力再再次提醒自己, 不要老是事後反省, 要能事前用力拉住自己啊。


用力用力用力, 好像有點清楚為何要用力念佛了, 堅固的我執, 不用力, 伏得住嗎?  

TOP

引用:
原帖由 大大 於 2012-3-22 14:01 發表
用力用力用力, 好像有點清楚為何要用力念佛了, 堅固的我執, 不用力, 伏得住嗎?
個人覺得有點怪怪滴,想提出來討論。
用力念佛是指強壓的心力嗎?還是...
如果一旦沒伏住的力量了是不是會冒出頭?
啟賢以為念佛專心是可以增加某種程度的定力,然而要像老師般一路到底不做他想或許會才有機會去除我執。
萬事都放下了心中只有阿彌陀佛,而且抱定沒有成就不出關,這時大概只剩下一個我執阿彌陀佛吧,我想我們多數都還沒能有勇氣去做。
改習氣仍是需要甘願放下,佛教我們要做個自在的人,自在就是定,還有個甚麼要伏住就不自在。
當然念佛還是需要,只是現在是進階班了,這個念不單只有在持誦佛號部分,而是我們的心念是否真的有要像諸佛菩薩一樣。
啟賢也在學習中,共勉之~

[ 本帖最後由 啟賢 於 2012-3-22 17:10 編輯 ]
南無阿彌陀佛

TOP



轉貼自http://tw.myblog.yahoo.com/hwazantv/article?mid=3842


我們除淨土,走別的門我們走不通,我們沒有這個能力,我們求往生這個門,這個門我們走得通,我們有把握。為什麼?那些門真的要斷煩惱,斷煩惱難!這個法門不要斷煩惱,帶業往生,只要我們有能力把煩惱伏住就能往生。伏比斷容易太多了,怎麼個伏法?一句阿彌陀佛。所以會念,當我們起心動念的時候,不管是歡喜、是憂慮,還是恐怖,還是怨恨,這種念頭一生,阿彌陀佛 把它壓住。什麼念頭都歸到阿彌陀佛,這就把煩惱伏住,這就能帶業往生。所以(?+什麼念頭都歸到?)阿彌陀佛需要這個條件,你伏不住那就沒法子。

(?+什麼念頭都歸到?)→這是大明的理解

伏住煩惱,臨命終時才伏的時候遲了、來不及了,平時要訓練,日常生活當中就是訓練。順境、善緣不起貪心,不起貪戀心,喜歡那個心、那個念頭一起來,阿彌陀佛,用阿彌陀佛取而代之。逆境惡緣、衝突瞋恚生起來的時候,阿彌陀佛,都把它打掉,統統歸這一句阿彌陀佛,這叫會念。

這就在日常生活當中像練兵一樣的,臨命終時是打仗,最後一念是阿彌陀佛你就往生了。四十八願第十八願,臨命終時一念、十念都能往生,可是平常你不練,到臨命終時,你那個五欲七情要是出來,你怎麼辦?立刻就到三途去了。能不能往生是最後一念。平常不用功不行,平常不放下不行,平常什麼都看得很淡,樣樣能放得下,我們的煩惱就大幅度減輕,沒有那麼嚴重了,這句佛號很容易把它換過來。

所以一定要放得下,要知道這個世間什麼東西全是假的,一場空。真的,你把它看成作夢,夢裡得到黃金不會喜歡,起來的時候一樣也沒有;夢裡遇到那些冤家對頭要殺害你,沒事,醒過來的時候也沒有了,全都沒有了。把這個世界看作夢境,把這個世界看作什麼?看作我們旅行觀光來玩的地方,這個地方一樣東西都不是我的,過兩天我又走了。

日本我這一次來是第七次,第一次來住的時間最長,住了二十一天,其他的大概都是一個星期到十天。把世界當作旅遊的地方,觀光旅遊,不是老家,老家在西方極樂世界。所以這個地方將來我們一樣都帶不去,連身體都帶不去,你何必要執著?何必要佔有?這種什麼都據為己有,這個念頭是最糟糕的,這個念頭是三途的念頭,有這種念頭的,沒有不墮餓鬼、畜生、地獄的。這叫真正愚痴,沒有智慧,有智慧的人怎麼會幹這種傻事?



恭錄自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437集

[ 本帖最後由 大明 於 2012-4-2 17:09 編輯 ]
* 一信生必有死。  * 二信人命無常。  * 三信輪回路險(一念之差。便墮惡趣。得人身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 四信苦趣時長(三途一報五千劫。再出頭來是幾時)。  * 五信佛語不虗。  * 六信實有淨土。
* 七信願生即生。 * 八信生即不退(境勝緣強。退心不起)。
* 九信一生成佛(壽命無量。何事不辦)。  * 十信法本唯心(唯心有具造二義。如上諸法。皆我心具。皆我心造)。

TOP

轉貼自:http://www.youtube.com/watch?v=7_66NzOFK9s



如果起心動念第一個念頭想自己就不能落實。入佛門,頭一關破我執。見思煩惱裡面的見惑,五種,頭一個就是身見。認定這個身是我,一切都是為我身去著想,壞了,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全起來了,怎麼能跟人家和合?

所以,不再執著這個身是我,不再跟別人對立,不但不跟人對立,跟一切事不對立,跟天地萬物不對立,那叫破邊見。

然­後再破成見,我們講某人成見很深,我以為怎樣;我以為怎樣,就不能修隨喜功德,就不能恆順眾生。必須把成見放下,你才能修隨喜功德,才能夠修恆順眾生,這才是入佛門的第一­步,小乘是須陀洹,大乘是《華嚴經》上初信位的菩薩。雖然才入門,那個功德就不可思議,所以一切諸佛護念,你是真的佛弟子,佛怎麼會不照顧你?龍天擁護,鬼神尊敬。

這樣一­個僧團出現,這個地方就有福了。有沒有四、五個人真肯幹?捨己為人,起心動念為釋迦如來正法久住,起心動念為這個世間一切苦難眾生,不要想自己,把自己忘掉,才能做到六和­敬。

  現在災難現前,我跟大家講過,劉素雲居士也跟諸位報告過,很難得,我們要做怎麼樣看法?要像印光大師所說的,把「死」字貼在額頭上。印光大師的關房我去拜訪過,蘇州靈巖山­寺,關房裡面一個小佛堂,不大,大概只有我們攝影棚一半大,佛像背後寫了一個字,他老人家自己寫的「死」字,這一個字。天天想到,死到臨頭了,你還有什麼放不下的?

所以我­們在今天看了「2012」之後,我跟大家說,我們要把今天當作我這一生最後的一天,明天早晨起來,我又是最後一天,天天都是最後一天,你就什麼都放下了,你才能得到清淨心­。來到這個世間兩手空空而來,走的時候還是空空而去,什麼也帶不走!

一心想佛,心裡什麼都不要放,只有阿彌陀佛,一個方向,一個目標,一個方向是西方極樂世界,一個目標是­到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就這一念,除這一念沒有第二個念頭,萬緣你才真放得下。

災難來了怕不怕?不怕。我天天想阿彌陀佛,天天想極樂世界,終於時候到了,我去了,絲毫恐­懼都沒有!天天在等待,天天在嚮往,這就對了,這不是消極,這是積極。
* 一信生必有死。  * 二信人命無常。  * 三信輪回路險(一念之差。便墮惡趣。得人身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 四信苦趣時長(三途一報五千劫。再出頭來是幾時)。  * 五信佛語不虗。  * 六信實有淨土。
* 七信願生即生。 * 八信生即不退(境勝緣強。退心不起)。
* 九信一生成佛(壽命無量。何事不辦)。  * 十信法本唯心(唯心有具造二義。如上諸法。皆我心具。皆我心造)。

TOP

當「自在」被用作佛學名詞的時候:

轉貼自佛光大辭典:http://www.fgs.org.tw/fgs_book/fgs_drser.aspx

「名相:自在

釋文: 梵語 ......(音譯伊濕伐羅), ......,巴利語 ......。

又作無礙、縱任。即自由自在,隨心所欲,做任何事均無障礙。此為諸佛及上位菩薩所具之功德,故佛亦稱為自在人。

菩薩所具之自在力,有下列不同種類: 

(一)二種自在,據華嚴經疏卷六所載:

(1)觀境自在,謂菩薩以正智慧照了真如之境,及能通達一切諸法之圓融自在。
(2)作用自在,謂菩薩既以正智慧照了真如之境,即能由體起用,自在現身說法,化導眾生。 

(二)四種自在,據辯中邊論卷上、大乘莊嚴經論卷五載,指第八不動地以上菩薩所具之自在力:
(1)無分別自在,謂捨棄一切功用之行而得無功用法,於一切法遠離分別之想而得自在。
(2)剎土自在,又作淨土自在。謂能自由生於各種國土而令諸國土清淨。
(3)智自在,謂至第九善慧地即得無礙智,於說法教化任運自在。
(4)業自在,謂至第十法雲地即無煩惱業縛,更無障礙。

又自在王菩薩經卷上亦列有四種自在:
(1)戒自在,謂由修行具足戒而諸戒具足,所願皆成。
(2)神通自在,謂具足眼通、耳通等五通而所欲無礙。
(3)智自在,謂具足陰智、性智等五智而無滯自在。
(4)慧自在,謂修得義無礙智、法無礙智等四無礙智,能通曉諸法,詮釋經典之章句。 

(三)五種自在,據大寶積經卷六十八遍淨天授記品所載:
(1)壽命自在,謂菩薩雖已成就法身之慧命,了無生、死、夭、壽,然為度脫有情,遂以諸方便隨機示現長短壽命之相,而無有罣礙。
(2)生自在,菩薩為度脫有情,以大悲心隨類受生,饒益一切,而去、住無礙。
(3)業自在,菩薩萬行具足,悲智雙運,或現神通,或說妙法,或入禪定,或修苦行,所作之利他行業皆勝任無礙。
(4)覺觀自在,覺,即粗心;觀,即細心。菩薩化導有情,雖有思惟,然遠離散亂,隨願度脫而平等無礙。 

(四)八種自在,據北本涅槃經卷二十三所載,如來法身具足八自在,即:
(1)能示現一身為多身,
(2)示現一塵身而充滿大千世界,
(3)大身輕舉遠到,
(4)於一土而化現無數不同之身,
(5)眼、耳、鼻、舌、身之功用互通,
(6)得一切法而如無法想,
(7)說一偈義而經無量劫,
(8)身遍諸處而猶如虛空。 

(五)十種自在,據舊華嚴經卷二十六「十地品」載:
(1)命自在(梵 ......),又作壽命自在、壽自在。謂菩薩於長劫中住持壽命,化益眾生無窮。
(2)心自在(梵 ......),謂出生阿僧祇三昧而入於深智。
(3)財自在(梵 ......),又作資具自在、眾聚自在、莊嚴自在、物自在。謂菩薩以大莊嚴來莊嚴一切國土。
(4)業自在(梵 ......),謂菩薩於諸業得大自在,而隨時受報。
(5)生自在(梵 ......),又作受生自在。謂菩薩自在受生於一切國土。
(6)願自在(梵 ......),謂菩薩隨所願於隨時隨處成就菩提。
(7)信解自在(梵 ......),又作解脫自在、信自在、勝解自在。謂菩薩於一切世界能見諸佛充滿。
(8)如意自在(梵 ......),又作神力自在、神變自在。謂菩薩能示現一切大神變。
(9)智自在(梵 ......),謂菩薩於念念中,示現覺悟如來之十力無所畏。
(10)法自在(梵 ......),謂菩薩示現無量無邊之法門。 

行六波羅蜜可成就十種自在,即
行法施、無畏施、財施,可順次成滿命自在、心自在、財自在;
持戒行能成滿業自在、生自在;
精進行能成滿願自在;
忍辱、安受、通達等三忍行能成滿信解自在;
靜慮行能成滿如意自在;
般若行能成滿智自在、法自在。 

十自在於諸經典中,其名稱與順序略異。如舊華嚴經卷三十九離世間品,列舉眾生自在、剎自在、法自在、身自在、願自在、境界自在、智自在、通自在、神力自在、力自在等十種自在,各自在中又分十種自在,遂成百種自在。

〔新華嚴經卷三十八、卷五十三、法集經卷三、寶雨經卷四、梁譯攝大乘論卷下、顯揚聖教論卷八、華嚴經探玄記卷十七、華嚴經疏卷四十七〕p2518 」
* 一信生必有死。  * 二信人命無常。  * 三信輪回路險(一念之差。便墮惡趣。得人身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 四信苦趣時長(三途一報五千劫。再出頭來是幾時)。  * 五信佛語不虗。  * 六信實有淨土。
* 七信願生即生。 * 八信生即不退(境勝緣強。退心不起)。
* 九信一生成佛(壽命無量。何事不辦)。  * 十信法本唯心(唯心有具造二義。如上諸法。皆我心具。皆我心造)。

TOP

謝謝啟賢分享想法
謝謝老師上課提點
謝謝大明轉貼說明

讓我有機會注意到 佛學用字的 "伏住" 與 "自在"
與世間詞語  雖用字相同  真實意義大不相同

TOP

昨晚我很努力地想將自己的深刻經驗分享出來
卻發現自己其實還沒學會如何將自己的深刻經驗
適切地融入別人真正的需要之中

感覺我自己只是一味描述自己如何又如何
好似自己走過了一次艱難  就百病全消了  智慧全長了
但其實不然

每一次的經驗
只是讓我更了解自己的不足之處
讓自己願意更多一些真心學習

謝謝大家昨晚讓我有機會分享
我也才能有機會了解自己還需要學習如何更適切的分享
我會繼續努力學習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大雁 金錢 +10 謝謝大大! 2013-9-9 17:09
  • 啟賢 金錢 +10 感謝大大寶貴的經驗 2013-9-9 15:51
  • 大明 金錢 +10 感人 2013-9-9 15:09
  • 吉第 金錢 +5 一粒米 讓我印象最深刻 2013-9-9 13:05
  • joy 金錢 +10 昨晚發現大大姐的小六變強了耶 ... 2013-9-9 13:03
  • Jade 金錢 +10 真心大告白, 太感人了 2013-9-9 12:07
  • 溜溜 金錢 +10 +1 2013-9-9 11:26
  • QQ. 金錢 +10 2013-9-9 11:18
打得念頭死, 許汝法身活。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