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導歸念佛法門的高僧祖師大德略傳
[打印本頁]
作者:
吉第
時間:
2021-3-15 15:32
標題:
導歸念佛法門的高僧祖師大德略傳
淨宗三祖-承遠大師
https://www.hwadzan.com/k12/1882.html
承遠大師二十四歲剃度,初學經律。
聞慧日法師離京至廣州,大師來謁,恭敬求法。
慧日法師教示不可獨然獨善,
應依《無量壽經》修念佛三昧,以救濟群生。
從此頓息諸緣,專修淨土。
作者:
吉第
時間:
2021-3-20 23:25
淨宗四祖-法照大師
https://www.hwadzan.com/k12/1881.html
法照大師 唐代僧 專修禪觀。
一日入定往極樂世界,見承遠大師侍於佛側而大驚悟,後始修念佛法門
文殊菩薩為大師摩頂,並為他授記:「汝以念佛故,不久證無上正等菩提。若善男女等,願疾成佛者,無過念佛,則能速證無上菩提。」
[
本帖最後由 吉第 於 2021-3-21 10:41 編輯
]
作者:
吉第
時間:
2021-3-26 19:58
淨宗六祖-永明延壽大師
https://www.hwadzan.com/k12/1879.html
永明大師初為法眼宗第三代祖師,常為眾人授菩薩戒,施食放生,泛愛慈柔。
《四料簡》中,有禪有淨土,猶如帶角虎,現世為人師,來生作佛祖。
對後世修淨土者影響極大。
合輯宗鏡錄一書調和當時各派的宗旨分歧,也弘揚法眼之禪風。
一切功德悉皆回向眾生,以作往生淨土之資糧。
勸勉大眾老實念佛,以身作則,
坐斷一切狂慧口舌,解散一切義學藩籬,
精修萬行,莊嚴淨土。
作者:
吉第
時間:
2021-4-4 21:21
淨宗九祖-蕅益大師
https://www.hwadzan.com/k12/1876.html
蕅益大師(公元1599~1655年),明代僧,名智旭,號西有,別號八不道人。
大師七歲即茹素,十二歲讀儒書,以傳千古聖學為己任,誓滅佛老二教。
開葷酒,作《闢佛論》數十篇。十七歲時閱讀蓮池大師的《自知錄序》與《竹窗隨筆》,
幡然認識到以前的錯謬,將所著的《辟佛論》付之一炬。
二十歲,註解《論語》,注至「天下歸仁」文句時,不能下筆,廢寢忘餐三晝夜,大悟孔顏心法。其年冬,父親亡故,讀《地藏菩薩本願經》,發出世心,每日持誦佛名,盡焚文稿二千餘篇。
二十三歲時,聽一法師講《首楞嚴經》中的「世界在空,空生大覺」,心生疑團:為何有這樣的大覺,竟如此推崇空界?悶絕無措,自感昏沉散亂頗重,功夫不能相續,遂於佛像前發四十八願,決意出家,體究大事。
二十四歲時,夢中禮拜憨山大師,懇請上乘佛法。時憨山大師在曹溪,不能往從,乃從憨山大師門人雪嶺法師出家,命名智旭。
二十五歲時,入徑山坐禪參究。第二年夏天,用功到極處,身心世界,忽然消殞。因而了知這個身體,從無始劫來,當處出生,隨處滅盡,只是堅固妄想所現的影子,剎那剎那,念念不住,的確不是從父母生的。這時,一切經論,一切公案,無不現前,無不通達。久之,則胸次空空,不復留一字註腳。越一年,受比丘菩薩戒,遍閱律藏。
二十八歲時,母親病篤,四刲肱不救,痛切肺肝,喪葬盡禮,誓住深山,掩關修道。關中大病,乃以參禪功夫,求生西方淨土。爾後,多次結壇閉關念佛或持往生咒,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大師身體力行,廣學專弘,扭轉當時輕視淨土之勢,蓮風一時大振。
大師因讀《地藏菩薩本願經》發出世心,故其一生對地藏經法極為推重,後一度於九華山專修,禮地藏菩薩塔,鑄地藏菩薩像,結百日壇,持地藏菩薩滅定業真言五百萬遍。
大師三十三歲那年冬季,溫陵徐雨海居士向大師說及妙典《占察善惡業報經》。大師立刻派人專程前往雲棲請得經本,一展讀之,悲欣交集,特撰《讀持回向偈》以記之。從此尤屬意於《占察經》與占察懺法,且云:「此經誠末世救病神丹,不可不急流通」。
三十五歲時,大師自念再三翻讀律藏,深知時弊多端,不忍隨俗淆訛,共蝕如來正法。故依占察木輪相法及懺悔清淨法,作八鬮,並燃香十炷,一夏持咒加被。至自恣日,更燃頂香六炷,撰《自恣日拈鬮文》,遂拈得菩薩沙彌鬮。便於此年七月十五日正式退為菩薩沙彌,遂發心禮占察懺法,是年冬作《占察行法》一卷。
四十六歲時,大師因屢經精勤行懺,不得清淨輪相,煩惱習氣現起更覺異常,故發決定心,盡捨菩薩沙彌所有淨戒,退作但三歸依人。又發勇猛決定心,誓閉死關,定復清淨輪相。自退作但三歸依人以來,大師勤禮千佛、萬佛及占察行法,終於在第二年(四十七歲)元旦獲清淨輪相,得比丘戒。
大師目睹當時律學多偽,禪徒空腹高心,不重視戒律,遂以弘律自任。撰述《毗尼集要》、《梵網合注》。大師律解雖精,而自謂「煩惱習強,躬行多玷,故誓不為和尚」。「三業未淨,謬有知律之名,名過於實」,引為「生平之恥。」
大師五十歲時,一日對成時師說:「吾昔年念念思復比丘戒法,邇年念念求西方耳。」成時師大駭,謂何不力復佛世芳規耶?久之,始知師在家發大菩提願以為之本,出家一意宗乘,徑山大悟後,徹見近世禪者之病,在絕無正知見,非在多知見。在不尊重波羅提木叉,非在著戒相也。故抹倒禪之一字,力以戒教匡救,尤志求五比丘如法共住,令正法重興。後決不可得,遂一意西馳。冀乘本願輪,仗諸佛力,再來與拔。至於隨時著述,竭力講演,皆聊與有緣下圓頓種,非法界眾生一時成佛,直下相應,太平無事之初志矣。
大師三十七歲時夏初講演《占察經》,即有作疏之願,奈病冗交沓,弗克如願。五十二歲時,結夏北天目,究心毗尼,念末世欲得淨戒,捨占察輪相之法,更無別途。六月,述《占察善惡業報經疏》。大師《刻占察行法助緣疏》力贊此經云:「此《占察善惡業報經》,誠末世多障者之第一津梁也。堅淨信菩薩慇勤勸請,釋迦牟尼佛珍重付囑。三根普利,四悉咸周,無障不除,無疑不破。三種輪相全依理以成事,故可即事達理。二種觀道全即事而入理,未嘗執理廢事。又復詳陳懺法,即取相即無生,初無歧指。開示稱名,觀法身觀己身,頓同一致。乃至善安慰說,種種巧便不違實理。此二卷經,已收括一代時教之大綱,提挈性、相、禪宗之要領,曲盡佛祖為人之婆心矣。」
晚年《自像贊》云:「不參禪,不學教,彌陀一句真心要。不談玄,不說妙,數珠一串真風調。由他譏,任他笑,念不沉兮亦不掉。晝夜稱名誓弗忘,專待慈尊光裡召。懸知蓮萼已標名,請君同上慈悲舴。」
五十七歲時,大師示疾,遺命身體火化,屑骨和粉,分施水陸禽魚,以結往生西方之緣。跏趺而坐,面西念佛,舉手而逝。師示寂後,弟子成時私諡「始日大師」之號。世稱靈峰蕅益大師,後人奉為淨土宗第九祖。
圓寂三年後,門人如法荼毗。啟龕,見大師趺坐巍然,發長覆耳,面貌如生。火化後,牙齒俱不壞。門徒不忍遵從遺命,便奉靈骨,建塔於靈峰。
大師其學兼通博涉,其行之苦急嚴峻,誠為末法時代第一大善知識。他注重行解相資,一生精進修行之餘,前後閱律三遍,大乘經兩遍,小乘經及大小論、兩土撰述各一遍。著述宏富,凡四十餘種。淨宗著述主要有《彌陀要解》、《靈峰宗論》以及大師親選的《淨土十要》等,都是淨宗修學的經典之作。其《彌陀要解》尤獨步千古,深契佛心。並撰《閱藏知津》、《法海觀瀾》二書,用作後世眾生涉獵佛典之指南。其律學著述有《毗尼事義集要》和《梵網合注》等。
作者:
吉第
時間:
2021-4-15 15:07
淨宗十祖-截流大師
https://www.hwadzan.com/k12/1875.html
截流大師(公元1628~1682年),清代僧,字截流,諱行策。父名全昌,乃宜興老儒,與憨山大師為友。憨山大師示寂後三年,一天晚上,全昌夢見
憨山
進臥室,隨後,大師出世,由此全昌為兒子取名為夢憨。
大師長大成人時,父母相繼逝世,遂萌發修道的志向。二十三歲那年,投武林理安寺箬庵問公出家。出家後,精進修持(
修禪定
),
肋不至席地修了五年,契悟法源
。
問公圓寂後,大師住報恩寺,遇同參道友息庵瑛師,勸大師修淨土法門。又遇錢塘樵石法師,引導大師
修習天台教觀
。大師與樵石法師同入淨室,
修法華三昧
,宿慧頓然通達,窮徹佛教的精髓。
康熙三年,大師結庵於杭州法華山西溪河渚間,專修淨業。康熙九年,大師住虞山普仁院,
倡興蓮社
,信從者日眾。又嘗
起精進念佛七,有的念佛期長達三年
。大師作《起一心精進念佛七期規式》甚為詳明。不揀道俗,饒益眾生,成就淨業。大師於康熙二十一年七月九日示寂,時年五十五歲。
大師洞悉淨業行人雖終日念佛,往生成就者鮮少的原因,對症投藥,婆心切切。
往生未保皆因愛樁未拔,情纜猶牢。唯貪愛能漂溺行人,障往生法。情愛一分疏淡,則淨業一分成熟,於生死岸頭庶得解脫。故敬勸淨業行人具真實願,發忻厭心,視三界如牢獄,視家園如桎梏,視聲色如鳩毒,視名利如韁鎖,視數十年窮通際遇如同昨夢,視娑婆一期報命如在逆旅,唯以念佛求生淨土為務。
果能如是,若不生淨土者,諸佛皆成誑語矣。
大師作《勸發真信》文云:淨業行人須具真實心,苟無真信,雖念佛持齋,放生修福,只是世間善人,報生善處受樂。當受樂時,即造業,既造業已,必墮苦。正眼觀之,較他一闡提、旃陀羅輩,僅差一步耳。
[
本帖最後由 吉第 於 2021-4-15 15:09 編輯
]
作者:
吉第
時間:
2021-4-22 23:07
淨宗十一祖~省庵大師
http://www.budaedu.org/doctrin/t77.php
省庵大師 (1686~1734) 清代淨土宗僧。江蘇常熟人,俗姓時。字思齊,號省庵。
世代習儒
,夙有出塵之志。十五歲出家,經典過目不忘。廿四歲受具足戒,嚴持戒律,不離衣缽,日僅一食,
恆不倒單
。
後謁禮紹曇,
聽講唯識、楞嚴、摩訶止觀,通達天台、法相等學說,明性相之學,參念佛者是誰。
四閱月,忽然開悟曰:我夢覺矣。自是機鋒迅利,才辯縱橫:
紹曇傳為靈峰派四世天台正宗
。
更於真寂寺掩關三年,晝閱三藏,
夕課西方佛名
。燃指於阿育王山佛前,發四十八大願,感舍利放光。作勸發菩提心文,激勵四眾,誦者多為涕下。後應諸方叢林之請,講經十餘載,江浙道俗販依者甚眾。歷住鄮山阿育王寺、杭州遷林寺。晚年,於鳳山梵天講寺,屏絕諸緣,
結集蓮社
,專
修淨業,純提淨土。結長期晝夜六時念佛
,與同人互相策勵。
人皆稱為永明再來
。
雍正十一年 (1732) 預告死期,於佛成道日,謂弟子曰:我於明年四月十四日 長往矣。自此掩關寸香齋,晝夜念佛十萬聲。翌年四月十四日面西寂然,世壽四十九。當時,來送行者麇至,忽開目曰:「吾去即來,生死事大,各自淨心念佛可矣!合掌連稱佛名而逝。贊曰:悲心廣大,菩提心文,四十八願,願力宏深;行解真實,瑞應超倫,蓮宗一脈,賴以常存。著有淨土詩 108 首、西方發願文註、續往生傳一卷、涅槃懺、勸發菩提心文一卷等。
‧摘錄自‧「佛光大辭典」及「蓮宗十三祖傳略」
作者:
吉第
時間:
2021-4-30 23:12
淨宗十二祖~徹悟大師
http://www.budaedu.org/doctrin/t73.php
徹悟大師 (1741~1810)
清代
僧。為蓮宗第十二祖。河北豐潤人,俗姓馬,父 諱萬璋,母高氏。大師名際醒,字徹悟、訥堂,號夢東。幼而穎異,喜讀書,少攻舉業,
經史群籍靡弗采覽、精通
。
廿二歲時因大病而悟人生無常
,
發出世志
;病癒,遂禮河北三聖庵之榮池法師出家,翌年於岫雲寺依恆實律師受具足戒。越明年,參謁香界寺之隆一法師,聽講
圓覺經
;晨夕研詰,精求奧義,
遂悟圓覺全經大旨
。復依增壽寺慧岸法師聽講
相宗
,妙得其要。後歷心華寺遍空法師座下,聽
法華經、楞嚴經、金剛經等,圓解頓開。於性相二宗三觀十乘之旨,靡不通達,了無滯礙
。乾隆卅三年冬,參謁廣通寺之粹如純翁禪師,明向上事,師資道合,並嗣粹如之法.得其
禪法,是為臨濟三十六世
,磐石七世也。卅八年,粹如遷往主持萬壽寺,師乃繼主廣通寺,提倡
禪淨雙修
之道。
每憶永明延壽禪師,乃禪門宗匠,尚歸心淨土,日課十萬彌陀,
期生安養;況今末代,尤宜遵承,遂棲心淨土,主張蓮宗。
日限尺香晤客,過此惟禮拜持念而已。
後住持覺生寺八年,百廢盡舉。
於淨業堂外,別立三堂:「涅槃堂」、「安養堂」、「學士堂」,俾老病者有所依託
,初學者便於誦習。師於禪淨宗旨皆深造其奧,
律己甚嚴
,望人甚切。每當說法,如瓶瀉雲興,
辯才無礙
;與眾精修,蓮宗之風大扇;遐邇仰化,道俗歸心,當時為法門第一人。恆常講演,勸人念佛,為其所化者一時遍於南北。嘉慶五年 (1800)
退居紅螺山 (遼寧)
資福寺,
擔柴運水、泥壁補屋,一飲一食,與眾共之;專以淨土為說
,世稱紅螺徹悟。如是者又十年。嘉慶十五年二月,詣萬壽寺掃粹祖塔,辭諸山外護。囑曰:
幻緣不久,人世非常,虛生可惜,各宜努力念佛,他年淨土好相見也。
三月還山,預知大限時至,命預辦荼毘事物。十月集眾付院務,誡曰:念佛法門.三根普被,無機不收。吾數年來與眾苦心建此道場,本為接待十方來此同修淨業。凡吾所立規模,永宜遵守,不得改弦異轍,不負老僧與眾一片苦心也。臨示寂半月前,覺身微病,命大眾助稱佛號,見
虛空中幢幡無數,自西而來
。乃告眾曰:淨土相現,吾將西歸矣。眾以住世相勸。師曰:百年如寄,終有所歸;吾得臻聖境,汝等當為師幸,何苦留耶!十二月十六日,命監院師設涅槃齋。十二月十七日申時,告 眾曰:
吾昨已見文殊、觀音、勢至三大士
,今蒙佛親垂接引,吾今去矣!大眾念佛愈勵,師西向合掌,端坐念佛,曰:
稱一聲洪名,見一分相好。遂手結彌陀印,安祥往生。眾聞異香浮空。供奉七日,面貌如生,慈和豐滿,髮白變黑,光潤異常。二七入龕,三七荼毘,獲舍利百餘粒。世壽七十,
法臘四十九。撰有「示禪教律念佛伽陀」、「徹悟禪師語錄」等。
‧摘錄自‧《佛光大辭典》、《蓮宗十三祖傳略》
作者:
吉第
時間:
2021-5-12 19:02
夏蓮居老居士
https://www.amtfweb.org/introduce/xianlianju.htm
1夏蓮居居士的生平
夏繼泉,字溥齋,號渠園,在日本曾用夏泉,歸國後改名蓮居,取號一翁。山東鄆城人,清季雲南提督謚壯武公夏辛酉長子。公元一八八四年三月二十日(甲申二月二十三日)生於新疆於闐(今改為於田),晚年寓居北京。一九六五年十二月十四日(乙巳十一月二十二日)無疾壽終,享年八十二歲。
入仕
曾任直隸知州、靜海知縣、江蘇知府、山東團練副大臣。
辛亥革命被公推為山東省各界聯合會會長,宣告山東獨立。
民國改元,被聘為山東都督府最高顧問,兼秘書長、參謀長等職。一九一六年被聘為總統府秘書。一九一八年當選國會議員,任齊魯金石書畫館監督、山東佛教居士林林長。
一九二○年任山東鹽運使,徹底根除了多年的鹽務弊端
,深博民眾稱頌。一九二一年辭職
,籌備曲阜大學,兼東魯學校校長
。
乙丑(一九二五年)
張宗昌
督魯,
以宣傳赤化罪加以通緝,而避居日本
。在日期間,與文化藝術界及宗教界知名人士內滕虎(湖南)、狩野喜直等人交往甚深,並有吉川幸次郎、倉石武四郎及朝鮮金九經等人前來就學(解放後倉石武四郎隨文化代表團訪華時曾前往京寓帽兒胡同六號拜訪)。
兩年後,回國臥病津沽
。一九三二年遷京
,主要以研究佛學為主
。山東同鄉何思源調任北平市長後,常來進行學術研討。中央廣播事業局平津地區接收專員、北平市電台台長黃念祖、副台長齊昌鼎等,常與相聚,共研佛學。一九四五年,於北海團城舉建聯合祈禱和平息災法會,萬人隨喜,盛況空前。
一九四九年北平解放後,故交李濟深、樑漱溟、陳銘樞、章士釗、邵力子等人先後規勸參加社會活動,
由於本人認為秉性率直,不宜作社會工作,故而婉言謝絕。後期為表達愛國之心,將一生撙衣節食所收藏之歷史珍貴文物三百余件,分別捐獻給故宮博物院、山東博物館和鄆城縣。《光明日報》、《大眾日報》曾刊登報導。親朋好友讚其生平處事公允,為人剛正,但多有峻嚴之嫌。
論其治學,一生嚴謹,畢生堅持,夜讀達旦。雖事政多年,卻未忘求學,初由詞章,轉入經史,繼而先秦諸子、宋明理學,博古研今,聰慧過人。一生著述,類廣文新,詩鈔、文集,二十余種。詩篇千余,獨具韻格,文壇大家,多為嘆服。過從探求學海者,常有鄧拓、郭沫若、廖沫沙等人。人民出版社曾擬出版其《渠園外篇》十種,由於文革開始,未能實現。
除治學外,金石書畫、文物考古亦其擅長,且收藏宏富,鑒定頗精。尤對文物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觀念,決非常人以商品價值觀念所能理解。故在文物界頗具影響。
至於在佛法方面,則追蹤古德,續佛光明,德風廣被,大眾同欽。號為“南梅(梅光羲)北夏”,正如衡泰,為眾仰止。蓋由弱冠學儒,廣研程朱陸王之學。甫壯學佛,受戒於安慶宗說俱徹之慧明老法師。廣參內典,深遊佛海,從顯入密,攝禪歸淨,圓解圓修,融通無礙。乙丑年因山東軍閥張宗昌加害,避居日本,備受朝野尊重,各宗耆宿,無不親晤,傾談心要。賢俊之士,多來問學,甚至恭執弟子之禮,終身不渝。歸國後,掩關津門,會集《無量壽經》,誓為此經會成完善之本,以滿先賢兩千余年未償之願。乃謝絕賓客,冥心孤詣,三年不下樓,稿經數易,方慶告成。普海同欣,稱為善本。九﹒一八後,悲洗劫將臨,乃來京宏法。應廣濟寺方丈現明老和尚之請,宣講《阿彌陀經》,現老與京中各寺之方丈均搭衣列座,為影響眾。蓮翁老人在京大宏淨宗,廣育英才,數十年如一日,沾法益者不可勝數。當代尊宿諦閑、慧明、省元諸大長老,對其均甚推重。一九四六年,
紅白教大德貢噶活佛曰:“此間堪任金剛阿黎位者,唯夏公一人而已。”解放後,宗門耆宿虛雲老法師讚其曰:“不意為北方能會晤如是之大善知識。”一九六五年(乙巳)冬稍感不適,夜間於念佛聲中安祥西逝。
(摘自黃念祖老居士與夏法聖居士提供之資料)
2夏老居士生前
坐必朝西向,
豈是表面執著?實則是對彌陀淨土的嚮往,求生淨土的坦誠。
夏老居士不是一開始就修淨土的,之前他學過參禪,學過密宗。早年研讀《指月錄》習禪,深覺其妙。待到自己大病之後,發現當生成佛原來是一句空話,參禪公案也都是「說來句句空,行時步步有」。
夏老居士留給後人的最大啟示,就是覺悟到,成佛惟在彌陀世界,
及早檢討修行法門。夏老居士在《再題指月錄答艮齋》詩中,
做了深刻的檢討:「靜中細檢點,所學無一可。親故凋零盡,看看輪到我。攬鏡一長噓,不見舊時顏。僅餘皮遮骨,已無膽包天。如斯而已乎,不禁徹骨寒。佛師父母恩,未報殊難安。業海猛回頭,連呼錯不止。此等閒伎倆,何能敵生死!昏夜觀明星,南無無量壽。險哉此一轉,否則佛難救。從此發慚愧,更作鈍功夫。笑自由他笑,愚但安我愚。日暮途尚遙,何堪再蹉跎。一門深入去,誓欲出娑婆。」
夏老居士求生淨土,心地純真,樸實無華,無論在哪裡,座位一定朝西向。室內室外,獨步經行,唯有念佛之心。夏老居士有一首《經行》詩寫道:「少壯俄頃老病侵,幾人未老惜分陰。樂邦路穩牽誰走,世道歧多聽自尋。幸有一長唯念佛,了無可說且觀心。空堂叉手經行久,忘卻秋宵月滿林。」
常說念佛的宗旨(關鍵)是「信、願、行」,
夏老居士加了「戒」。信,信極樂真有,信自己本來是佛;願,真切發願求生極樂世界;行,一向專念阿彌陀佛。戒,受持基本戒律。夏老居士說:「持名兼持戒,信願為資糧。缺戒成魔侶,無願墮荒唐。」
~~摘錄於勤學佛堂~~
[
本帖最後由 吉第 於 2021-5-12 19:13 編輯
]
作者:
吉第
時間:
2021-5-27 18:19
曇鸞大師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B%87%E9%B8%9E
1生平
曇鸞大師生於北魏孝文帝承明元年(476年)。
少年時因為聽說五台山有許多靈異的事蹟,前往探索,因而出家
。
他精研《四論》、《涅槃經》,讀《大集經》時因為感到它的詞義精深,曾想為它作疏解,但是寫作一半就生病了,至秦陵時,在城樓上見到異象,因而痊癒。自此感到人的生命過於短暫,想要學習長生之法,遂至江南梁朝,尋找陶宏景,得到十卷仙經。
回到北魏後,遇到菩提流支,
他向菩提流支詢問長生之法。菩提流支將他譯出的《觀無量壽經》贈與曇鸞大師,曇鸞大師於是將仙經燒燬,自此開始弘揚淨土法門
曇鸞大師擅長
調心練氣,以醫術與神通
,名滿魏都。北魏君王相當敬重他,稱他為神鸞,敕命他移居并州大寺,後又移居汾州北山石壁玄中寺。
後於北魏興和四年(542年),因病卒於平遙山寺,享年六十七歲。
2思想及影響
曇鸞大師為世親《無量壽經優波提舍願生偈》,作《往生論註》。在《往生論註》卷首,根據龍樹《大智度論》及《十住毗婆沙論》
,提出「二道二力說」。將修行佛法區分為依靠自力的難行道,與依靠他力的易行道。他認為在無佛之世,想要依循「唯是自力,無他力持」的難行道是難以成功的,只有倚靠阿彌陀佛的力量來修行,才是最穩妥也最容易的法門。
他認為《觀無量壽經》中所說的十六觀想過於繁複,
提出持念阿彌陀佛名號的方法,作為修行法門
。認為即使是惡人,只要持誦阿彌陀佛(並且真心懺悔)也可以往生淨土。
《略論安樂淨土義》是曇鸞大師用問答的體裁,把有關彌陀安樂淨土的三界攝否、莊嚴多生、往生輩品、邊地胎生、五智疑惑、渡與不渡、十念相續等問題,作總別九番的問答,並一一加以解說。
曇鸞大師提出的理論與修行方法,成為後世淨土宗的根基,下開道綽、善導一系。因此
日本淨土宗尊他為淨土宗初祖
。
但在南宋之後,中國淨土宗改以慧遠大師為淨土宗初祖,曇鸞大師反而被人遺忘,這與南宋之後,佛教重心南移有很深的關連。
@@@(摘自《三晉歷史人物》,書目文獻出版社)@@@
曇鸞不僅是一位佛學者,一位淨土大師,他還是一位氣功師、中醫師,從他一生的著述和經歷中可以得見。曇鸞主要的佛教著作有《往生論註》二卷,《略論安樂淨土義》一卷,《讚阿彌陀佛偈》一卷(7言195行)。還有他早年作的沒有流傳下來的《大集經註》及他的醫學著作,據《高僧傳》卷六本傳、《隋書經籍志》卷34,《新唐書.藝文志》卷59等所記有《調氣論》一卷、《療百病雜丸方》三卷、《論氣治療方》一卷、《服氣要訣》一卷。可見他在醫學上是很有造詣的。從這些醫學著作來看,可以說他繼承了陶弘景求長壽健康的道家醫學思想。從初唐道宣所作的「魏西河石壁谷玄中寺釋曇鸞傳」中更可以證實曇鸞不僅研究醫學,著書立說,
他在弘傳淨土念佛之時,常常兼給人民治病,教人鍛煉身體以求健康長壽,道宣說他:「調心練氣,對病識緣,名滿魏都。」唐太宗就曾對文德皇后生病到玄中寺求佛保佑。曇鸞作為一名僧人不執著佛教一家之言,兼采眾長,理論聯繫實際。是一位適應社會發展,將儒、道、釋三學融會淨土思想中的一位淨土宗大師,是一位在佛教中國化的變革中有重大貢獻的佛教學者。
[
本帖最後由 吉第 於 2021-5-27 18:40 編輯
]
作者:
吉第
時間:
2021-6-7 23:33
道綽大師
http://www.chiefsun.org.tw/zh-tw/6_magzine/5_detail.php?Id=713
道綽(562-645),唐代幷州汶水(山西太原)人,一說幷州晉陽人,俗姓衛。上承北魏曇鸞的淨土思想,為唐代初期淨土法門的開拓者。
十四歲出家,廣習經論,尤精於《涅槃經》,曾說《涅槃經》共二十四遍。後又依止瓚禪師(536-607),修學空理,探究玄旨。
隋大業五年(609),師到汶水石壁玄中寺。此寺為曇鸞所建,
師在寺中見到記載曇鸞念佛往生種種瑞應的碑文,極為感動
。於是,轉修淨土法門,一心專念南無阿彌陀佛,觀想禮拜,精勤不斷。並為信眾講
《觀無量壽經》約二百遍
。詞意明暢,辯才無礙。每當師講說完畢,大眾歡喜讚嘆,念佛的聲音響徹林谷。師住的玄中寺在西河汶水之地,所以後人又稱師為西河禪師。
師每日念佛,
以七萬遍為限
。並廣勸信眾稱念彌陀聖號,或
用麻豆記數
,每稱念一次佛號,每數一顆麻豆,長此以往,累積麻豆記數百萬斛。或教人穿木槵子作為數珠之法,在師的影響下,稱名念佛蔚然成風。雖有些不信淨土法門者欲毀謗之,
但一見到師的風采後,多改容歸向。
由於師的熱誠弘揚淨土法門,當時晉陽、太原、汶水三縣七歲以上的男女都會稱念南無阿彌陀佛的名號。
唐貞觀二年(628)四月八日,師集合僧俗於玄中寺,慶祝
佛誕日,並欲捨報
,然許多人見到
曇鸞在七寶船上告訴道綽曰:「汝修淨業已成,但餘報尚未全盡。」又見化佛從空中散下天花,男女都以裙襟接得天花,且有薄滑之感。又曾以乾地插蓮花,該花一連七日都不枯萎。凡此種種,不可盡說。
若非形感倫通,怎能如此。
師年過七十,突然長出新牙齒,一如童年。一直到晚年,仍然身體康健,容光煥發,
介紹淨土法門,滔滔不絕。當時許多的出家人都依止師修習淨土法門,較著名的弟子有善導、道撫、僧衍等,其中以善導最為傑出,為淨土宗三祖(一說是二祖)。師於貞觀十九年(645)入寂,享年八十四歲。
師著有《安樂集》二卷,在卷首謂:「所引用的經律論釋,多至四十餘部。其中常引用的除《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所謂淨土三經外,還引用有《大集》、《涅槃》、《華嚴》、《維摩》、《法華》、《般若》、《大悲》、《增一阿含》、《十地》、《觀佛三眛》、《十方隨願往生》、《法句》、《大乘同性》等經,《大智度論》、《大乘起信》、《俱舍》、《往生》等論,以及淨土曇鸞《贊阿彌陀佛偈》等。」由此可見師的博學,師志在闡揚淨土教義,重視經證,但不講求著述形式,故文字不免堆砌之嫌。如迦才在《淨土論》序批評《安樂集》說:「近代有綽禪師,撰《安樂集》,廣引眾經,略申道理。其文義參雜,章品混淆,後之讀之者,亦躊躇未決。」
關於道綽的師承,因其見曇鸞碑文而歸向淨土,並非直接的傳承。師在《安樂集》卷下提到中國淨土的師承,舉出了菩提留支、慧寵、道場、曇鸞、大海、齊朝上統〈法上〉等六人,也沒有直接傳授的跡象。所以,迦才在《淨土論》稱道綽為鸞法師三世之下玄孫弟子,是從曇鸞之法上的隔世關係而推想的。
又善導於貞觀十五年(641)參訪道綽於玄中寺,師授以《觀無量壽經》與淨土教義。善導後來到了長安,提倡念佛法門,極受信眾的敬信,成為道綽以後唐代淨土教史上最傑出的修行者。
歡迎光臨 能量健康交流區 (http://www.lifecom.tw/discuz/)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