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乘「菩薩道」的觀點視之,真正的高潔,不應是離世之外;因為若不接觸眾生的種種人間物欲,乃至是非糾葛,何能證驗其無私無欲及離繫無為的情操?所以真正高潔者,必應是入世和光同塵,同流而不合污。故佛家常以蓮花如「出淤泥而不染」來象徵菩薩入世在五濁惡世中仍保持清淨光明磊落。
所以「菩薩道」的理想,是在發願生生世世都進入世間度化眾生,福祉眾生。不畏懼任何艱辛兇險而勇往直前;唯在從事利益眾生的事業。在利生事業中,最大功效者,莫過於示現為明王聖君,能福祉天下。此亦如︽法華經.卷七.普門品︾說:
「應以小王(國王)身得度者,即現小王身而為說法。」(︽大正︾No.262, T9, P.57 b)" from 莊子釋論 by 姚教授
上面的龐蘊居士應是當機教化.教誡世間急功好利這一類的人.
而上文作者引此例,認為做好事應隨緣而不攀緣,認為"每個人都好事,都搶著做好事,麻煩大了!"說法有點怪.
這與觀世音菩薩的聞聲救苦的積極救世精神顯然不太相符
主產品:觀聞眾生苦--->慈悲救度--->實現「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副產品:福報功德...(菩薩以無住相布施根本沒有考慮這些...)
[
本帖最後由 黃楊木 於 2012-5-22 15:08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