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好事不如無事

好事不如無事

好事不如無事

唐朝時候,龐蘊居士家裡相當富有,他學佛開悟後,把家裡面的金銀財寶裝在一條大船上,劃到長江中心,把船砸沈,全部沈到江底,什麼也沒有了。別人看到了,問他:『你這些家產都不要了,為什麼不拿去做好事,救濟別人?』他說了一句話:『好事不如無事』,無事是真正的好事。龐蘊居士表演給我們看,這是教誡世間急功好利這一類的人,因為他們做好事,都是為了希求好果報。

今天社會為什麼這麼亂?李炳南老居士說得好,社會上好人太多了。我們聽了不懂,好人多不是好事嗎?他後頭加了一句話,『好人好事』(『好事』的『好』念去聲,喜歡之意)。每個人都好事,都搶著做好事,麻煩大了!

真正的好事,佛教給我們隨緣而不攀緣,永遠保持心地清淨平等。清淨、平等、慈悲心,你做的事樣樣都是好事,真正的好事。如果心不清淨、不平等、不慈悲,對喜歡的人就慈悲,對不喜歡的人就沒有一點慈悲,這個慈悲不是真的,這是佛家講的『愛緣慈悲』,這樣做好事,不是真正的好事。我們要懂得佛的真實義,開經偈講的『願解如來真實義』,才是佛的好學生,才能真正依教奉行。(節錄自《太上感應篇》19-12-129)

轉貼網址 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10/103973.html
南無阿彌陀佛

TOP

"在大乘「菩薩道」的觀點視之,真正的高潔,不應是離世之外;因為若不接觸眾生的種種人間物欲,乃至是非糾葛,何能證驗其無私無欲及離繫無為的情操?所以真正高潔者,必應是入世和光同塵,同流而不合污。故佛家常以蓮花如「出淤泥而不染」來象徵菩薩入世在五濁惡世中仍保持清淨光明磊落。所以「菩薩道」的理想,是在發願生生世世都進入世間度化眾生,福祉眾生。不畏懼任何艱辛兇險而勇往直前;唯在從事利益眾生的事業。在利生事業中,最大功效者,莫過於示現為明王聖君,能福祉天下。此亦如︽法華經.卷七.普門品︾說:
「應以小王(國王)身得度者,即現小王身而為說法。」(︽大正︾No.262, T9, P.57 b)" from 莊子釋論 by 姚教授

上面的龐蘊居士應是當機教化.教誡世間急功好利這一類的人.
而上文作者引此例,認為做好事應隨緣而不攀緣,認為"每個人都好事,都搶著做好事,麻煩大了!"說法有點怪.
這與觀世音菩薩的聞聲救苦的積極救世精神顯然不太相符
主產品:觀聞眾生苦--->慈悲救度--->實現「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副產品:福報功德...(菩薩以無住相布施根本沒有考慮這些...)

[ 本帖最後由 黃楊木 於 2012-5-22 15:08 編輯 ]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TOP

TOP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龐蘊居士真實義

大開大闔大步行

TOP

引用:
原帖由 吉第 於 2012-5-22 14:05 發表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龐蘊居士真實義

大開大闔大步行
謝謝吉第姐提點, 我沒弄清楚就妄自評論, 的確不當.請大家多多包涵.
有上網查了龐居士的資料.前文亦更正.
http://tair.niu.edu.tw:8080/bits ... u-01-006-01-001.pdf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TOP

引用:
原帖由 猛龍 於 2012-5-22 13:40 發表
馬爸好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TOP

木木好

我想 原貼文取材自三處 加上作者自己的想法 在文字表達上容易使人不清楚作者的意思 也可當成各自表述 各自理解

TOP

引用:
原帖由 黃楊木 於 2012-5-22 15:05 發表


我沒弄清楚就妄自評論, 的確不當.請大家多多包涵.
有上網查了龐居士的資料.前文亦更正.
http://tair.niu.edu.tw:8080/bits ... u-01-006-01-001.pdf ...
佩服木木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