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廿一世紀初的前言後語》知止定靜安慮得

《廿一世紀初的前言後語》知止定靜安慮得

感謝老師昨晚提到定靜安慮得, 找到這篇南懷瑾老師的文章, 與大家分享

中國文化的儒釋道三家,各有三句話需要了解的,就是佛家講「明心見性」,儒家叫「存心養性」,道家說「修心煉性」。實際上,這就是生命的大科學。

《大學》裡頭有幾句話,你們大概都會背吧!「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這是大原則。中國自古的傳統文化,六歲入小學,十八歲已成為成年人了,便進入大學。大學者,大人之學也。所謂大人,就是成年人的意思,成年人的第一課,先要認知生命心性的基本修養。所謂「明明德」,就是明白心性問題。這個德字,「德者得也」,得到生命本有的學問,這屬於內學,也叫內聖之學。

儒家所謂的聖人,在道家老莊的講法叫真人,你聽這個名稱就可以知道,一個人成年以後沒有真正修養心性,都是不夠成熟的,就不足以稱為成年人。以真人這個名稱來說,必須要有真正心性的修養,認得那個生命根本。道家所說的真人就是神仙,超乎一般平庸的人了。換句話說,沒有明白自己生命根源的心性以前,都是行屍走肉的凡人,也就是假象的人而已。「大學之道,在明明德」,是在說明「內聖」以後,才可以起大機大用之「外王」。這個「王」字,「王者用也」,上至帝王,下至販夫走卒,不過是職務的不同,其實都是啟動心性外用的行為。所以「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這樣才是一個完成圓滿人格的人,也可以叫他是聖人或真人了。

[ 本帖最後由 大大 於 2019-7-29 14:00 編輯 ]
打得念頭死, 許汝法身活。

TOP

那麼怎麼修養呢?我背給你們聽,這裡頭有七個程序:「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你看「知止而後有定」,第一個是知性的問題。「知」,就是每個人生來能知之自性的功用,學佛學道,成仙成佛,第一步也都先要知道「知止而後有定」。譬如我們大家現在坐在這裡,都知道自己坐在這裡嗎?這個能知之自性是什麼呢?這個能知之自性,不在腦裡頭,也不在身上,是與身心內外都相通的。但現在西方醫學與科學,都認為能知之自性是生理的、唯物的,歸之於腦的作用,其實腦不過是身識的一個總匯。這個問題要詳細研究,是很深刻、很廣泛的,不是一兩個鐘頭能講得清楚的。我們中國文化講本體是心物一元的,知性不在腦,是通過腦而起作用,這個要特別注意。

再說我們的思想、身體要怎麼定呢?平常人的知性,是跳躍、散亂、昏昧不定的,但是又必須要以知性的寧靜、清明,把散亂、昏昧去掉,專一在清明的境界上,這才叫作「知止」。知止了以後再進一層才是定。佛教進來中國以後,把大小乘修行的一個要點叫「禪定」。「禪」是梵文的翻音,「定」是借用《大學》「知止而後有定」這個「定」字來的。

這個「知止而後有定」的境界,漸漸會進入一種安詳、靜謐的狀態,這叫做「靜」。到了靜的境界以後,再復進入非常安寧、舒適、輕靈的境界,這叫做「安」;借用佛學特別的名辭,叫它是「輕安」。再由輕安、清明,不散亂、不昏昧,非常接近潔淨的境界,就會發起「不勉而中,不思而得」的慧力,這叫做「慮」。

這個「慮」的意思,不是思想考慮的慮,是在定靜安適的境界裡,自性產生的智慧功能,不同於平常散亂、昏昧的思想,它是上面所說的「不勉而中,不思而得」的智慧境界,這兩句名言出自曾子的學生子思所著的《中庸》,就是對於「安而後能慮」的詮釋。我們現在借用佛學的名辭來說明這個「慮」字的內涵,就是「般若」的境界,中文可翻譯為慧智。它不同於一般的聰明,我們現在用的思想學問都是聰明所生,不是慧智,慧智跟聰明大有差別。透過這個慧智,然後徹底明白生命自性的根源,在《大學》就叫做「慮而後能得」。得個什麼?得個生命本有智慧功能的大機大用,這才叫做「明明德」。

[ 本帖最後由 大大 於 2019-7-29 13:58 編輯 ]
打得念頭死, 許汝法身活。

TOP

換句話說,我們這個生命,思想像陀螺一樣在轉,佛法告訴我們,一個人一彈指之間,思想有九百六十轉,這是生命中認知的大科學。比方我們寫一篇文章,或寫一個字,那裡頭不知有多少思想在轉動啊!你給情人寫一封信,「親愛的,我愛你……」這一念之間的思想情緒已經從國外轉起,轉到中國了。像人們談情也好,講話也好,思想轉動得很厲害,極不穩定。

注意哦!比如我們說一個「現在」,這句話是一個思想,是一個念頭在動,這是「想」不是「思」。當說個「現在」,裡頭早已經想到下面要說的另一句話,不止幾百轉了,這是很微細「思」的作用。因此要隨時知止,把它定在那裡,像陀螺一樣雖在轉動,其實陀螺中心點都在本位。所以說「知止而後有定」,這是第一步啊!

「定而後能靜」,什麼叫靜?這裡頭牽涉到物理科學。宇宙的功能究竟是動還是靜,都是個大問題。世界上萬物的生命沒有真正的靜止,生理、物理的世界都在動。輕度的動,慢慢的動,看起來是安靜的,這是假的靜,不是真的靜。譬如前兩天的地震,本來地球內部都在變動,不過現在因為地球內部的物理變化,地和風(氣)、水、火中間起大衝突,有大的震動,我們才明顯慼覺到震動。其實有很多的震動,我們是感覺不到的,而有些其他的生物,反而比我們更能感受得到。

如何才能做到「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呢?最重要的就是要能「知止」,真正認知一個能使它安靜下來的作用,才能做到所謂的大靜、大定了,那就要牽涉到哲學上的本體論,現在只能大略帶過。所以大學之道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首先須從知、止、定、靜、安、慮、得的內聖的靜養開始,這是中國幾千年以來的教化的傳統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啟賢 金錢 +2 感謝大大分享 2019-8-7 20:26
  • 小鬆 金錢 +2 感謝大大~ 2019-7-29 20:21
  • 江小魚 金錢 +5 感謝大大分享 2019-7-29 18:54
打得念頭死, 許汝法身活。

TOP

發新話題