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tw.news.yahoo.com/加速治五十肩-寒濕-虛損型調治-160000858.html
「五十肩」易影響手部、肩膀活動。北醫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醫師高嘉鴻表示,中醫認為患者多因過度勞累,肝腎不足、筋骨失養、氣血凝滯;風寒邪氣趁虛,侵襲肩部經脈所致。中醫又稱為「漏肩風」、「肩凝症」,採用分期辨證服藥治療,可以縮短療程。
高嘉鴻表示,風寒侵襲經脈會影響體內氣血阻滯,經脈凝滯而肩膀痛。尤其中年老階段,陽氣虛弱,正氣漸損,肝腎不足,氣血虛弱,以致筋脈肌肉失去濡養,當遇到風濕寒邪外侵,易使氣血凝滯,脈絡不通,而誘發此症。
高醫師表示,辨證用藥治療「風寒濕型」,可見於早、中、後期階段,畏風不喜寒濕,天冷天雨病況會加重,藥方可用三痹湯,或二朮湯加減。「瘀滯型」多見於中後期階段,病患會有肩部痠痛、局部腫脹、入夜後疼痛加劇、肩部活動受限,可用身痛逐瘀湯加減。
「虛損型」則多見於後期階段,出現肩部肌肉萎縮、肩功能受限、局部痠痛、氣短懶言、四肢無力,藥方可用黃耆桂枝五物湯加減。
高嘉鴻表示,五十肩依病程發展分為發炎期、沾連期、舒緩期三個階段,好發50至60歲族群,約1成5患者5年內另一手也會出現症狀。
高嘉鴻表示,「發炎期」平均約經歷10至36周,此階段患者肩關節外的滑液囊正值發炎,疼痛特別明顯,夜間疼痛情形加重。在這個病程階段者,切忌私下找師傅推拿,以免不當的拉扯,反而加重病況。
而「沾連期」關節囊開始攣縮,患部肩關節疼痛沒有發炎時的嚴重,但手臂抬到某個角度仍會痛,病程平均4至12個月不等。
高醫師表示,「舒緩期」疼痛漸漸緩解,肩關節疼痛大幅減少,但肩關節活動度卻大受影響,多數患者在患部手肘伸直情況下,最多只能達到平舉,沒辦法舉高上臂,病程平均約12個月至42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