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如本法師講解"佛說盂蘭盆經"
[打印本頁]
作者:
joy
時間:
2016-7-14 23:05
標題:
如本法師講解"佛說盂蘭盆經"
佛說盂蘭盆經(1)
[youtube]WUuIBjIjlo0[/youtube]
作者:
joy
時間:
2016-7-14 23:07
佛說盂蘭盆經(2)
[youtube]4CNjIU9thjc[/youtube]
作者:
joy
時間:
2016-7-14 23:09
佛說盂蘭盆經(3)
[youtube]YAEhTfMaDOM[/youtube]
作者:
joy
時間:
2016-7-25 12:26
上如下本大法師 佛學講座講義--佛說盂蘭盆經
1
演說佛說盂蘭盆經五種因緣:
一.本經是一部佛門的孝經。
二.本經可令人人正見盂蘭盆經的真諦,勿令誤解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鬼節普度)。
三.本經具備有世間孝道與出世間的孝道兼顧,為佛陀親自所說之寶典。
四.我二十歲母親命終,七日連續夜夢亡母在地獄受苦,發願出家弘法功德迴向亡母,第八天惡夢消失,本經重視迴向功德,故說本經。
五.因為有生命輪迴的延續,所以本經展現出因果、道德、良知、三業之業報,因此,對生命會更加珍惜今生,護念它,一一圓滿修道人的菩提大業,故說此經。
2
一.僧自恣日。 二.佛歡喜日。 三.齋僧日。 四.僧寶日。
3
佛譯為覺者,具有三覺:自覺、覺他、覺行圓滿。
4
盂蘭盆:梵語名Ullambana之音譯,比喻亡者在鬼道、地獄之苦,有如「倒懸、痛苦」之極,或稱為「救倒懸、解痛苦」之義。
5
根據盂蘭盆經於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舉行隆重供佛齋僧大法會,以及舉行超度歷代宗親之儀式。
6
此日亦是民間所謂之中元節,是民間一般信仰,相傳,此日地獄門大開,釋放餓鬼之說,故民間多於此日盡情大力屠殺一切畜牲,備辦飲食宴請諸餓鬼,亦請道士誦經超度,以達到消災免難、保祐平安順利,稱為中元普度。
7
站在佛教戒殺立場觀察,如此作法不但不能得到利益,反造貪瞋殺業,其意義與果報,與盂蘭盆經有180度的差別。
8
盂蘭盆經簡介,內容記載佛陀之大弟子目犍連尊者,因不忍見其母,墮於餓鬼道,受倒懸之苦,乃問法於佛,佛開示於七月十五日眾生自恣日,用百味、飯食,五等,供養十方佛僧,即可令其母脫離苦難之孝道聖典。
9
西晉三藏法師竺法護譯。
10
三藏:經藏、律藏、論藏。
11
經藏(定學所攝)
12
律藏(戒學所攝)
13
論藏(慧學所攝)
14
三無漏學,佛法總綱。
15
法師定義:法是軌持義,即是三藏妙法;師是師表模範的尊稱。
16
二種法師:
一.若通達三藏教法,以法為師,依之受持,是自利的法師。
二.若能以三藏教法為人演說,作人天師範,是利他的法師。
17
本經翻譯者,竺法護三藏法師是一位自利利他兼備的大法師。
18
竺法護三藏法師,是西晉時代很有名的譯經僧,八歲出家,性情純良而好學,每日誦經數萬言,並博覽六經,涉獵百家,其時,關內京邑雖禮拜寺廟、圖像,然諸大乘經典未備,師乃立志西行,遍通西域36國語文,竺法護三藏法師,於武帝泰始元年,帶回大批胡本經典至東土,居於長安、洛陽,專事譯經,有聶承遠、竺法乘、陳士倫等人參與筆受,校對等工作,武帝末年,在長安青門外,營建寺院、精勤行道,廣布德化二十餘年,示寂於愍帝建興年間,世壽78歲,時人稱之為月支菩薩、敦煌菩薩、敦煌開士、本齋菩薩。
19
六經:就是詩、書、易、禮、樂、春秋。
20
有關竺法護三藏法師所譯之經典有:光讚般若、普曜、大哀度世品、持心、首楞嚴、賢劫、維摩、無量壽、正法華等大乘經典154部、309卷。其中太康六年,所譯之正法華經問世後,我國上下始知觀音之名,而且有靈驗之說與觀音信仰之開始。
21
經文:「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大目犍連始得六通,欲度父母報乳哺之恩,即以道眼觀視世間,見其亡母生餓鬼中,不見飲食,皮骨連立。
22
六種神通:一.天眼通。二.神足通。二.天耳通。四.他心通。五.宿命通。六.漏盡通。
23
六種超人間而自由無礙的神力。
24
神:變化莫測。通:無所障礙。
25
天眼通:能見六道眾生生死苦樂之境,及見世間一切種種形色,遠近無礙,明暗無礙。
26
神足通:亦稱神境通、又作身通、身如意通。神通自由無礙,隨心所欲,能現身自在之能力。
27
天耳通:能聞六道眾生苦樂憂喜之語言,及世間種種之音聲。
28
大般若經云:三千大千世界充滿如目犍連之聲聞與緣覺,如是累生累劫終不能測佛之無上智。
29
天耳通能聽聞十方世界眾生苦樂憂喜事!
30
法華經云:無盡意菩薩白佛言:世尊!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念,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
31
他心通:能知六道眾生心中所想之事。
32
宿命通:能知自身及六道眾生之百千萬世宿命,及所作善惡之事。
33
漏盡通:斷盡一切三界見思惑,不受三界生死,而得漏盡神通之力。
34
前五通外道亦有,唯有佛道方能證得漏盡通。
35
經文:目連悲哀,即以□盛飯,往餉其母,母得□飯,便以左手障□,右手摶食,食未入口,化成火炭,遂不得食,目連大叫,悲號涕泣,馳還白佛,具陳如此。
36
地獄的眾生完全是業力感召。
37
凡夫眾生就如此一般、始終無定力,被業力所牽引身不由己,所以輪迴六道。
38
諸位菩薩!業力無淨化,那怕你飛到天堂,業力也跟你到了雲霄寶殿;業力若無淨化,那怕你鑽到海底下,業力照常追你到海龍宮;業力若無淨化,縱然你走到天邊,業力也追到天邊海角。
39
因為啊!凡夫眾生尚未開悟證果之前,業力就是心,心就是業力;離開心並無業力,離開業力並無心,當下心即是業,業即是心!諸位菩薩清楚否?
40
不清淨之心,就感召不清淨的身軀肉體,不清淨之心,就感召不清淨的五濁娑婆世界。
41
諸位菩薩!清淨心就感召清淨的身軀肉體,甚至達成金剛不壞體。清淨心就感召清淨的國土,光明的世界。
42
維摩詰經云: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即佛土淨。
43
娑婆與極樂之差別─是心染淨感召。
44
開悟聖僧云:佛性者,當作佛用是佛性,作賊用是賊性,作眾生用是眾生性,性無形相,隨用立名。
45
金剛經云: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46
十法界是唯心所作,唯心所現。
47
罪福報應經云:婬人婦女者,死入地獄,男抱銅柱,女臥鐵床。從地獄出,常生下處,墮雞鴨中。
48
業力所感召─身不由己。
49
經文:佛言:汝母罪根深結,非汝一人力所奈何!汝雖孝順,聲動天地、天神、地祗、邪魔、
外道、道士、四天王神,亦不能奈何!當須十方眾僧,威神之力,乃得解脫。吾今當說救濟之法,令一切難,皆離憂苦。
50
經文:佛告目連!十方眾僧,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時,當為七世父母,及現在父母,厄難中者,具飯百味、五果,汲灌盆器,香油、錠燭,□敷臥具,盡世甘美以著盆中,供養十方大德眾僧。
51
供養是來自內心的虔誠的獻意,供養是內心最尊、最上最貴的結緣─功德最大。
52
換一句話說,用我們最珍惜、最喜愛、最疼惜的東西布施供養─功德最大、最不可思議。
53
經文:
當此之日,一切聖眾,或在山間襌定,或得四道果,或在樹下經行,或六通自在,教化聲聞緣覺,或十地菩薩大人,權現比丘,在大眾中,皆同一心,受□和羅飯。具清淨戒,聖眾之道,其德汪洋,其有供養此等自恣僧者,現世父母,六親眷屬,得出三途之苦,應時解脫,衣食自然。若父母現在者,褔樂百年,若七世父母生天,自在化生,入天華光。
54
四果者,指聲聞乘的四種果位:初果須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羅漢。
55
初果須陀洹:華譯為入流,即是入聖人之流。
二果斯陀含:華譯為一來,修到此果位者,死後生到天上做一世天人,再生到此世界一次,便不再來欲界受生死了。
三果阿那含:華譯為不還,修到此果位者,不再生於欲界。
四果阿羅漢:華譯為無生、應供、殺賊三義,為聲聞乘最高果位。
56
經文:時佛十方眾僧,皆先為施主家咒願,願七世父母,行襌定意,然後受食,初受食時,先安在佛前,塔寺中佛前,眾僧咒願竟,便自受食。時目連比丘及大菩薩眾,皆大歡喜,目連悲啼泣聲,釋然除滅,時目連母,即於是日,得脫一切餓鬼之苦。目連復白佛言:弟子所生母,得蒙三寶功德之力,眾僧威神之力故,若未來世一切佛弟子,亦應奉盂蘭盆救度現在父母,乃至七世父母,為可爾否?
57
三寶弟子吃飯前,應先供養三寶:供養佛、供養法、供養僧、供養一切眾生,而後食。
58
經云:早時諸天食,中午諸佛食,黃昏餓鬼食也。
59
經文:佛言:大善!快問!我正欲說,汝今復問。善男子!若比丘、比丘尼、國王、太子、大臣、宰相、三公百官、萬民庶人,行慈孝者,皆應先為所生現在父母,過去七世父母,於七月十五日、佛歡喜日,僧自恣日,以百味飲食,安盂蘭盆中,施十方自恣僧。願使現在父母,壽命百年無病,無一切苦惱之患,乃至七世父母離餓鬼苦,生人天中,福樂無極。
60
經文:是佛弟子修孝順者,應念念中常憶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慈憶所生父母,為作盂蘭盆,施佛及僧,以報父母長養慈愛之恩。若一切佛弟子,應當奉持是法。時目連比丘,四輩弟子,歡喜奉行。
61
南無密栗多、哆婆曳娑訶─四十九遍。
http://fawang.hihosting.hinet.net/ebook/ebook020-all.htm
歡迎光臨 能量健康交流區 (http://www.lifecom.tw/discuz/)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