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淺釋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淺釋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淺釋

宣化上人講述

一九八三年於美國加州洛杉磯金輪聖寺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釋迦牟尼佛為了我們眾生這個生死的問題,出現在這個娑婆世界。他生在皇帝的家庭裏頭,把全國的財富都捨棄了,出家修行,在菩提樹下成就佛果。

成就佛果後,他觀察娑婆世界眾生的因緣,和哪一位佛因緣最深?他一觀察,知道我們娑婆世界,和兩位佛因緣最深。這兩位佛,就是東方的藥師琉璃光如來  和  西方阿彌陀佛如來。

東方琉璃世界藥師琉璃光如來,能令我們增福延壽,消災免難;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如來能令我們眾生,帶業往生極樂世界,花開見佛,悟無生忍。

所以在〈二佛咒〉上說:「二佛演化在娑婆。」

雖然阿佛和阿彌陀佛,一位是在琉璃世界,一位是在極樂世界,可是他們這兩位佛,教化眾生的機緣,都是在娑婆世界。所以說:「二佛演化在娑婆,東阿,西彌陀。」

東方就是阿佛,西方就是阿彌陀佛,這二位如來和我們每一個眾生都有深深的因緣。

所以,消災延壽藥師佛就是藥師琉璃光如來,那麼無量壽佛、無量光佛就是阿彌陀如來。

你誰若能念消災延壽藥師佛,他就令你災消病散,罪滅福生,能以遂心滿願,來幫助眾生,這是延生的,是消災延壽藥師佛。

那麼阿彌陀佛呢?就是往生的,你誰願意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就念阿彌陀佛的名字,就會生到極樂世界。

你若願意生在琉璃世界——藥師琉璃光如來那個世界也可以的,你就念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

在生的時候,你消災延壽,報盡捨壽的時候,就能生在西方極樂世界,他是往生極樂世界。

所以在佛教裏頭,有延生的牌位,紅的牌位,是消災延壽藥師佛,佛光注照你這個本命元辰。

那麼我們再生,不願意生在藥師琉璃光如來的世界,願意生在極樂世界,就念「南無阿彌陀佛」,我們臨命終的時候,就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所以這兩位佛對我們每一個眾生的這個因緣都是分不開的。




   

   

TOP

這兩位佛,我們也不認識,也不知道,那麼想念呢,連佛的名字也不知道,

於是乎釋迦牟尼佛就介紹給我們眾生,知道這兩位佛的名號和他的願力和功德。所以這一部經就叫《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藥師琉璃光」,是這一位佛的名號;

如來」,是佛的十號之一;

本願」,是在他沒有成佛之前,所發的菩提願,所發的菩提心。在沒成佛之前發,所以叫本願。

功德」,
功,就是外邊所立的,叫功;

德,是內邊所積蓄的,這是德。

立功,譬如你建造廟宇,修補橋梁、道路,為所有的人來謀幸福,令所有的人都得到利益了,這叫立功。

足乎己無待於外之謂德,

德就是自己沒有虧心的事情,你做事情做得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外不欺人,內不欺己。

你所行所做,在外邊立功,而內裏頭積聚著,就有德行,所以這叫功德。

立功、立德,這個德行的事情是裏邊的,功是外邊的。

這個德行,所謂「善欲人見,不是真善」,

你做的善事,不一定要教人人都知道,也不需要各處去賣廣告,說:「我又做了什麼什麼好事了。」

或者「我又受了五戒了,受了八戒了,受了多少戒了,我是一個受菩薩戒的人!」

這不需要表露自己的身分,不需要自誇。

德行是沒有人知道的,那都是德行;你教人知道了,那就差一點了,所以說:「善欲人見,不是真善;惡恐人知,便是大惡。」

你善欲人見,那就不是德行了;惡恐人知,那真是大的罪過了。

所以我們學佛的人,不要那麼俗頭巴腦的,俗裏俗氣的,還是各處爭第一,

說:「我又造了什麼什麼好事了!我又怎麼樣子啊,布施了什麼什麼!我又怎麼樣做護法了!」

一有這一種的思想和自誇自滿的行為,這都不夠護法的資格了。

所以你們各位啊!學佛法、聽經,都是要在這個地方用功夫,不要虛張聲勢地,弄一些個虛偽的宣傳。

我注重的是真功實行,不注重那些個虛偽的宣傳。

我們學佛的人,再那麼俗頭巴腦的,再那麼俗裏俗氣的,那你說世界還有不俗的人嗎?

所以這個很要緊的,我們要給世人做一個榜樣,真正地令人佩服我們佛教徒的一種品行,一種思想,那才能感化動人呢!這是功德。

」,這個經是經常之法,經常不變的一種法門。

經就是聖人被下之言,就是聖人所說出的言教。

那麼這種經是一字不可去,一字不可添。

它有很多的意思,簡略地講,不外貫、攝、常、法這四個字。

「貫」,是把佛所說的道理、意義,由始至終貫穿起來。

「攝」,是攝受所有眾生的機宜。

「常」,是什麼時候也不改變,古今都不改變,都是這麼一個經常之法。

「法」,是過去諸佛,現在諸佛,未來諸佛;過去眾生,現在眾生,未來眾生,所有的眾生,都遵從這個法。

所以說「三世同遵名曰法」,這是法,大家都要遵守這個法則。

這個經,又有繩墨義,好象(像?)那個做木匠的用來畫線的斗似的。

又是涌泉義,就好像在這個地裏頭,泉水涌上來了,這叫涌泉義。

若講起來,這個字也有很多很多的道理,不過你們可以把這個意思記一個大概。

什麼叫呢?

經,就是經常不變之法,不能改變的,它是永久都是這樣子。

這一位佛講,是這樣子;那麼將來的佛講,還是這樣子;過去的佛講,也都是這樣子。

所以古今不變叫,三世同遵叫

那麼「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簡單地解釋,就是這樣子。

TOP

「這兩位佛,我們也不認識,也不知道,那麼想念呢,連佛的名字也不知道...」
只看到這句大概就猜到是宣公上人...呵

TOP

謝謝大明兄的介紹~
讓偶對藥師經又有更多瞭解~

不過看到東方阿閦佛 又看到東方藥師佛
想說 東方怎麼有兩位阿 他們有啥關係嗎?

於是  我就做了一些資料蒐集~

剛好看到一位法師做四大淨土的比較研究論文~
有興趣的可以參考下面文章~
省時間 可直接跳到後面看綠色字約略瞭解四大淨土特色~

文章內有提到之前我們討論的佛國品耶 ^__^

轉錄自
http://fo.ifeng.com/guandian/200808/0804_17_51037.shtml

四大淨土比較研究
20080804 08:42聖凱法師


我們這個世界被稱為娑婆世界,是缺陷多、苦難多的世界。面對這個多苦多難的世界,而引發嚮往美好的世界,是應該的,也是一切人類所共有的。佛法的根本意趣,是心惱故眾生惱,心淨故眾生淨,重視自己的理智與道德的完成。到了大乘佛法,進一步的說:隨其心淨,則佛土淨在佛法的普及聲中,佛弟子不僅只要求眾生自身的清淨,更注意到環境的清淨。印順法師說:聖者們的修證,與身心修證的同時,對於(眾生)人類的苦難──社會的、自然界的苦難,要求能一齊解除的,那就是佛教淨土思想的根源。於是,比對現實世界──釋迦佛土的缺陷,而表達出他方清淨佛土,這是佛弟子共同的願望。




淨土是大乘佛法的重要特色,淨土思想與大乘佛教實有不可分離的關係。佛在各種大乘經典中曾經宣說各種佛淨土,常見有阿彌陀佛之西方極樂世界、阿閦佛之東方妙喜世界、藥師佛之東方淨琉璃世界、彌勒佛之兜率淨土,另外還有《華嚴經》之華藏世界、《法華經》之靈山淨土、《大乘密嚴經》之密嚴淨土、《維摩詰經·佛國品》宣說的唯心淨土──心淨土淨。在這些淨土中,最為中國佛教徒熟悉的是西方極樂世界的彌陀淨土;彌勒淨土傳入中國時,曾流行一時,但自從道綽、善導起而弘揚彌陀淨土,再加上彌勒下生思想被野心政客所利用,所以也就逐漸式微了;至於其他淨土,雖然隨著經典傳入中國,但是都未能引起反響。中國佛教的淨土思想發展地極為特別,經過上千年的歷史發展,淨土似乎專屬於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在往生極樂淨土法門中,也不象後世以念佛為主,經典中原來是以諸行往生的。這當然是佛法適應世諦流布,因適應中國的時、地、人而採取的方便。但是,佛教發展到今天,時代在迅速地發展,佛教要掌握時代的命脈,就必須在傳統的淨土思想中,抉擇出適應今天環境的方便,這是現代佛法弘揚者的任務。


中國自從本世紀初以來,由於受西方思潮的影響,在各方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人們除了繼承傳統的佛教以外,對佛教自身也進行反省,人生佛教人間佛教的提出是這時代的結晶。於是,人們在強調西方淨土外,逐漸提倡人間淨土,這是佛教適應時代的新方便,即重視在現實人間努力于心靈的淨化、生活的淨化、環境的淨化。對人間淨土的執著追求,體現了近現代中國佛教對人生理想境界的憧憬。
其實,被中國佛教徒所忽略的彌勒淨土、阿閦佛淨土、藥師琉璃淨土都帶有特別珍貴的特質,注重人間淨土的實現,及智慧、慈悲的大乘菩薩精神。在這四大淨土中,以彌勒淨土出現最早,也最充滿人間現實性。其次,彌陀淨土與阿閦佛淨土是初期大乘佛教淨土思想的兩大流:阿閦淨土是般若流,是重現實的、自力的、智證的、重頭陀行的淨土思想;彌陀淨土是重理想的、他力的、信願的淨土思想。藥師淨土出現最晚,於是受彌陀淨土及密教影響很大。所以,對這四大淨土進行比較,而抉擇出適應現代的淨土思想,這是至關重要的,這也是撰寫本論文的目的。

淨土是諸佛於因地行菩薩道,生起淨佛國土成就眾生之誓願,無量永劫積功累德以建立之莊嚴清淨世界。所以,每個淨土都有教主,每個淨土的成就都有因地的本願,由於因地的誓願與因行不同,所以成就的國土也就不同,從而也形成了不同的往生法門。因此,本文將從教主、因地的本願、淨土的狀況及往生法門四個方面進行比較,闡明淨土法門之間的同異,以此抉擇現代社會弘揚淨土的新方便。
不求身體健康,只求精神敏睿;
不求事事如意,只求毅力勇氣;
不求減輕責任,只求增加力量。
~靜思語~

TOP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單講這個字義,

」就是一種藥品;

」,就是個醫生,

言其這一位佛就是個大醫王,可以治世人一切的疾病。

無論你是什麼治不好的絕症,如果這一位佛他來給你治這個病,一定會好的,什麼病都會好的,起死回生。

沒有什麼病他治不好的,就是應該死的病,他都可以把你改變成活的。所以這一位大醫王,就是「藥師」。

琉璃」,

琉璃的本體是透明的,是玲瓏透體,裏邊可以看見外邊,外邊也可以看到裏邊,是琉璃體。

琉璃也是他這個報土的名字,叫琉璃世界,他在這個琉璃世界做教主。
這一位佛,他的身體也是琉璃體,內外瑩徹,內外光潔。

那麼這一位佛,什麼藥品他都懂。

在中國有一位神農皇帝,這個「神農嚐百草」,也就是嚐所有的藥品。
神農皇帝的身體就是琉璃體,他把藥品吃到肚裏頭,他自己會看見這個藥有什麼作用,都走到哪一經(編按:經是人體的脈絡)去。

所以他嚐百草,把這個藥性的酸甜苦辣鹹,寒熱溫平,有毒沒有毒,他都能確定出來。

」:這一位佛的身體,不單內外瑩徹,而且還光潔,是個大光明藏。

如來」,是佛的十號之一。

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這是佛的十號。

本來每一位佛有十萬個名號,一位佛就有十萬個名號,因為十萬個名號人記不住了,所以就把它縮短了。

以後又有一萬;一萬還是長,那麼又縮到一千;一千還是長,又縮到一百;一百還是長,所以以後就縮到只有十個名號。

這十個名號,是每一位佛都有的,不是單單某一位佛有,某一位佛就沒有,這十個名號是佛的通稱,所以我們學佛的人要知道。

我聽有的外道就說:「如來佛祖!」他不知道如來佛祖是哪一位佛?
其實哪一位佛都叫如來佛。

那麼如來,就是  乘如實之道,他乘著如實之道來成正覺,這是「如來」兩個字的解釋。

本願」,本願就是他以前所發的願,不是今生所發的願。

佛有本事、本願、本生,本生就是今生,本願就是以前的,本事也是佛以前的事。

「功德」,這個「功德」和「經」,方才講過了。

那麼這一位佛是東方的,又叫阿佛,又叫藥師琉璃光如來。

他這個藥師佛部,東方是屬於金剛部,

金剛部是注重降伏法,能降伏天魔,制諸外道,一切的天魔外道,見到這些金剛部的護法金剛就降伏了。

好像〈楞嚴咒〉,你誰若念〈楞嚴咒〉,就有八萬四千金剛藏菩薩常常擁護你,常常保護著你;那麼你要誠心念,不誠心念是不行的!

這是一個大概的意思,這部經的名字,我簡單地解釋,就是這樣子。

TOP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遊化諸國。至廣嚴城。住樂音樹下。與大苾芻眾八千人俱。菩薩摩訶薩三萬六千。及國王。大臣。婆羅門。居士。天龍八部。人。非人等。無量大眾。恭敬圍繞。而為說法。

如是」:是指法之辭,

說是:「如是的法是可信的,如是的法是可學的,如是的法是可行的;如是的法,你要發願修行,依教修行。」

我聞」:是阿難自己稱的,

阿難說:「像這一部經所說的法,這是我阿難親自聽見佛金口所說的,並不是傳聞,我去聽來的。」

如是我聞,這個意思有四種的因緣。

四種什麼因緣?就是阿難以四事問佛。

佛當初將要入涅槃的時候,阿難因為悲痛過度,把一切一切都忘了,就想什麼呢?只知道哭!

阿難本來是證初果,可是這種的感情還沒有斷,所以知道釋迦牟尼佛要入涅槃這個消息,他不能忍受,於是乎就啼淚悲泣,只知道哭,其他什麼事情都忘了。

在這時候有一位尊者,就提醒他,說是:

「你負責佛所說法的記錄,那麼現在佛就要入涅槃,你應該想一想啊!你趁著佛還沒有入涅槃的時候,有什麼重要的事情請問佛,請佛來指示怎麼樣辦;你只知道哭,那將來怎麼辦呢?」

阿難聽這一位尊者一說,才豁然醒悟起來,說:

「對啊!應該有重要的事情,現在來請問於佛。可是我現在哭得什麼都不記得了,究竟我們應該問什麼呢?我的心亂如麻了,所以也想不起來什麼問題了。」

這位尊者就說:「你請問佛,將來結集經藏的時候,這每一經的前面,應該用什麼文字來代表?這是第一個問題。」

阿難說:對!對!對!這個應該問的,這很重要!very important!(非常重要!)

那麼你說第二個問題呢?

「第二個問題,佛在世的時候,我們以佛為師;佛入涅槃之後,我們又以誰為師呢?這也要請問於佛。」

阿難說:「對!對!這也應該問的,這很重要!」

那第三點呢?

「第三點,你請問佛,佛住世的時候,我們所有的比丘都依佛而住;佛入涅槃之後,我們又依誰而住呢?」

阿難說:「這個也重要,這個應該請問的!」

第四條呢?「第四條,就是佛在世的時候,惡性比丘,佛自調伏;佛入涅槃之後,這惡性的比丘,那又誰來調伏他呢?這第四條,也應該請問於佛。」

阿難說:「對,這四條都非常重要,我就去請問於佛去。」



TOP

於是乎阿難尊者就到佛的面前,長跪合掌,請問於佛,說:

「佛、世尊您就要入涅槃了,我現在有重要的事情想要請問於佛,請佛慈悲告訴我。」

佛說:「你問什麼事情啊?問啦!」

阿難就說:

「佛住世的時候,說法四十九年,談經三百餘會,所說的經典,將來結集經藏,這每一部經的前面,應該用什麼文字來代表呢?」

佛說:

「哦!這個問題呀!我告訴你,在將來結集經藏的時候,我們這個經典和外道的經典不同,外道的經典前邊,不是說有,就是說無,所有一切外道的經典,在經的前邊都不超出有、無這兩個字。

那麼佛教的經典,在經的前邊要用『如是我聞』這四個字來代表,就是說如是之法,是我阿難親自聽見的,不是由傳聞而聽見的。」

阿難說:「好!將來我就用『如是我聞』這四個字。」

「那麼第二條呢?

佛在世的時候,我們所有的比丘都以佛為師,佛入涅槃之後,我們又以誰為師呢?請佛指示。」

佛就說:

「我入涅槃之後啊!你們所有的比丘都要以戒為師!波羅提木叉是汝等大師,你誰能持戒,誰就和我住世是一樣的,所以要以戒為師,要諸惡不作,眾善奉行。」

那麼第二個問題解決了。

「第三條,我又請問佛,佛現在住世,我們依佛而住,我們跟著佛,常隨佛學。那麼佛入涅槃之後,我們所有的比丘又依誰而住呢?」

佛答覆,說:

「我入涅槃之後,所有的比丘,依四念處而住。四念處,就是身念處、心念處、受念處、法念處,身、受、心、法這四念處。你們都依四念處而住。」

第一要觀身不淨,觀看你這個身體,是個不淨的東西,種子不淨,是四大和合而成。這個身體是個假的,四大和合而成的,這是第一觀身不淨。

第二要觀受是苦,第三就觀心無常,第四就觀法無我,這是四念處。

「那麼第四條呢?就是請問佛,這惡性比丘,佛住世的時候,佛能調伏他,佛入涅槃後,這惡性比丘我們要怎麼辦呢?請佛指示。」

佛就說:「將來遇到惡性比丘,就默而擯之。」

默,就是不和他講話;

擯,就是軟遷單,你誰也不睬他,誰也不和他鬥爭,那麼久而久之,他自己覺得沒有什麼意思了,他就好了。

他惡性,你睬他,你和他鬥,那他就覺得他有了辦法了;你若不睬他,那麼他就沒有辦法!這是惡性比丘。

怎麼叫惡性比丘呢?

出家人不一定個個都是修道的,不一定個個都在那兒想修行。

以前,在中國的出家人多,那個大的廟上,出家人什麼樣的都有。出家人裏頭,也有殺人的,也有放火的,也有去做土匪的。也有以前去做土匪的,來出家改邪歸正的;也有做土匪的,就藉著出家人這個身份,來掩護他自己的這種行為,都有的。所以這叫龍蛇混雜,份子不齊。

我們中國是這樣子,將來我相信,天下烏鴉一樣黑,到處都是這樣。

在中國講有「馬遛子」。這馬遛子,又另外有個名字,就叫「千手觀音」,因為他手多多的,看見人家什麼好,他歡喜了就偷。偷去就把它賣了;賣了,或者喝酒,或者打嗎啡,都不一定的。

所以你不要那麼幼稚,以為出家人都是好的。我老實告訴你,包括我在內,不一定是好的。不過我願意往好的做,我以前呢,我也不知道我都做過什麼壞事,所以現在就想往好的修行。

這是這個惡性。惡性,就是很惡很惡的,橫不講理,這叫惡性比丘。

那麼惡性比丘你若和他鬥,啊!你越鬥,他越覺得他越有生意做了,越有了事情幹了,他就想這樣子。

那麼佛教我們默擯他,默擯就不和他講話,這是惡性比丘。

TOP

我常常覺得自己好幸福   生有藥師佛  死有阿彌陀佛
其實藥師佛和阿彌陀佛是相通的   生死都包的
佛真的是無緣大慈  同體大悲  不會偏心  
都為我們設想的很周到 佛也真的很體恤眾生的無能和難以自拔
所以設了很多方便法給像我這種愚癡眾生  
有了基本的依靠  我們就放心了
也可以在基本保障下奮發  更上層樓

TOP

至於這個四念處,第一觀身不淨。

說:「我這個身體,我天天把它收拾得很乾淨的,我也給它加上很多的莊嚴品,令它很美麗的。」

不錯!你給它加上很多莊嚴品,戴上個金手錶,戴上最名貴的金筆,又戴上最名貴的帽子,又穿上最名貴的衣服,給這個身體修飾得很好的。

可是這都是好像什麼呢?

就好像用最美麗的、最值錢的七寶來莊嚴廁所一樣的。那個廁所你給它用珠寶鑲上它,用鑽石鑲上它,再好,都是臭的,都是臊的,都是不乾淨的!

我們這個身體,九孔常流不淨——兩個眼睛有眼屎,耳朵有耳垢,鼻子有鼻涕,口裏頭有黏痰唾沫,這是七孔,再加上大小便利,這叫九孔常流不淨。
你這個身體,若隔幾天不沐浴,它就臭不可聞了。

你吃洋蔥就有洋蔥的味道,喝牛奶就有一股牛奶的味道,吃牛肉就有牛肉味,吃羊肉有羊肉味,吃豬肉就有豬肉味,吃狗肉就有狗肉味,你吃什麼就有一股什麼味。你吃蒜啊!就有一股那個蒜的味道。

說是:「我那個味道,是口裏有那個味道,我漱漱口、刷刷牙就沒有那個味道了。」

不是的!你吃什麼東西,不是單單在口裏有那一個味道,你全身都有那個味道。你若不信,你試驗一下,你喝牛奶喝多了,出汗,那個汗就是個牛奶的味道。這九孔常流不淨,有什麼好的?這是觀身不淨。

第二觀受是苦。

受,就是享受、領受、接受。你無論受人家什麼東西,領受什麼東西,享受什麼東西,都是苦!這個樂是苦的因。

第三觀心無常,我們這個心,是念念不停,念念遷流,它是無常的。

第四觀法無我,這一切法既沒有我,也沒有一個我所。這是四念處。

你觀身不淨,那個受、心、法也都不淨。

觀受是苦,那個身、心和那個法也都是苦。
觀心無常,其餘那三個也都是無常。
觀法無我,其餘那三個也都是無我。

這四念處,它是一而三,三而一的,一個也就是四個,四個也就是一個,這是四念處。

佛住世的時候,比丘依佛而住;佛入涅槃後,就依這個四念處而住,這是佛的遺命,佛的遺囑,是佛囑咐的,教我們比丘是這樣子的。

TOP

佛入涅槃,以戒為師。

這個戒就是「諸惡不作,眾善奉行」,也就是止惡防非——止住一切惡,而修一切善;奉行一切是,而停止一切非,這叫止惡防非。

這個戒律,本來沒有什麼戒律可說的,就因為佛住世的時候,比丘很多很多的,人多了就有很複雜的事情發生了。
這一個就守戒律、守規矩,另外的人就有不守規矩,所以佛遇著每一種因緣,就說每一條戒律。

那麼積聚而成的,比丘有二百五十條戒,比丘尼就有三百四十八條戒,菩薩就有十重四十八輕戒,沙彌就是十戒,在家居士就有八戒,有五戒。

這種種的戒律,無非教人守規矩,所以能守規矩,就做一個社會上良好的份子,優秀的份子,善良的份子,能以令社會安定秩序,能以令人群沒有一切的麻煩。

所以這個戒律,是安定世界的一個基礎。因為這個,所以比丘就要以戒為師。


---------------------------------------------------------------

TOP

「如是我聞」,

在阿難結集經藏的時候,初登法座,初登佛說法的這個法座,那麼就有種種的瑞相現前。

因為有種種的瑞相現出來,當時在法會的大眾,就頓起三疑,就起了三種的懷疑心。

這三種的懷疑,第一種就是大家以為阿難不是阿難,是大師重起,是釋迦牟尼佛又活過來了,

廣東話叫「翻身了」,那麼國語叫「復活了」,又活過來了。

這是因為大眾看阿難,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就起第一疑,疑大師重起。

第二個懷疑,就疑他方佛來,

就懷疑:啊!這是不是其他世界的佛,到我們這個娑婆世界來說法了?要不然怎麼這樣子呢?

這第二疑就是懷疑是他方佛到這娑婆世界來說法了。

第三疑就是以為阿難證得佛果了,以為阿難成佛了,於是乎大家都很驚奇的,在那兒不知怎麼樣好了。

等阿難一說「如是我聞」,這四個字一說出來,大家三疑頓息,大眾這三種的懷疑就都沒有了。

說:「哦!如是之法是我阿難親自聽見釋迦牟尼佛說的!」所以這三疑頓息。

那麼當時,這一些阿羅漢,聽見阿難結集經藏,都起三疑,所以我們現在聽這個經,一聽下來,不只三疑,恐怕千疑萬疑都有了,說:

「這經是不是真的啊?是不是佛說的啊?有什麼證明啊?」

喔!在肚子裏頭那個算盤子啊,就打起來了,砰啪!在那兒響。

自己肚子裏頭那個不叫電腦,那個叫人腦,人腦在這個人的身體裏邊,就算起來了,這千疑、萬疑都生出來了。

由這個看來,學佛法不是那麼容易的。我們學佛的人,所以不能與道相應的,就因為疑心太多了。

所以才說:「修道之人心莫疑」,

你心裏不要有諸多懷疑,這也不信,那也不信,講真的你也不信;講假的,喔!你信了!所以就顛倒。

疑心若起便途迷」,你疑心一生出來了,就會走錯路了。

所以學佛的人要「朝於斯,夕於斯」,要天天學,時時刻刻都要學佛,念茲在茲的,不能好像馬馬虎虎的那麼樣子。

現在我們萬佛聖城的居士們和出家人,無論出家、在家,想學佛的人,快一點把《楞嚴經》讀得能背得出,熟讀默記,融會貫通。

一部《楞嚴經》若讀得能背得出,那我們這個佛教徒就沒有白做。

因為《楞嚴經》是佛教講得最真的、最徹底的!那把一切旁門外道那個毛病、那個本相,都給指明了!

所以你若明白《楞嚴經》了,那個天魔外道他都恐怖毛豎的,他都害怕。所以你們各位,要想真正護持三寶,弘揚佛法,就快一點來研究《楞嚴經》,讀誦《楞嚴經》,講解《楞嚴經》,這是最低限度的。

學《楞嚴經》,以及聽經、念經,我們都要有一種忍耐心,不要生疲厭的心。

你們要知道,你看那個樹是一天一天長大的,那個花是天天你去用水給它澆的,它才能開花,才能那麼樣地美好。

我們小孩子也是一天一天教導成的、長大的,讀書也是一天一天讀的,所以我們學佛法,也要拿出一點時間來,天天研究佛法,來學習佛法。

你研究佛法,比你把金錢放到銀行裏去更有價值!
對你這個法身慧命是更重要,所以不要以為世間的財那是真的。

學佛法,這是出世的法財,你就在世間也可以用,出世間更少不了的;所以這個是功德法財,不可以把它看輕了!不可以馬馬虎虎的!

天天最好在百忙之中,都能找時間來聽一聽經,研究研究佛法,這是最好最好的。

不要說:「啊!那天天講經都是講那個,我聽得都也沒有什麼意思了!」

那你吃飯,天天怎麼樣子忙,你也要吃飯;你穿衣服,怎麼樣忙也要穿衣服;你睡覺,怎麼樣忙也要睡覺,那麼這個聽經也應該看得和那個穿衣服、吃飯、睡覺一樣地重要,那就好了。

TOP

謝謝大明提供此資料來源
我可以繼續學習   直到真的全盤了解經義



你研究佛法,比你把金錢放到銀行裏去更有價值!
對你這個法身慧命是更重要,所以不要以為世間的財那是真的。

學佛法,這是出世的法財,你就在世間也可以用,出世間更少不了的;所以這個是功德法財,不可以把它看輕了!不可以馬馬虎虎的!

天天最好在百忙之中,都能找時間來聽一聽經,研究研究佛法,這是最好最好的。

不要說:「啊!那天天講經都是講那個,我聽得都也沒有什麼意思了!」

那你吃飯,天天怎麼樣子忙,你也要吃飯;你穿衣服,怎麼樣忙也要穿衣服;你睡覺,怎麼樣忙也要睡覺,那麼這個聽經也應該看得和那個穿衣服、吃飯、睡覺一樣地重要,那就好了。


突然想起有一天聽到老師說
只要肯真的幹 出世法與世間法  皆能圓滿啊


偶兩邊都還二二六六的厲害  要向老師多多挖寶學習才是




[ 本帖最後由 大大 於 2009-10-1 09:27 編輯 ]

TOP

画符咒灵验的条件(有大慧根的人也许会开悟)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