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再次謝謝

再次謝謝

你的起心動念能瞞過誰?

  佛心平等。為什麼沒有平等?不分別就平等,不執著就清淨,煩惱沒有了;不分別就平等,分別就不平等,有你有我有他就不平等。但是要曉得,執著、分別、起心動念,自性裡頭沒有。這都是從哪裡來的?也是自性變現的,它是假的不是真的。自性裡面有的那是真的,有的是什麼東西?見聞覺知,所以這叫自性、法性,這個是有。在常寂光裡面沒有現象,物質現象、精神現象完全沒有,一片光明,這個光明裡面有見聞覺知。它能現相,無論現什麼相,現相裡面有見聞覺知。這樁事實我們很不容易懂,所以我們學佛對古德不能不佩服,古時候沒有科學,這人居然能相信,我們不能不佩服。現在人比古人聰明,實際上比古人煩惱重,不相信,懷疑多,說要拿證據來看,沒有證據不相信。這就是不及古人的地方。
  現在科學發達,給我們找出很多證據,證明佛在經上講的都符合這些證據。水是礦物,有見聞覺知,它能聽、它能看,它懂得人的意思,也就懂得所有一切萬事萬法見聞覺知的意思。我們會起念頭,家裡養的狗、養的貓,牠有沒有念頭?我們的念頭水知道,小貓小狗的念頭水知不知道?知道。怎麼能證明它知道?因為它會看、它會聽。你看我們寫著各種不同國家的文字,貼在水瓶上,它都知道,它認識字。我們寫個「愛」字,它的結晶多美;寫個「恨、討厭」,你看它的反應,結晶非常醜陋。無論寫哪一國文字,它都懂,我們人不懂,水懂。聽音樂,古典的音樂,它的反應很美,現在西方搖滾樂,它聽了之後那個圖案就很亂,好像也是憂鬱煩惱。水如是,我們這個物質它會不會聽,它會不會看,它懂不懂人的意思?懂,跟水一樣。
  中國老祖宗教我們「慎獨」,就是一個人在沒有人見到的時候,一個人在房間裡,你的思想言行都要端正,不能有一點隨便,為什麼?天地鬼神見到。現在我們知道,不但天地鬼神見到,你這個房間裡桌椅板凳都見到,你的牆壁、磚頭瓦塊都見到。為什麼?它統統都有見聞覺知,而且見聞覺知這個能量立刻就遍虛空法界,你怎麼能不慎獨,怎麼能隨便!隨便就不恭敬了。我們學普賢菩薩禮敬諸佛,所有一切萬事萬物統統是諸佛,《華嚴經》說的,「情與無情,同圓種智」。這句話我們真的才體會到它的意思,情是有情,有情之外是無情,花草樹木叫無情,山河大地無情,自然現象無情,現在告訴你,這些無情有情眾生統統都有見聞覺知,你的起心動念能瞞過誰?不要隱瞞,隱瞞就是煩惱,隱瞞就是罪業,所以佛經教我們發露懺悔。古今中外這些聖者、諸佛菩薩、大善知識都是教我們,要把自己的過失統統說出來,說出來你心裡面就舒暢了。所以把你心裡面所含藏的怨恨、一切過失統統吐出來,你吐得愈乾淨,心就愈清淨,清淨心現前。清淨心現前,在佛門叫阿羅漢;平等心現前,在佛法講你成佛了,你是佛菩薩。清淨心就是我不再執著了,我知道宇宙是一體。

TOP

如何與一切眾生和睦相處


自古以來,儒、佛教育不外乎兩樁事:第一是教我們認識自己與大宇宙的關係,這就是「諸法實相」。正確明瞭宇宙人生的真相,這是教育的主要宗旨,這是體。第二是教我們如何對人、對事、對物,也就是在生活中,如何處事待人接物,這是用。這個體、用包括了全部的教學,不僅是釋迦牟尼佛所教導的,乃至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教化一切眾生都不例外。

在作用上,我們為何不能與一切眾生和睦相處?就是不明事實真相。諸佛菩薩、大聖大賢明白真相,所以能與一切眾生和睦相處。佛教導我們,要把一切眾生看作「過去父母,未來諸佛」;《梵網經菩薩戒本》也說:「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這些都是事實,不是比喻。凡夫的見解、心思、常識,多半侷限在一世,不知道過去世,也不知道未來世,所以產生了許多錯覺。佛菩薩以甚深定功,突破時空界限,對於過去無始、未來無終統統明瞭,所以知道一切眾生生生世世互為眷屬。
諸佛菩薩用什麼心來對待一切人事物?「孝敬」,就是《觀經》三福的第一句:「孝養父母,奉事師長」。用「孝順、尊敬」對待一切人事物,就是佛菩薩,就是大聖人;而凡夫的心思觀念、所作所為,與此恰恰相反。相應就是隨順自性、性德,隨順諸法實相;能做到圓滿的隨順,就是一真法界。若不能隨順,與此相違背,就是六道凡夫;完全相違背,就是三惡道。所以,作聖、作凡,天堂、地獄,就在自己一念之間。這一念與法性相應,就是佛菩薩;這一念與性德相違背,就是眾生、惡道。

由此可知,外面境界正如佛所說的「夢幻泡影」,是隨著我們的念頭起變化,這正是《華嚴經》講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佛又告訴我們「一切法從心想生」,心是能生,法是所生。你所生的這些法不如意,是能生的心與法性不相應。所以一切境界不是別人變現給你享受的,而是自己變現給自己受用,這是事實真相。了解事實真相之後,我們若想生活在一個適意的環境裡,一定要遵從佛的教誨。實在講,遵從佛的教誨,即是遵從自性的性德、自性的法則。諸佛菩薩所講的是我們自性的法則,不是他自己的;所以佛說他從未說過一句話,他所講的都是我們自性性德的開發。唯有真正明白這個道理,對於佛法才真正五體投地,全部接納。
所以,學佛是隨順自性,佛就是代表我們的自性,菩薩、大聖大賢們是性德的示現,是性德的流露,是自不是他,這就是「自他不二」。我們要把這個意思領會過來,從此地建立信心。果真能契入,才會恍然大悟,原來諸佛菩薩是自己性德所流露,十法界依正莊嚴也是自性所流露。然後才真正體會到,盡虛空、遍法界只是一個自己而已,除自己之外,確實沒有一法。「無緣大慈,同體大悲」自然就展現了,慈悲是性德,性德就圓滿的展現、流露了。我們對佛菩薩、大聖大賢孝敬,對父母、師長孝敬,然後逐漸能對一切眾生孝敬,甚至於對自己的冤家對頭、毒蛇猛獸、地獄餓鬼,也同樣的孝敬,決定是以清淨心、平等心待之。

果然入這個境界,你就成佛了。即使沒成佛,也是法身大士,智慧開了。對於虛空法界一切萬法,你覺悟、明白了,懂得如何去做;對於尚未覺悟的眾生,也懂得如何去幫助,這就是存菩薩心、行菩薩道。所以,任何身分,任何行業,男女老少,都可以修圓滿的菩薩道,菩薩絕不侷限於某一法界,一切法界皆是菩薩法界。《華嚴經》云:「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就是這個意思。

我們生生世世與一切眾生相處,有善緣,也有惡緣。有些人跟我們相處很投緣、很歡喜,這是過去生的善緣;有些人跟我們是冤家對頭,給我們帶來種種不如意,這是過去世的冤業。過去迷惑顛倒,種下這些冤業,現在覺悟明白了,要化解冤結,還是佛的這句話「孝敬」。真誠心的孝順、尊重,冤結自然就能化解。

所以對於一切怨懟,我們要能隨順,真正做到「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隨喜當中成就自己真實的智慧、真實的戒定慧,這是功德。隨順如何能真正成就功德?清淨心重要,智慧心重要。你以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心,就是隨順,這就有功。能夠成就、增上你的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就是德。

所以,有一念怨天尤人,就是大錯特錯。遇到一切不如意的境界、逆緣,都要回過頭來反省自己,決定是自己不善業累積造成的,過失不在別人。回過頭來,自己真正懺悔,改過自新,這是真修行。是我沒有將他當作父母、師長看待,沒有孝順、尊重他,是我自己的錯,不是他的錯。諸佛如來就是以這種方法成就的,我們想作佛、作菩薩,也沒有例外,還是這個方法。我們要將敬人、敬事、敬物,落實在自己生活之中,念念都不能離開;一念離開是一念迷,一念相應是一念覺,所以要在念念之間用功夫。大乘經不可不讀,不可不深解義趣,我們才能保持覺悟而不迷,才能得到真正幸福美滿的生活。

TOP

忍讓

古人常講:「處事難,處人更難。」人都是凡夫,凡夫的心千變萬化,凡夫的念頭隨境界轉,相處當然困難,唯一的原則就是忍讓。要放寬自己的心量,學著能夠容忍、能忍讓,避免一切的衝突、摩擦,護持這個道場的戒律精神-六和敬。六和敬的護持就是忍讓,不能忍、不能讓,和敬就被破壞了,這就是戒律講的「破和合僧」。五逆罪裡也有破和合僧,這是墮阿鼻地獄的業因。在五逆罪裡面,其他四條不容易犯到,這一條很容易犯,而且不知不覺的就犯了,唯有一心向道、能忍讓的人才得避免。

就像惠能大師所說:「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他只為生死事大,所以有這麼高的警覺心。一心一意要了生死、出三界,世間一切與他不相干。順境、逆境一切都隨順,他以了生死為重要。我們念佛人以往生為第一要務,除了求往生之外,沒有任何一樁事值得放在心上。

真正慈悲的人,遇到違規、破戒、作惡的同參道友,不僅要容忍,而且要用智慧、善巧去感化他,這就是大慈大悲。


[ 本帖最後由 吉第 於 2010-9-23 19:33 編輯 ]

TOP

處逆境也不生氣

 「瞋心,於違情境上」,就是自己種種不如意,不適合自己的心理,不是自己的願望,在這些境界裡面起了瞋恚,忍不住了,「不能含忍,不了一念瞋心起,八萬障門開」。瞋心可怕!瞋恚一起來之後,誰受害?自己受害。別人有沒有受害?別人決定不受害。你要覺悟,你發脾氣受害的是自己,與別人不相干。你就是發個狠心把對方殺掉,他受害沒有?他沒有受害。他明明死了,怎麼沒受害?他死了馬上去投胎,還到善道,不到惡道,為什麼?他被人殺了,他沒有罪。殺人的人有罪,被人殺的有什麼罪?他沒有罪。被人殺,消了業障,當然往上升。只有殺人
,這個生氣的人,才墮落到地獄,要曉得這個道理。

  所以在逆境裡千萬不能生氣,要把這個事實真相看清楚,利害得失看明白,你生氣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反而成全了別人。自己跟自己過不去,這才是愚痴,所以這個事情決定不能做。佛門裡常說,「火燒功德林」,功德不容易修。積功累德,一發脾氣就燒光了。所以你要問問,你有多少功德?你要想一想,我什麼時候發了脾氣?發脾氣之後到現在沒發,所修的就那麼一點功德,因為前面所修的都燒光了。只有忍辱的人,才能保持他的功德。所以魔厲害,魔看到你積功累德就不高興,就嫉妒了。因為他不能破壞你的功德,只有希望你自己去燒,他在旁邊勸你發脾氣,用種種方法來誘惑你,使你發脾氣,就是勸你把功德趕快燒掉。你也很聽話,一看到這個境界馬上發脾氣,就把自己的功德燒掉了。魔就哈哈大笑,這個人很聽話,叫他燒,他就燒掉了,所以不能上當。逆境現前的時候,自己要覺悟,是魔境現前要把我的功德破壞,你要是一下發覺了,偏不上當,你功德保全了。

  那個逆境是什麼?是逆增上緣,那是佛菩薩。所以佛與魔也是假的,也不是真的。破壞你功德的就叫魔,成就你功德的就叫佛。他故意惹你生氣,你不生氣,那是佛,為什麼?你的功德更增上。魔、佛就是一念覺迷變現的境界,你一念覺,外面統統是佛;一念迷,外頭統統是魔。說穿了,真正外境無佛亦無魔,佛與魔就是你自己一心在那裡轉變。所以不管在什麼情形之下,別動肝火,決不生氣。也有人說,如果不生氣,人家來欺負我,得寸進尺呢?這個情形有的,可以裝著生氣,假生氣別真生氣。一生氣,事情辦成了,那叫善巧方便,那是智慧的運用,不是真生氣,真生氣就是火燒功德林。演演戲,表演一下沒關係。我們一定要善於運用,善於運用是智慧。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