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如何和老人家好好相處?

如何和老人家好好相處?

本篇作者張輝誠老師是中山女中國文老師
因為推展學思達教學法
在臉書上會閱讀他的文章
有時他也會分享與家人互動的經驗
昨天看到的這篇覺得很令人敬佩
在此也與大家分享

[ 本帖最後由 小鬆 於 2018-5-2 10:58 編輯 ]
南無阿彌陀佛

TOP

(輝誠案,很久以前同校一位資深女老師(今已退休)問我:[怎樣才能教出像你這樣孝順的兒子?]

我說,我沒有很孝順。

但資深老師不信,直問到底怎樣才行。

我說,你辦不到也。

她問,何以見得?

我說,第一,你不能有謀生能力(更不用說還有退休金了),不如此,小孩就失去努力賺錢養活你的機會。

第二,你必須常常亂唸,亂發脾氣,甚至不可理喻,不如此,小孩就無法培養出絕佳的忍耐力和體貼。

第三,每逢假日,不管如何就是要出去玩,出去玩必要全然真心喜悅,不能出去則必露出極大的失望之情(絕對不可以隱藏心情或有任何壓抑),不如此,小孩便不會在乎你,更不會以你為中心,帶你去想去的地方,吃你想吃的東西。

第四,你不能太為小孩著想,不如此,小孩就會失去替你著想的習慣和能力。

第五,該發脾氣就盡情發脾氣,該開心時就盡情開心,不如此,小孩就無法學會察覺你內心真正感受。

第六,你若真做到我阿母的一切,還必須承擔一個巨大風險,那就是我的好友林漢章兄說的:「你阿母若是我阿母,我一定離家出走。」

如何和老人家好好相處呢?野人獻曝一下。

取悅我阿母的秘方大公開   張輝誠

老人家有很多原因讓她們不開心、不放心、不安心,脾氣也就因此而陰晴不定,時好時壞起來,常讓照顧他們的年輕小輩摸不著頭緒,因而覺得老人難搞、難相處、難伺候。事實上,老人家並非故意如此,之所以有此反應,起因於老人家年紀老大之後,除非有固定收入(如公務員每月有退休俸)或豐厚存款(如大筆優渥無虞的養老金),否則大多已經失去謀生能力。假若是還有些經濟能力自己自足的人,當然會對金錢格外看重,視錢財為後半生的重要依託,但此時作為兒女的人偏偏未能察覺其中變化,還是揮霍過日,視錢財為無物,就很讓老人家看在眼裡,不悅在心裡。因為這些小輩們居然一點兒未雨綢繆的盤算都沒有,將來老了,如何是好(老人特有的憂患意識,雖然小輩們事實上離老還相當遙遠,但老人家已然老大,自然有優先本位主義思考,而且他們也必然同意人生一轉眼就老了,不由得你不信,他們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至於沒有經濟能力得以安養晚年的老人家們,大多仰人鼻息過活,因此得時常向小輩伸手要錢,小輩要是忘了或給得稍晚些,老人家會誤以為故意;若是給時臉色忘記虔誠恭敬,老人家心裡必然滴咕:「想當初我是怎樣含辛茹苦養活你這小王八蛋,沒想到你今天給老子擺這種臉色,要是我當初不怎樣怎樣,你小子能有今天這樣局面嗎……」心裡當然很不是滋味,想到半生勞苦晚年居然落得如此田地,這怎麼能讓老人家們的心情好得起來呢?

再者,從前自家兒女都是以老人家為中心,但現在突然出現男、女朋友或者丈夫、妻子的,前來瓜分身為父母與兒女之間獨佔的愛,胸襟寬廣的的老人家還可以視媳婦或女婿如己出,相處愉快,和樂融融。但比例應該是少之又少,要不婆媳問題也就不會時常聽聞(其實要媳婦和婆婆住在一塊兒,確實是委屈了天下的媳婦們了,大凡人之常情,母親可以容忍女兒的事,絕無法容忍媳婦依樣畫葫蘆,這毋寧說是天下母親共通的偏心也)。至於很少有岳父與女婿之間的問題,因為當今已經很少有入贅之舉,所故而鮮少發生,這毋寧說是現代男莫大的幸運。

老人家當然可以大發雷霆,但心裡通常知道分寸,拿捏得宜,恩威並濟,說起話來還是有一定分量。要是毫無分寸,不知拿捏,除非自己狡兔有三窟,這個小輩對我不好,還有其他小輩可去;或者自己還有老伴可以相伴,或者自己有膽量老屋獨居,不用看人臉色生活;又或者自己有足夠金錢充作後盾,請個外傭來服侍,都比和小輩一起生活舒服,臨終前再把錢大筆捐出去,留一點兒錢給真正對自己好的外傭,然後一個子兒都不留給小輩,活活氣死他們。要沒有這種本領,老人家們可得適可而止,因為一旦鬧翻了,同處一個屋簷下,天天見面又冷戰,親人宛如仇家,真是情何以堪;又或者因不懂分寸,大鬧一場,小輩兒一時火氣也湧上來,忍受不住,竟違逆天倫把老人家給轟出門,讓老人家哭哭啼啼,四處訴苦,哀喊被不孝兒女棄養。老人家處境難堪,小輩們也落了個不孝罪名,兩敗俱傷,真是何苦來哉?幸好老家人通常這一點拿捏分寸的智慧都還清明,雖然拿捏得有些辛苦,但為了家和,也不得不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應付著。──這是老人家辛苦的地方,也是老人家不太喜歡和小輩們住在一起的原因,寧可自己自由自在,或獨居、或住在鄉下、或乏人照料,也不願勉強自己改變多年生活習慣,去適應另一種新生活。

上述的這些個老人家問題,我阿母無一不少,並且有過之而無不及。她老人家卻也從來不懂得控制一下脾氣大小,該生氣時絕對不肯隱忍片刻,不該生氣時也胡亂生氣一通。更糟糕的是,若氣到爆炸而情緒失控時,他根本不管天地玄黃、宇宙洪荒,該破口大罵,她音量不會轉小,該摔鍋砸碗,她手勢不會稍緩,從來就不給任何情面。逢上這些尷尬狀況,以前我當然好說歹說一番,還是無效之後,覺得她實在是不可理喻,我也惱了,就同她叫囂起來,兩人隔空大吼大叫,臉紅脖粗、聲嘶力竭──結果證明,情況只會更糟,不可能有任何轉緩跡象。
經過多年的試驗結果,我終於找到幾種能夠迅速平息我阿母怒火、瞬間轉怒為喜的方法,請容我姑且稱這些方法為秘方,因為它對我阿母非常有效,簡直就是萬靈丹,可未必對其他人有用,不過拋磚引玉,或許能供大家參考參考。

秘方一:五百和一千
正如同我前面所說,老人家最需要有錢的安全感。我原先也不曉得,因為早先我阿母都是錢花完了,就跟我要,後來我阿母實在揮霍過度,為了收支平衡考量,我才給她零用錢稍稍「宏觀調控」一下──每天只給五百。結果她老人家嫌太少,因為以前都是一千、兩千地拿,現在只剩五百,實在無法接受。經過我們兩人一番熱烈討價還價的談判之後,結論是每兩天給一千。沒想到,算數不好得我阿母居然欣然接受,在她看來,青仔面比五百塊體面太多了。對我而言,分毫無差,當然也樂得同意。
諸君切莫小看這五百、一千,其實好處多多。比方說我阿母要是不乖,如又把垃圾從十樓窗口丟出去,她以為神不知鬼不覺,結果垃圾就落在一樓門口前,又偏偏被我回家時撞個正著,發現居然是我家流理台下排水管的藍色細孔網。我回家質問她,起先她還支吾其詞詞左右而言他,最後物證俱全,就不得不低頭認錯。我當然得略施薄懲,以儆效尤,但又怕她一天吃食遊玩的費用不足,便處罰發她每天只能領五百,事實上對她而言零用錢並無差別,但她卻像受了極大處罰一樣,心情大受影響,也就「稍稍」收斂一下不好的行為。
有時我太忙沒時間陪她出去玩,或者她在外頭受了什麼委屈,又或者她和我發生了什麼不愉快口角爭執,但是無論她發了多少脾氣(情緒失控除外)、受了多少委屈、甚至傷心難過到流下淚來,遇上這些不開心時刻,只要我掏出一張青仔面,我阿母無不如見快樂符一般,登時雲散月出,海澄天清,憂容無蹤,破涕為笑了,立刻又回復我那可愛的喜孜孜的阿母模樣了。──這是我阿母性情真率的極致表現啊。

秘方二:吃軟不吃硬
我阿母性情乖張、脾氣剛烈,從小就出了名,要是卯起來鬧,經常一發不可收,無人可以收拾殘局。有一回為了某細故,竟弄得轟轟烈烈,當著別人面前胡亂咆哮起來,毫不留點兒情面給人。我當時真覺難堪,礙於別人面前不好發作,咬牙切齒隱忍下來,終於等旁人離開,這才狠狠地大聲訓斥我阿母。結果當然我阿母也極不高興,母子兩人又在客廳大吼大叫起來。在我,是得理不饒人,覺得我阿母太不可理喻;在她,則認為我不孝、沒大沒小。一場架吵下來,最後,我阿母躺回房間床上嗚嗚咽咽地哭,我則氣呼呼地鎖在房間不理人。表面上,我看似吵贏了,但整個晚上卻因此而完全睡不著覺,隔著牆聽我阿母斷斷續續地哭一整晚,聽得我心都碎了,一方面覺得老人家可憐,再另一方面還是覺得她可惡,結果整晚兩人都失眠,真是兩敗俱傷、得不償失。
隔天一早,我就溜進去她房間,小聲地說:「失禮啦,昨晚不是故意耶啦!」我阿母這才邊哭邊笑起來:「你怎麼可以對我這兇!你,我耶子咧,我,你老母耶!」我一直說道歉,然後說以後她在別人面前不可以這麼沒禮貌,不給人情面,她這才聽進去心裡,點頭說好。──我這才赫然發現,同樣是溝通,這樣才是對我阿母最好的溝通方式。也就是說,我阿母是吃軟不吃硬。來硬的,她就和你硬到底,不管三七二十一,也不管結果會怎樣,硬碰硬,兩敗俱傷;來軟的,她就心腸軟,好說,好回應;好說,好溝通。
所以,以後我和我阿母溝通就全給她軟的,再不跟他硬碰硬。這道理看似簡單,但其實很難,完全考驗人的耐性。要知道不論吃任何虧、受多少委屈、引燃多少怒火,都還得保持「柔軟」身段,談何容易。當然我也不是那麼厲害,每回都能做到,不過幾乎竭盡己能努力做到,因為唯有這樣,才能創造我和我阿母雙贏局面。

秘方三:牽手、抱抱
我是大學有女朋友之後,才敢再和我阿母牽手。以前我們住在鄉下,還不懂事時,當然是和母親姐妹緊牽著手不放,但稍稍長大,有點兒男女分際的意識後,就很自然地不跟母親或姊妹牽手了。何況鄉下,閉塞得不得了,男女授受不親,更是下意識地排斥和母親牽手。其實不只鄉村或台灣如此,龍應台《目送》一書就寫混血兒子長大後不願再和她牽手的失落感覺,這其實很能代表母親共同的心聲,也反映這種情況的普遍性,作為兒子的人,長大之後寧願去牽女朋友的手,也不願再牽媽媽的手,因為奇怪之外,說不定還會讓人譏笑長不大、依戀母親之類的話哩。
我後來敢牽我阿母的手四處遊逛,主要是一次觀看國慶煙火時,擔心我阿母走失了,才牽起她的手在人群中穿梭。沒想到事後,我阿母感覺很好,從此之後,她也主動握我的手,漸成自然,我和我阿母便總是手牽著手四處逛街了。
後來我才猛然發覺,其實身為母親的人都很渴望自己小孩長大後偶爾還是能和她們親近,可以和小時候一樣牽牽手、抱一抱,只是兒子長大之後就通常都不太可能發生,於是老人家只好把這種期待放在孫子上,好去重溫過去甜蜜的親子之樂。
後來這也成了我取悅我阿母的方法之一,要是我阿母不乖,就絕不同她牽手逛街,頂多就只是攙扶而已;要是我阿母表現良好,除了牽手逛街的獎賞之外,還會給她一個深情的擁抱!我阿母有多開心呢?從她用力掙開我說:「三八囝仔,這大漢囉也這撒妞!」整張臉笑得樂不可支模樣就能略知一二了。

秘方四:左耳進右耳出
   我阿母天性愛唸,凡事都須經她親口念上幾句才能安心,芝麻綠豆小事要唸一下,雞毛蒜皮小事也要唸一下,好像東西沒經過她嘴裡安排一下就不甚牢靠、不甚妥當、不甚放心。她老人家說也奇怪,不管有無聽眾聆賞,有,當然最好,那就排山倒海波濤洶湧叨唸起來;要是沒有,她老人家也可以自得其樂細細斟酌自嘮自叨起來。這真是了不起的天賦異稟,要是賦授在一般人身上,準是塊政治家或演說家的料,可惜我阿母這塊璞玉沒能雕琢出瓊瑤環璧。
    我阿母這麼愛唸,唸些芝麻綠豆瑣碎無關緊要小事,沒想到身為兒子的我,居然也因此也鍛鍊出「左耳進,右耳出」曠世奇技。那就是狀似仔細聆聽我阿母叨念,其實聞而未聞;看似一切瞭然於胸,實則腦海一片茫然。好比說,這時候我阿母又絮絮叨叨起來了,一會兒說擦地板、洗衣服累死了(我阿母每天必做且必說得辛苦大事)、一會兒又說今天坐公車去哪玩(也是我阿母每天必做且必說的大樂事)、一會兒又說大便大不出來或是大便大得很暢快(也是我阿母每天必觀察且必說出的大事)˙˙˙˙˙˙-----這些我都還會仔細聆聽,想要知曉我阿母在我上班時都做些什麼活動。---接著,我阿母就開始岔開話題來了,說隔壁阿嬤又去哪裡、玩了什麼地方(必然流露羨慕口吻)、再說樓下里長伯又要辦新的旅遊活動了、再說她很辛苦把地板擦的「金細細」(前面已經講過,這時開始重複,不然怎叫做「細細唸」呢?)、說每天倒垃圾有多辛苦(看來遠比我上班賺錢辛苦)、再說˙˙˙˙˙˙(以下還有五千言),──很抱歉,我已經不知不覺開始施展絕世神功,左耳進右耳出,一邊專注於看書,一邊還不忘頻頻點頭回應。過了好一段時間,我阿母忽然大聲起來: 「我咧講,你是有咧聽無?」我回過神來,趕忙說: 「有啊,有啊!」我阿母就又開始絮絮叨叨起來,再過了一會兒,她又問: 「你是有咧聽無?」沒想到我答得太快,竟說:「有啊,有啊,剛剛你是咧講啥米?」
    後來事實證明,左耳進右耳出,得隨時調整,調整的好,雙方愉快;調整得不好,老人家少了聽眾專注神情的鼓勵,意興容易闌珊,火氣也容易蘊積胸中,表現於外,頗不利於養生,而小輩也備受叨唸轟炸,全都十分可憐。
    作家蔡逸君從前曾作一文<聽母親說話>,寫假日偶爾回家聽母親絮絮叨叨,著實精采感人,但那也只是假日偶一為之,頻率多少還是嫌少了些,要不就更感人了。因為若是每天聽媽媽說話(嘮叨),感覺肯定就很不一樣了。而我之所以願意聽我阿母每天嘮叨來嘮叨去,一方面固然我是他兒子,另一方面還更因為她老人家不善於處理人際關係,很可能一整天沒能和別人說上一句話,當然會在我下班後拉我大講特講,大說特說。知道此等緣故,那怕我阿母嘮叨內容千篇一律,哪怕我早已聽膩(偶爾也會不耐煩)但大多時候我還是願意聽她一直講、一直講、一直講、一直講,因為如果她兒子都不願意聽她說了,就再沒有人願意聽她說些什麼了,所以我就用左耳進右耳出的絕技來取悅我阿母,讓我阿母可以永遠一吐為快,滔滔不絕,暢所欲言,淋漓盡致。

秘方五:婆媳分住
    我阿母這麼難相處,全天下只有兩個男人可以和她相處,對她百般容忍、不離不棄,一個是她老公,一個是她小兒子。所以要她老人家和媳婦平和相處,那是絕無可能,我是很早就有自知之明,所以結婚後,就讓婆媳分住,保持一定距離,以策安全。
    我常覺得婆媳問題,是全天下女性的不同待遇以及觀念差異造成。好比說我阿母從小就有男尊女卑觀念,我從懂事以來,我阿母必定等我們全家吃飽了,她才會上飯桌吃剩菜剩飯;她始終認為家事必須全由女生來做才行,她看我大哥把衣服丟進洗衣機而已,就認為我大嫂在虐待我大哥,從大哥三峽家回來後就一直對我抱怨:「你哥足可憐,衫褲得自己洗!娶某愛擱自子洗衫褲!真了然!」看我阿母這樣說,不用想也知道我阿母的婆媳關係會怎樣了。
    所以婆媳分住,才能取悅我阿母,所謂眼不見為淨也。要不,若我阿母看見我洗碗,她必然期期以為不可,看見我擦地,她也不以為然;看見我洗衣服,更是搖頭嘆息。我阿母當然無法體會作為新好男人分擔家事此等「進步」觀念,與其讓她看這也不開心,看那也不開心,每天都瞧不順眼,還不如讓她眼不見為淨吧。

秘方六:退一步海闊天空(百般忍讓也)
    我阿母偶爾與人齟齬,滋生口角,甚至和人有肢體衝突。我是她兒子,總是百般勸諫,不要和人吵架之外,更不要和人起衝突,好說歹說,我阿母也是「左耳進,右耳出」,讓我很是擔心。
    有時候,她和人吵得不可開交,臉紅耳赤,指天誓地,好似不共戴天,但她記性不好,隔沒幾天,氣消了,反倒奇怪人家不理她,讓她感覺很不舒服。然後她就要我去跟人家說一說,意思是教我去陪個禮、道個歉,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大家都是鄰居,每天都要見面,這樣不是尷尬嗎。她還跟我說,啊她就是這樣的個性啊,請人家不要介意,就原諒她嘛。話說得很好聽,我當然知道有很多不對一定是出在我阿母身上,但我阿母想跟人和好,自己不敢去,叫我去,我當然是不想,覺得實在丟臉。不過為了我阿母的心情和人際關係,我還是拉下「小」臉蹲低姿態去向人家陪不是,結果對方果然怒不可遏,在垃圾車左鄰右舍蜂擁來去的人潮中,對我不斷大聲數落我阿母的不是,順便調侃一下我這個當老師的連自己的阿母都教不好,還能教好什麼學生。我一肚子火刻意壓抑著,不斷小心翼翼地陪不是,大約教訓我半個小時之後,老人家方才稍稍消了點氣,接受了我的道歉, ──才總算幫我阿母又平息一場莫名的風波。我大可不用這樣自取其辱的,但為了讓我阿母開心,這一點委屈又算得了什麼呢?
    總而言之:唉啊,陪老輩過日子,有什麼好逞英雄的,要逞英雄,到外頭逞去;若是在家哩,該忍則忍,不該忍,也得忍,這是我爸告訴我的,我聽進去了,而且一路走來,始終如一,謹遵家訓,不敢違逆,所以到現在才能一直開開心心地取悅我阿母,讓她老人家常保歡顏,天天喜樂啊。

原文網址: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 ... ;id=100000101157977

[ 本帖最後由 小鬆 於 2018-5-2 11:07 編輯 ]
南無阿彌陀佛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