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上人的回答

上人的回答

有人問:若要測度自己的慧命有否成長,是否可以「本來是自己很討厭的人,現在看到了會覺得喜歡」來做為評量的依據?

上人的回答:
慧命有無增長,要看是否做到「平等」。沒有我特別喜歡的人,也沒有我特別討厭的人,能夠等念怨親,平等慈悲,這時已到「等覺位」的菩薩心境,這才是真正慧命的成長。

TOP

有人問:「從事教育者,要教別人之前自己要先學習。請問您都花多少時間自修呢?」

上人的回答:
「你們現在就是在教我啊!」

TOP

有人問:前來請法者眾多,不知上人如何安排時間?

上人的回答:
並無特意排定時間。就像一面鏡子,前方沒有任何物品時,不用硬要去照映什麼;被拿去使用過後,鏡中仍是空無一物。

TOP

有人問上人:「如果一心修持佛法,修到最後是否能拾回過去生所啟發的智慧?」

上人的回答:

不知道!實不應鑽研空想,想得愈多愈執著。

比如眼前的佛像,旋轉的地球鏤空處射出燈光,映在牆壁上,若一直追問 ,到底是牆壁發光、佛像發光,或是電燈發光,抑或發電產生光源?不斷地追究下去,又要找到發電的來源,探究為何能發電,永遠無窮盡。

總是做就對了!做得法喜,就有所得。

TOP

問題:孩子不乖、不讀書,怎麼辦?
 
上人的回答:
 
父母對孩子只有盡責任,而沒有限制其發展的權利,要多為孩子種福,以母親的心懷來愛眾生;以菩薩的智慧來教育子女,不要太為子女操心,否則,無形中會加重他的業。

TOP

訪客問:何謂「用菩薩的智慧教育子女」?

上人的回答:
就是「不要把得失的心態,加諸子女身上」。

父母與子女血緣、感情密切,易因過度操心而成子女心理的壓力,致使子女無法平心靜氣地受教,只覺得父母實在嘮叨。

父母教育子女,勿強加自己的期望與要求,應「無所求」地開導,無所求即菩薩心,則能使聽者歡喜,而於無形中受到薰陶。

TOP

弟子問 :我做了許多善事,應該算是一個好人,但卻不見得有好人緣,為什麼?

上人的回答:
一個人不是會做善事就是好人。佛陀說十魔軍中有一個叫「善魔根」,這種人做善事,只怕人不知,到處喧嚷自己的功德。另一種人是雖然默默地做,但心裡總是計較自己做得多,別人做得少。

正確的是:我能做的,我就以歡喜心盡力做,理所當然的做,不怕人知,也不怕人不知。

保持歡喜心,不要在意「做了多少」,如此你自然廣結好人緣。

TOP

有人問:上人做了這麼多事情,原動力從何而來?

上人的回答:
原動力無他,只因這是本分事。

既然出家,離開小家庭而以天下為家,天下人的安危就是我自身的安危。故常說每個人都是生命共同體、與天地共生息,慈濟人都有這樣的觀念,遂能投入、付出。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